初夏時節,走進山西省陵川縣潞城鎮婁頭村,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畫卷迎面而來。干凈整潔的鄉間道路,綠意盎然的景觀綠植,井然有序的美麗庭院,處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這是婁頭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最新成果,也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
婁頭村是陵川縣東南角的一個偏僻小山村,這里曾經地上無企業、地下無資源、集體收入少,環境也是個“老大難”問題。
面對刮風灰塵滿天、下雨污水橫流、村內私搭亂建、垃圾亂堆亂放等舊貌,山西晉城市市委政研室、市城聯社傾情助力、結對幫扶,派駐工作隊協同村“兩委”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鄉村振興“首仗”來抓,聚焦“家園美、風尚美、生活美”,持續開展為民辦實事工作,改善農村環境面貌,促進群眾增收致富。通過譜好“五部曲”,真正做到為鄉村美顏、為農民提氣、為產業賦能,讓婁頭村轉變為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黨建引領、模范帶頭,譜好美麗鄉村“主題曲”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近年來,婁頭村緊緊圍繞“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整治”的總體思路,將點亮美麗鄉村、美化群眾生活環境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努力提升群眾滿意度、幸福感。在人居環境“六亂”專項整治行動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入農戶、探實情,集民智、聚民力,在破除頑瘴痼疾上有所作為,在整治私搭亂建方面精準發力,逐步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為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和擦亮鄉村振興幸福底色積蓄動能。
因地制宜、科學施策,譜好集中整治“協奏曲”
為全面提升鄉村顏值,婁頭村充分保留鄉村風貌、注重鄉土風情,在“清、拆、修、建”上下真功、見實效。
“清”得徹底。兩年多來,從院里到院外、從村里到村外、從路邊到田間,全方位清運垃圾、土石方2200多立方米、秸稈糞便25噸、堆放雜物116處,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拆”得堅決。在與村民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對影響村容村貌的16處破舊圍墻、1300平方米的殘垣斷壁統一拆除,打通環境整治的難點;“修”得精細。多下功夫,少下本錢,找專家、想辦法,在實踐中探索出“街道花墻藍底白邊、護坡加固就地取材、荒地平整見縫插綠”等典型做法,達到了安全美觀、經濟實用的多重效果;“建”出特色。以400米“十畝街”凈化美化為目標,打造美麗婁頭村的樣板工程。按照“一院一景、一戶一韻”的格局進行改造,并在街道兩旁統一鋪設路沿石,栽種上月季、紅楓、連翹等鮮花綠植,推動村莊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轉型升級。
上下同心、管治并重,譜好宜居宜業“和諧曲”
農民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這些年,為了提升村民文明素質,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工作隊協助村“兩委”常態化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的評比,從而實現鄉風文明與環境整治互促互進。通過“微信群”線上方式和大喇叭、懸掛標語等線下方式,倡導全民參與環境整治。同時,還在全村推行“積分+整治”的鄉村治理新模式,對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村民給予積分獎勵,并以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參與環境治理的主動性、創造性。在正向激勵下,全村“家風”“鄉風”持續向好,生活環境更加清新,鄰里關系更加和諧,治理方式從“要我治理”轉變為“我要治理”,在全村形成了“爭著干、搶著干、自覺干”的火熱場面,增強了村民實現鄉村振興的信心和底氣。
真幫實扶、持續發力,譜好為民服務“進行曲”
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緊盯群眾身邊事,把美麗鄉村建設融入到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的實際工作中,給村民帶來了實打實的獲得感。村里還積極對接縣交通局、鄉村振興局等職能部門,先后爭取了60多萬專項幫扶資金,在實現家家門前通水泥路的基礎上,重點完成了村內兩段危舊道路整修和700平方米主干道路的硬化夯基,及時消除塌方隱患,完全解決了全村及周邊300多名村民的出行難題,用實際行動架起聯系群眾、凝聚民力的“連心橋”。
項目竣工儀式上,村黨支部書記張榮榮代表村“兩委”真誠感謝市委政研室與工作隊的多方協調和傾情幫助。她說:“現階段,集體經濟薄弱,一些產業項目無法開展,但我們可以從相對緊迫的民生實事入手,持續開展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這樣既能改變家鄉環境面貌,也能吸引更多鄉賢、能人返鄉創業,助力鄉村發展?!?/p>
真抓實干、助民增收,譜好美麗經濟“暢想曲”
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婁頭村將美麗宜居村莊創建與特色產業發展互促共融,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一樹“連翹花”,打造群眾增收致富新引擎。為有效應對“倒春寒”的不利影響,確保村民380畝連翹保產增產。2022年,在幫扶單位的協助下,邀請專家座談解難題、組織外出參觀學經驗,通過“連翹保險+防凍液+營養液”的方式,實現連翹保產增產。據統計,去年種植連翹的低收入人群人均收入增加1800多元,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新途徑。
一方“舊庭院”,讓閑置土地煥發新生機。按照陵川縣《關于扶持脫貧戶及監測戶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的實施方案》要求,村委會將美化環境與農民增收協同推進,通過示范引領,鼓勵村民在房前屋后閑置空地種植蔬菜、連翹、花卉等經濟綠植,努力讓農家庭院“方寸地”逐漸變成村民致富“增收園”。
一座荒山,讓沉睡資源孕育新希望。婁頭村嘗到了環境整治的甜頭,又投入到新的村莊規劃、建設和管理中。據村黨支部書記張榮榮介紹,婁頭村2000多畝荒山有待開發利用,2022年已與中建七局簽訂300MW光伏發電土地租賃合作意向書。待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還可以發展林下養殖、開發公益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環境美了,民心順了,發展也有了后勁。當前,婁頭村村民正在用環境治理的“金鑰匙”開啟鄉村振興的致富門,正在用鞏固脫貧成果的新奮斗,描繪農村農業現代化的新畫卷。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婁頭村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