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山東諸城的茶葉已有800余年的栽培史。新中國成立前后,山東市場上的茶葉幾乎都是來自南方的。1954年,譚啟龍同志來山東工作前,毛澤東主席在浙江與譚啟龍同志談話時,曾對他說過:“你到山東工作后,要把南方的茶葉帶過去。”在他的倡導下,1956年開始實施南茶北引——引進南方茶種、茶苗,在青島、濰坊等地試種。1959年,譚啟龍同志到青島時發現了引種成功的茶苗,回濟南后要求省商業廳、農林廳等部門抓好南茶北引工作,諸城的茶產業從此拉開序幕。
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特色化品質
歷經多年發展,諸城市茶產業實現了從管理粗放到集約經營的轉變。2004年3月,諸城市茶葉協會成立,協會遵循 “科技興農、為民服務”的宗旨,認真實施惠農興村計劃。引領農民依靠科技致富,制定出臺了茶產業發展的5年規劃與發展目標。
2006年,當地政府制定并引導實施了統一的《諸城市綠茶地方標準》,從細微處著手,做好、完善“諸城綠茶”形象,從產品的原料、外形、色、香、味、湯到包裝的標識標注,讓茶農、茶企有規可循,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使用雙重二維碼技術,對茶葉生產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
鑒于農村一家一戶分散種植、聚不成形、產銷缺少配套服務等實際問題,要以“整合資源力量、社會化服務和產業服務”為己任,全力打造農村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航空母艦”。一方面,健全運行機制,多次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本著“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完善協會章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舉”的方針,正確處理協會與公司、合作組織與基地農戶的利益關系,依法維護相關權益,及時發現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著力構建“互惠互利、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體系。
自2005年3月至2017年5月,通過土地流轉、農戶托管、協會代管等形式,由原來的零散幾十畝茶園到幾百畝。2019年,形成連片的13000畝,并陸續通過國家農業部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基地認證。基地的建設,提高了當地的森林覆蓋率,打造了林中有茶、茶中有花、花中有果、果中有人家的美麗鄉村,描繪出茶景結合、茶旅一體的絢麗畫卷。茶葉基地被定為山東省委黨建教學點、山東省脫貧攻堅示范點、山東省美麗鄉村試驗示范點、鄉村振興典范。
由于長期科學種植、精細加工,諸城綠茶呈現以下品質特征:湯鮮綠、味鮮醇、微苦澀感、回味甘甜、耐沖泡。茶園通過高校技術支持,逐步淘汰老品種,推廣新品種,更好地保證了茶葉品質,其產量也得到大幅提高。茶園還通過安裝239盞太陽能殺蟲燈、60萬張色誘板、病蟲害預測預報儀等,進行預防、物理殺蟲,避免農藥污染。
實施互聯網+技術,建成智能茶園,茶農點擊手機即可成片對園區澆水;游人進入園區,掃描二維碼,即可了解諸城綠茶的全部知識。協會堅持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拉長產業鏈條,輻射帶動周邊4萬多畝茶園建設,同時帶動了當地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實現了特色產業與美麗鄉村的有機結合。
多元化經營、全鏈條服務,促品牌升級
為鼓勵茶葉生產、銷售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協會每年聘請專家,教授茶農茶葉種植技巧,并進行春、夏、秋、冬四季管理培訓。每年5月舉辦采茶節,通過茶文化攝影、寫生、書畫展、茶葉博物館、諸城綠茶文化廣場推介茶產業,讓種茶人更有興趣種茶管茶,讓愛茶人、喝茶人更了解諸城茶產業。每年還會組織會員外出學習,先后到濟南、青島、威海、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云南等地參加展會以及茶事活動,學以致用。同時,還會邀請市工會在9月茶葉豐收后培養茶葉技術能手,提高諸城茶業生產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與整體水平,營造出“人人科技,科技人人”的良好氛圍。
多年來,諸城市茶葉協會始終按照“黨建引領+品牌+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持續健康發展諸城綠茶產業。2009年10月成功注冊“諸城綠茶”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制定并落實了集體商標使用管理規則,統一使用諸城綠茶標志。2015年12月通過農業部專家評審,榮獲諸城綠茶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
為促使諸城茶葉進入市場,實現電商化、信息化,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諸城綠茶”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在阿里巴巴、淘寶、京東商城建立電子商務站,開辟線上銷售渠道。
“諸城綠茶”已成為諸城市、濰坊市的一張城市名片,在全國、省市的茶事活動中屢屢獲獎,在消費者中樹立了“北方綠茶 諸城獨秀”的良好口碑。
依托歷史,增加魅力,壯大文旅產業
諸城歷史的天空中,人才濟濟、燦若星河。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在這里做清官、興茶事、賦詩文。清朝大臣劉墉在栗園從事農學研究。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曾在此地從事早期革命活動。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旅游業加快了當地發展,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的到來。
近年來,諸城市旅游業又有新突破。在旅游產品的打造和開發中,把厚重的歷史文化作為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魅力之源,促進全市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在諸城,以茶文化為主題的現代博物館,正吸引著八方來客。
來到諸城,游客可到大源生態游樂園打卡。這里水面廣闊,河道宛如玉帶。在這里,農業、林業、休閑、采摘等多個園區可極大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在如詩如畫的常山風景區,可尋訪著名詩人臧克家故居。恐龍文化景區,也是諸城旅游的魅力核心所在。這個全國為數不多的恐龍主題博物館,巨大的恐龍復原面貌以豐富的內容、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令游客難以忘懷。劉墉栗園、馬耳山也成為游客們的旅游目的地。
今天的諸城人民,將以更加博大的胸懷和開闊的眼界謀劃旅游文化產業,融入濰坊風箏展示會、青島國際帆船賽事等大型活動,在融合與互促中不斷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