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申請批下來了,我又能當老師了!”當得知即將赴廣西柳州三江縣支教的那一刻,天津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南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劉濤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好消息與身邊同事們分享,臉上的微笑道出他內心的興奮與喜悅。
“傳道授業、教書育人,是我學生時代的夢想。”畢業于西南大學的劉濤,是一名具備教師資格的“準教師”,入警參加邊檢工作之前,曾在西大附中有過一段難忘的實習經歷。一直以來,心中的“園丁”情結始終令他割舍不下,支教給了他再次走上講臺的機會。
今年初,他主動請纓要求參加支教工作,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了《支教民警報名申請表》。在成功入圍并順利通過一周崗前培訓后,劉濤如愿來到了這片令他心馳神往的“新家園”,開啟了這段向往已久的“圓夢之旅”。
“環顧皆山、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書聲瑯瑯、水聲潺潺,聞之怦然而心動。”踏入三江縣林溪鎮中心小學的大門,校園的優美環境令他心曠神怡。經過短暫的適應,他迅速融入了生活,適應了課堂上的工作,很快與班里的孩子們打成一片。
與大城市的教育體系不同,這里的孩子從三年級才開始逐漸接觸英語,基礎相對薄弱。作為四年級英語教師,快速提升同學們的英語水平是他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他抓緊時間充分備課,不斷創新豐富教學形式,絞盡腦汁想了很多小妙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首先從激發學習興趣入手,抓住孩子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從網上搜集了很多有趣的英文歌謠和動畫視頻,將書本上枯燥乏味的單詞融入活潑有趣的語言環境中,很快讓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每個教學日早上,他都會早早來到班里,組織學生們一起晨讀,鼓勵大家“瘋狂輸出”,既鍛煉了語感,又培養了英語的口語溝通。
班上的小哲是一名“留守兒童”,爺爺奶奶雖然很關注孩子的學習,但在輔導英語方面卻是有心無力。為此,劉濤每周都會抽出三個晚上,在放學后跟隨孩子“上門家訪”,進行“一對一”補課。周末空閑時,劉濤還經常幫助小哲的爺爺奶奶打水、掃地、做農活,陪他讀書、做游戲、嘮家常,時間久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亦師亦友。現在的小哲成了劉老師的忠實“鐵粉”,還帶動了周圍同學的學習熱情。
“身教”比“言傳”更重要。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移民管理警察,劉濤的生活閱歷和知識非常豐富,不僅有萬里騎行進藏的經歷,還曾多次登上央視的舞臺,獲得過中央電視臺《中國戲曲大會》總決賽季軍和山東電視臺第一屆《齊魯文化大會》的總冠軍。
“思想與腳步都要在路上,這是我的人生追求,我也想把這句話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中。”課余時間,他在教室里展示了參加各類競賽節目的視頻和游歷祖國大好河山的照片,一邊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一邊向孩子們描繪立志要去更大舞臺推廣中國文化,用實際行動擦亮“中國名片”的追求和夢想。
“劉老師,你在電視上穿警服敬禮的樣子真帥!”“給我們講講港口是什么樣子吧?”“我們以后能去你工作的地方看一看嗎?”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么”就像無數個發光跳動的小火苗,讓劉濤有點應接不暇。但此刻,一顆顆“走出大山看世界”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悄悄發芽。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魚。”用知識給孩子們插上放飛夢想的翅膀,不僅僅是劉濤一個人的目標,在他身后,還有來自南疆邊檢站執勤一隊的31名“幕后”團隊。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集體的力量則無窮。我們要幫助劉濤共同完成支教任務。”在該執勤隊舉辦的歡送支教民警座談會上,教導員劉永偉一語道出了全隊民警的心聲。這支“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說到做到。
劉濤到達三江縣不久,民警們就自發組織起愛心義賣和助學募捐活動,用募集到的款項購買了書包、籃球等各類文體用品。為了不辜負同事們的一片愛心,劉濤決定將這些捐贈物品用在“刀刃”上。每當在課堂上、測驗后發現有表現優秀、進步較快的學生,他就會拿出一份“小驚喜”作為獎勵。事實證明,這樣的“小心思”確實挺管用,為了能得到這份獎勵,班上孩子們的學習勁頭都更足了。
此外,該執勤隊還與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小學展開合作,積極為廣西三江縣的孩子們爭取本地的優勢教育資源。今年雷鋒日,一堂跨越2000公里的學雷鋒主題“云班會”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在兩校同時舉辦。劉濤帶領津桂兩地學生共讀“雷鋒日記”、共講“雷鋒故事”、共學“雷鋒精神”,相互交流英語教學的心得和收獲,這份珍貴的異地友情還將在今后不斷延續和發展。
如今,一批批移民管理警察正前赴后繼,用辛勤的汗水在廣西柳州的大山深處播撒知識、播種夢想,那一身身藏藍色的警服,帶給孩子們的已不只是最初的好奇與新鮮,更讓他們看到了追尋夢想的力量與希望。守望相助、攜手同行,假以時日,他們就一定能夠迎風展翅、逆光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