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貴港市結合實際,以落實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中心,通過調整優化設置,做強做優一批示范農家書屋,推進農家讀書角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效能,促進鄉風文明,引領鄉村閱讀新風尚。
早前農家書屋大多建設在村委會辦公樓內,有些書屋設置在三樓甚至四樓偏僻的位置,有些村委會又遠離居民聚集區和學校,不利于群眾閱讀借閱。為了改變這一狀況,2020年貴港市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各地根據群眾意愿調整農家書屋的設置,盡可能將農家書屋搬到村委會一樓的黨群服務中心內,對遠離居民聚集區的,可以將農家書屋搬遷到居民集中區,或者根據居民聚居情況在村民家中設置農家讀書角。
港北區港成街道樟村將農家書屋搬遷到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內,并自籌資金裝修成休閑式、開放式的“書吧”。書屋有政經、科普、法律、少兒等種類藏書2000多冊,基本滿足村民群眾閱讀需求。
“開放式的農家書屋很方便村民閱讀,好多村民都喜歡來這里閱讀看書,也喜歡到這里聚集交流分享農家趣事、了解鄉村振興的政策信息。”樟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國健說,好多村民都把到書屋看書當成了習慣,農家書屋已成為村民群眾農閑空隙時間閱讀學習的“打卡地”。
桂平市金田鎮金田村是有名的“淮山之鄉”,金田村依托農家書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斷升級農家書屋的軟硬件設施,創新農家書屋運行管理模式,通過開展政策宣講、經典誦讀、電影放映、文藝活動、農技培訓等形式多樣且群眾參與面廣的主題文化活動,引導和吸引群眾“進得來、坐得住、讀得進”,讓農家書屋實現了“一室多能”,極大地豐富村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通過閱讀專業書籍,提高了農戶種植淮山的技術,實現了增收致富,使農家書屋成為農民群眾家門口的“文化糧倉”和精神“加油站”。
為了提升農家書屋的服務效能,貴港市積極探索“讀書角+旅游”模式,將農家讀書角設在旅游景區或群眾聚集的地方,既能豐富當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讓外地游客享受閱讀的便利。
位于港南區新塘鎮山邊村的山邊旅游區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一個鄉村旅游熱門打卡地,平日里游客比較多,景區所在的山邊村是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為了方便村民和游客閱讀,港南區專門在山邊旅游景區核心區域的草坪屯設立“農家讀書角”,將讀書角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受到當地群眾和游客喜歡。
荷美覃塘·湖美四季田園綜合體所在龍鳳村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覃塘區依托鄉村振興學院圖書館建設“紅灣”主題閱讀體驗區,讓黨員教育與全民閱讀深度融合,探索“閱讀+培訓+旅游”服務新模式,打造一個集閱讀、交流、分享、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舒適場所。2022年開展活動60場、培訓15期,累計有2000多名黨員、群眾參加“紅灣”閱讀體驗活動。
農家書屋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是滿足基層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載體,需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一起推進文化建設。為了引入社會資源共建共享,貴港市積極探索“農家書屋+”運營發展模式,引導鄉賢、公益組織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農家書屋建設,不斷推進農家書屋提質增效。
平南縣大新鎮關垌村垌心屯農家讀書角——文瀾書院,是當地鄉賢在其祖屋的基礎上裝修建成的。300多平方米的書院分為“耕”“讀”兩大主題區域,按琴、棋、書、畫、茶、休憩等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藏書有1萬余冊,涵蓋政史、文學、醫學、養生保健、科普、中小學教育等各類圖書。
2021年書院建成后,全天免費對外開放,已成當地的網紅“打卡地”,每天吸引不少周邊村民和外地游客到書院下棋、品茶、看書、欣賞書畫、練習鋼琴,享受愉悅的閱讀時光。書院還不定期舉辦讀書分享會、農技培訓等各項主題實踐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農家書屋提質增效,優化管理與服務,結合產業特色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及期待,為鄉村文化振興增添新動力。”貴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羅愛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