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馮莊鄉馬莊村農家書屋,寬敞明亮的閱讀空間,書籍繪本擺放整齊,細心的圖書管理員正忙著為村民查找要借閱的書籍。
強化技能培訓,提高經濟效益
馬莊村農家書屋建筑面積400多平方米,有各類圖書2000余冊,另有豐富的音像制品可供村民學習觀看。村民趙鳳鵬利用農家書屋學習烹飪技術,辦起了鄉村大食堂,年收入達10萬元;村民趙長春通過農家書屋組織的技術培訓,出資購買花生脫殼機進行花生加工,年收入達20萬元;農民張愛云利用農家書屋學到的知識,鉆研香菇種植技術,搭建香菇大棚,年收入達60萬元……這些都是馬莊村農家書屋發揮實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馬莊村利用農家書屋資源優勢,對農民進行養殖、種植、科技、衛生、文化、藝術、法律法規等培訓,幫助農民通過書本學到技能,實現增產增收。農家書屋成為村民學習新知識,端好致富增收“鐵飯碗”的“加油站”,成為涵養社會書香氣質、培育文明新風的“能量場”。
強化陣地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馬莊村把農家書屋建設作為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一環來抓,在財力、物力、制度等方面不斷提升,堅決辦好農家書屋。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村里在辦公條件緊張的情況下,騰出400多平方米的房屋優先設立農家書屋,并配齊了桌椅、書櫥、報架、電腦等辦公用具。除縣、鄉配送的書籍外,該村又投資2萬多元,自行購買了200多套兒童玩具,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娛樂空間。
二是整合資源,提高圖書利用率。以方便群眾為原則,結合本村實際,將農家書屋與黨員遠程教育室、多功能會議室、村民體育健身廣場相配套,不斷加強硬件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滿足農民群眾豐富多樣的科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需求。
三是嚴格規范管理。按照通許縣農家書屋建設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了《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借閱制度》《農家書屋管理員崗位職責》等工作制度,并成立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管理小組,配備專人做好書屋管理工作,方便群眾閱讀。
強化載體創新,推動提檔升級
馬莊村定期組織中小學生、留守兒童、村民到農家書屋讀書學習,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通過開展親子共讀、少年兒童閱讀輔導志愿服務等活動,延伸農家書屋作用,擴大農家書屋的影響力,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同時,馬莊村將農家書屋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等建設相融合,開展理論宣講、經典誦讀、黨史學習等主題活動以及綜合性文化活動,持續發揮基層文化陣地的作用,讓書屋成為村里擁有高人氣的“聚集地”。
為實現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馬莊村創新思路,不斷加強設施建設,通過扎實推進農家書屋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逐步拓展完善服務功能, 提升鄉村文化活動服務效能,使農家書屋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窗口,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