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伴著臺風,帶著暴雨,2023年的汛期以百年未遇的氣勢,連續數日,將幾十億、幾百億立方米的降水,傾瀉在京津冀。一剎那間,永定河爆滿,拒馬河爆滿,大石河爆滿,子牙河爆滿,大清河爆滿,山洪摧枯拉朽。
素以干旱著稱的華北平原,常年呈斷流半斷流狀態的大小河渠,何曾見過如此不著邊際的水勢,門頭溝告急,房山告急,涿州告急,廊坊告急。自媒體時代的災難信息,以視頻方式即時傳播,水火無情,全國人民感同身受。
水滿則溢。東西南北中,水災面前,大家一律平等。洪水沖進了加油站,淹沒了油田,浸泡了煉化廠,石油石化企業同樣蒙受了巨大損失。
在洪水肆虐的幾乎同一時刻,人們以大無畏的精神,與自然災害頑強搏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各級黨員干部應急值守、靠前指揮,石油員工、志愿者奮不顧身,搶險救人,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風霜雨雪,水旱冷暖,皆有規律可循。只是今年的汛期洪水,實在超乎預料,打破了人們的慣常認知。比如河北臨城縣,兩天降雨超過1000毫米,相當于兩年的降雨量,實屬極端天氣災害。
但是也要看到,近些年來,極端天氣現象頻發,幾乎每年都有意想不到的氣象災害發生。天象極端,偶一為之,實屬無奈。若一而再再而三,我們的防范意識、抗災意識,就不能再停留在正常狀態,也必須與時俱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當大水漫灌,洪濤疾行,房倒屋塌,樹木橫折,大量的機動車如積木般四處游蕩時,危難之中的人們變得如此渺小,曾經堅如磐石的家園竟如此脆弱。大自然的洪荒之力,讓人不能不敬之畏之。以敬畏之心面對自然,人類的生存之道才會愈加合理。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嘆有時。年年抗洪救災,層層動員強調,力求將損失降至最小。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底線思維的標準。天在變,人也必須隨之而變,過時的標準必須修訂,無法保底的底線必須要盡快筑牢。
“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石油石化企業對這條紅線理應體會的更為透徹。洪水退后,人們開始重建家園。重新恢復的生產生活設施,一定要有防大災抗大災的底線標準。安全生產、安全度汛、安全家園,應該成為我們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