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來時路 不惑再出發
江蘇油田 杜宗軍
貴刊2023年第14期封面故事《不惑石化 沖刺“一流”》全面回顧了中國石化40年來風雨兼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作為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分公司一名近30年工齡的老員工,親身經歷中國石化發展的風雨洗禮,見證了重要歷史時刻,40年輝煌,我與有榮焉。
40年來,中國石化始終瞄準“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標,用不到兩代人時間走過西方跨國石油公司百年歷程,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穩居前五,成為世界第一大煉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位。
40年鑄就輝煌,40年志存高遠,成績已過去,挑戰路更長。近年來,常規油氣產量下滑,中國石化瞄準非常規油氣這一戰略資源,吹響了“東方頁巖油革命”的號角。江蘇油田科研人員經過16000多項次試驗分析測試,發現了蘇北盆地11億噸頁巖油資源,比常規油儲量高一倍多。“一年實現突破,三年上規模,五年實現資源接替”,已成為江蘇油田新的發展戰略。
不忘來路,勿忘初心。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中國石化正在向世界展示著能源轉型發展的決心和實力。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成為最新的亮點。江蘇油田目前風光電比例已經占全部電力消耗的20%以上,在全系統名列前茅。江蘇油田的新發展,正是中國石化再啟程、再出發的一個最好縮影。如今的中國石化人,正踔厲奮發,勇往直前,力爭要把中國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為“美好生活加油”。
做國資央企的新標桿
安慶石化 汪聲君
貴刊2023年第13期報道《鎮海好顏色 煉化“紅綠藍”》一文, 為讀者們描述了鎮海煉化積極履行中國石化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引領我國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三大核心職責”,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將一片東海荒灘變成現在的國資央企的新標桿,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數字領航”企業的建設藍圖的整個過程,催人奮進,鼓舞人心,不禁為鎮海煉化身先士卒、乘勢而上的勇氣和擔當所折服。
鎮海煉化“以人民為中心”,錨定全面建成“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綠色石化基地,治綠、創綠、共綠,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率先建成以生產運行智能化、設備管理數字化、企業管理信息化、工業互聯平臺化為主要特征的煉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一路走來,披荊斬棘,以黨建紅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種子,以生態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發展藍為現代化生產管理賦能,最終實現領航。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鎮海煉化咬定目標不放松,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勇于擔當作為、善于攻堅克難,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自主研發中國石化首個設備健康管理中心,打造“企業大腦”和“未來工廠”,繪就了一幅又一幅宏偉的高質量發展藍圖,奮力譜寫“數字領航”企業建設的絢麗新篇章。
《哈特能源》
全球最大的15家綠色科技公司
2023年8月2日刊
綠色能源投資已經變得非常重要,中國和美國在為能源部門轉型吸引資本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尤為成功。2022年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投資為5460億美元,而美國為1410億美元。
全球最大的15家綠色科技公司是以2022年的年銷售額為標準評選的。前三名為:奧瑪特科技公司(Ormat Technologies, Inc),提供替代和可再生地熱能源技術;布魯姆能源公司(Bloom Energy Corp),生產現場發電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TPI復合材料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復合材料風電葉片獨立制造商。
油氣投資
全球能源對油氣投資重燃興趣
2023年8月3日刊
經歷了近十年的投資不足之后,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正在反彈,自2020年以來,大型項目增加了25%。盡管政府和金融業承諾減少油氣風險敞口,但在回報率和需求上升的推動下,該行業投資仍在繼續。投資不足長達七年,導致未來項目的資源壽命以及已開采油田的壽命急劇下降。資源壽命的減少可能導致供應緊縮,歐佩克的全球供應份額增加,從而有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油價保持居高位。隨著投資的反彈,這種情況或會改變。
(于 洋)
油價網
2023年油價可能在100美元以下
2023年8月4日刊
國際石油市場預測,由于歐佩克+進一步減產的可能性降低,加上中國原油庫存創下歷史新高等因素,今年的原油價格很難達到每桶100美元。過去一個月,作為全球三分之二石油基準的布倫特(Brent)原油價格上漲逾5.0%,但高盛分析師將其歸因于歐佩克+成員國進一步減產,以及主要經濟體通脹降溫緩解了人們對央行激進加息的擔憂。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Al Mazrouei最近表示,歐佩克+目前的行動足以支撐石油市場。
(于 洋)
《亞洲油氣》
沙特石油出口收入降至兩年來最低
2023年7月30日刊
由于能源市場的復蘇乏力,沙特的海外石油出口收入下降了超過三分之一,降至2021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根據沙特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在內,沙特5月份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大約190億美元。石油銷售占總出口的比例從去年的近81%降至74%。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2022年由于原油價格和產量上漲,沙特賺得盆滿缽滿。今年,沙特宣稱將延長開始于2023年初的石油減產,試圖在對全球經濟持續擔憂的情況下,通過保持控制石油供給來提振價格。
(于 洋)
《E+P》
液化天然氣供大于求仍將持續
2023年8月1日刊
在經濟復蘇、煤炭供應相對寬松、油氣價格頻繁波動的背景下,今年天然氣市場供過于求將持續。經濟運行整體呈恢復向好態勢,終端消費市場復蘇目前暫未達到預期。雖然天然氣供應不斷增加,但下游終端需求未見大幅提升,市場整體復蘇仍有空間。目前天然氣消費量增速不及預期,LNG供應出現階段性過剩,進口和國產LNG成本雙雙回落。需求端對高氣價抵觸,價格與其他競爭的能源品種價格沒有優勢,導致需求端表現不及預期,若沒有有效價格機制,市場復蘇將面臨阻礙。
(于 洋)
大火
8月8日,受強風以及環境干旱影響,野火開始在美國夏威夷毛伊島等地蔓延。毛伊島大部分地區被火災與濃煙隔絕,擁有1.2萬人口的拉海納鎮被完全燒毀。
8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夏威夷進入“重大災難狀態”。8月12日,美國夏威夷州毛伊縣發布通報,毛伊島大火已造成至少93人死亡,成為美國百年來致死人數最多的一場大火。
供圖/視覺中國 IC photo
中國石化牽手化工巨頭,合作300億大項目
近日,中國石化與英力士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成立中石化英力士(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兩者的股比為50%∶50%,雙方共同運營中國石化正在建設的120萬噸/年天津南港乙烯項目。天津南港乙烯項目是國家“十四五”重點工程,也是天津市“十四五”最大的龍頭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
我國將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
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通知稱,將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除協議出讓等特殊情形外,礦業權一律按照《礦業權出讓交易規則》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公開競爭出讓。這項政策出臺最重要的原因是調動各方積極性,提升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
央企聚焦15個方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務院國資委正在部署推進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立足國資央企特色,充分發揮連接宏觀經濟和微觀經營主體的獨特優勢,拿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國資央企解決方案”。
伊拉克與伊朗簽署協議將以石油換取天然氣
近日,伊拉克政府表示,該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將用伊拉克生產的石油換取伊朗的天然氣。該協議的達成解決了伊拉克與伊朗長期以來在支付天然氣進口費用方面的問題。此前,由于伊拉克向伊朗支付貨款受阻,伊拉克拖欠伊朗的貨款達到121億美元,伊朗從7月1日起削減了50%的對伊拉克天然氣出口量,導致伊拉克發電量急劇下降。
安哥拉12個油氣區塊將于今年9月招標
8月7日,安哥拉油氣高峰論壇暨區塊招標路演在北京召開。安哥拉12個具有開發潛力的油氣區塊將出售其區塊特許經營權,并將于今年9月進入招標環節。安哥拉駐華大使表示,安哥拉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市場正在加快推進改革,將更加開放透明,并始終為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打開大門。據介紹,此次向中國企業介紹的12個陸上石油區塊招標,其中4個位于下剛果盆地,8個位于寬扎盆地。
汽油價格飆升 多國控制的通脹再次上漲
據彭博社近日報道,紐約汽油期貨最近飆升至9個月高點,全球汽油價格也在上升,這令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多國央行決策面臨更加復雜前景,已經稍微降溫的通脹可能反撲。業內人士表示,能源成本上漲可能推高消費者價格,導致商品價格再次上漲,此前能源價格上漲已經放緩。與此同時,由于西方的制裁導致歐洲煉油廠無法獲得原油和其他汽油原料,一些地區仍面臨一定程度的供應緊張。
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3)》
7月2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3)》(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在陸上超深層、深水、頁巖氣、煤層氣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國天然氣產量連續6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
《報告》指出,2022年,面對異常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天然氣行業主動應對,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堅持供需兩側發力、保供穩價,管道氣進口穩健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全國一張網”初步形成,儲氣能力翻番式增長,為穩定全球天然氣產業鏈供應作出積極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我國油氣自給保障率同比提升約2個百分點,其中天然氣自給保障率從55.7%提升至近60%,能源供應安全的資源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
下一步,我國將繼續加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確保天然氣自給保障率長期不低于50%;加強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國一張網”;深化油氣體制改革,完善天然氣市場體系;推動天然氣產業降碳提效,支持油氣企業從傳統油氣供應向綜合能源開發利用轉型發展;加強天然氣與多種能源協同發展,構建多能互補格局;持續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構建開放條件下的天然氣供應安全體系。
(本刊記者/周志霞)
石油巨頭進軍鋰業釋放三大信號
近日有消息稱,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正與特斯拉、大眾汽車以及福特汽車等汽車制造商就鋰供應進行談判。在全球向清潔能源轉型之際,埃克森美孚決定進軍鋰行業,備受市場關注。
據悉,全球最大鋰生產商雅保公司(Albemarle)是埃克森美孚正在洽談的鋰生產商之一。作為新能源電池的材料之一,鋰業的巨大市場前景毋庸置疑,其已成為這幾年資本市場的“明星”賽道,不少企業都在向鋰業轉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巨頭能有如此舉措,意味著傳統能源企業正在尋求多元化發展,以降低對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
在業內人士看來,石油巨頭進軍鋰業釋放了三大積極信號。
其一,全球能源行業正在經歷轉型,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行業的主要趨勢。對于諸如埃克森美孚等傳統能源巨頭來說,出于對未來能源市場的判斷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選擇進軍鋰行業,有助于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和全球清潔能源轉型。
其二,相比其他跨界進入鋰產業的企業來說,石油巨頭深耕能源行業多年,有著豐富的技術經驗,可謂專業“挖礦”選手;同時也有充足的資金用于鋰產業的投資和開發,這兩方面優勢都有助于提高其在鋰產業的競爭力。
其三,從能源改革角度來看,新舊能源之間并不是完全替代的關系,而是處于動態平衡的發展過程。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新舊能源將共同存在,相互補充。長遠來看,傳統能源市場份額在下降,鋰產業等新能源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傳統能源企業向鋰產業布局和轉型是市場驅動,也符合能源結構調整的趨勢,而石油巨頭更應該盡早布局謀篇,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增長空間。
(本刊記者/周志霞)
1萬億元
7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幾組上半年的數據:全國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突破1萬億元,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突破1億千瓦,新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實現半年翻番……上半年,能源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全國能源供需總體平穩有序。
60萬噸
今年以來,我國光伏行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上半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等主要制造環節產量同比增長均在60%以上。其中,多晶硅產量超過60萬噸,硅片產量超過250吉瓦,電池片產量超過220吉瓦。
14.9%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俄羅斯天然氣產量為2670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4.9%。數據顯示,6月俄天然氣產量為346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1.9%,比今年5月下降12.5%。今年上半年,俄液化天然氣產量為1600萬噸,同比減少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