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經過多年高效開發,與所有的老油田一樣,玉門油田陷入資源接替不足、人員流失嚴重的困局。在網絡世界,這里開始因“資源枯竭”“人員流失”“房子幾千元一套”而被關注,甚至被冠以“鬼城”的稱號。
在看似沉寂的日子里,地火在地層深處涌動。那是披荊斬棘一路向前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本色。面對困境與挑戰,玉門油田堅持黨建引領,發揚玉門精神,從未停止過逆勢向上的努力,砥礪前進的步伐。憑著一種骨氣、志氣和士氣,玉門人堅持做大油氣基本盤,堅持促進新能源轉型,堅持推進改革創新,堅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擦去歷史的塵埃,老油田向陽新生。2022年,玉門油田圓滿完成各項生產經營任務,實現了2004年以來首次扭虧為盈的歷史跨越,結束了18年虧損的歷史,破繭成蝶!
黨建引領保障
油脈連著國脈,油脈浸潤著黨恩。
站在石油精神教育基地老君廟一井碑旁遠眺,蒼茫天地間,“老君廟油田沖斷帶采油平臺”幾個鮮紅的大字與磕頭機是唯一的亮色,給人以強烈的沖擊力。
石油是黑色的,而心是紅色的。“黨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企業發展中,黨旗紅的引領是絕對不能缺少的。”玉門油田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劉戰君認為。
堅持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獨特的“根”和“魂”。作為中國石油最早建立黨組織的企業,玉門油田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聽黨話跟黨走。在抗日戰爭烽火硝煙中一步步建立黨的組織,在建設發展實踐中深化黨建認識,不斷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確保了油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進入20世紀末,玉門油田開始陷入低谷,人心浮動。曾經有一年,玉門油田有10個招工名額,但是只招到4個大學生,其中3個還是油田子弟。
劉戰君回憶說:“當時大家都失望到絕望的地步了。但是玉門油田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從來沒放棄過,從來沒有氣餒過。如果沒有黨組織,玉門油田可能已經成為博物館了。”
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玉門油田在艱難、痛苦、堅強地努力著,先后提出來“東山再起、再造青春”“重上百萬”“老油田不老”等思想口號,激發員工精神動力、提振隊伍士氣,支撐油田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作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
圍繞“雙碳”目標的愿景,玉門油田前路究竟在何方?如何實現扭虧脫困?如何高質量建設百年油田,讓石油搖籃旗幟永不褪色?
玉門油田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秉持奉獻能源核心價值,堅定實施“油氣并舉、多能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一個愿景、兩個轉型、三駕馬車、四篇文章”發展布局,即圍繞建設基業長青百年油田的發展愿景,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市場化轉型,驅動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新能源三駕馬車,做好發展、改革、創新、黨建四篇文章,弘揚石油精神,傳承玉門精神,按照三步走戰略奮進建設基業長青百年油田新征程,為中國石油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貢獻“石油搖籃”的力量。
黨心奔騰在基層,油田發展靠底色。戰略規劃提出后,廣大干部員工對油田發展信心大幅提升,精神狀態得到根本性改變。
祁連山下高高飄揚著中國石油的一面旗幟——603崗位。
幾代603人把“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的忠誠融入血脈。管理的油井能達到井均日產1噸油,口口井都是高標準的“黨員示范井”,獲得中國石油“百面紅旗單位”等上百項榮譽稱號,并被列為中國石油“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許輝作為603崗位第十九任崗位長,他說:“我們崗位的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飄揚了半個多世紀的603崗位紅旗,不能在我們手里褪色!”
深入開展“學習603崗位優良傳統”專項活動,玉門油田挖掘形成了603崗位優良傳統內涵,扎實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工程”“黨員奉獻日”等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在助推改革發展、服務員工群眾中當先鋒、做表率……
玉門油田正在黨旗的引領下,以實際行動重塑新形象、創造新業績。
做大油氣基本盤
在玉門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有一間放滿了“寶貝”的小會議室。里面鋪設、張貼著酒泉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環慶與寧慶區塊的各類地圖。
它們標注了玉門油田勘探開發的新版圖——以玉門油田老區為中心,以環慶區塊與寧慶區塊為“兩翼”的三個勘探開發主體功能區。
“油田沒有產量就沒有效益,就會被邊緣化。我們原來在外開會老是坐在第一排,后來就是坐在最后一排最邊上的一個。”一位玉門油田的老職工帶著點自嘲回憶道。
“這讓玉門油田不得不加快思考自己的出路。固步自封解決不了問題,于是我們提出‘油氣并舉’,做大油氣基本盤,想方設法增加自身產量。”玉門油田開發部經理陳宇家說。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礦權流轉,為玉門油田帶來了生機。
2017年、2019年,玉門油田兩次獲得環慶區塊共1860平方千米的流轉礦權;2021年獲得寧慶區塊的流轉礦權。
在玉門石油人眼中,它們不僅紓解了資源困境,也是新的希望所在。力求快速建產,流轉區塊成為推動玉門油田戰略發展的新引擎。
“對于環慶區塊的發展,從集團公司黨組到全體油田員工都充滿了期待。所有人心里都鉚著一股勁,勢必要將環慶新區的年產量攻上40萬噸。”玉門油田環慶采油廠黨委書記譚修中感受頗深。
將玉門老區的精細研究方法運用到環慶區塊,在侏羅系甘陜古河河間丘和演武高地的勘探中取得突破,玉門油田超額完成了探明和預測儲量任務。
創新探采一體化模式,長8東部實現了整體探明并規模建產,侏羅系演武高地發現了13個淺層高效油藏并高效建產,玉門油田迎來了第五個增儲上產期。
2021年,沖勁更足的玉門石油人,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發現了整裝油田——虎洞油藏,同時各項開發指標持續提升。環慶區塊勘探新成果連續3年獲得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獎勵。
“寧慶區塊是天然氣區塊,為玉門油田實施‘油氣并舉’發展戰略創造了條件,也為玉門油田實現天然氣資源的戰略突破打下了堅實基礎。”玉門油田勘探部副經理岳智忠指出。
自此,天然氣成為玉門油田勘探開發的又一重頭戲。礦權流轉的當天,玉門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天然氣室成立。與此同時,玉門油田迅速調整勘探部署,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中。
快速開展構造解釋、沉積儲層、成藏規律、目標評價等精細研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玉門油田落實了寧慶區塊3支有利含氣砂帶,部署了9口預探井。李莊8井、9井、10井試氣均獲得高產氣流。
“油氣并舉”的資源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2021年,玉門油田生產天然氣509萬立方米,填補了80余年發展史中天然氣產量“零”的空白。在玉門油田“十四五”規劃中,到2025年,天然氣年產量要達到10.5億立方米。
堅定不移地把油氣這塊“蛋糕”做大,大力實施“新區高效上產”“老區效益穩產”工程,新老區“兩翼”齊飛,2022年,玉門油田完成原油產量69萬噸,天然氣產量4000萬立方米,為扭虧為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將繼續舉全油田之力,集中勘探環慶區塊、立體勘探寧慶區塊,確保老區40萬噸高質量硬穩產、新區早日高效建成40萬噸新油田、天然氣年產量攻上10億立方米以上,持續提升油氣產量,在‘十四五’末超過玉門油田歷史最高峰,進一步夯實盈利基礎。”岳智忠說。
新能源轉型走在前
截至7月中旬,玉門油田清潔電力裝機規模達到50萬千瓦以上,對外清潔能源供應能力達10億千瓦時/年,折合21萬噸標油,位居中國石油16家油氣田企業第一。
從傳統老油田發展成為新能源轉型發展賽道上的佼佼者,玉門油田是如何做到的?
借地利。
河西走廊有豐富的風、光等資源。玉門油田具備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先天優勢。
抓天時。
“發展新能源就要抓住新機遇。要抓住新機遇,就要對國家、地方新能源政策準確把握,抓住機會主動出擊。”玉門油田新能源事業部副經理陳勇說。
國家全力推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甘肅省啟動了新一輪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及時關注國家發展新能源、實施“雙碳”戰略的規劃和政策,跟進甘肅省、酒泉市新能源業務的政策,玉門油田提前謀劃,與甘肅省、酒泉市領導對接、溝通、交流,贏得了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開辟出了發展新能源的坦途。
靠人和。
“在能源轉型的大勢下,我們按照集團公司‘積極穩妥發展新能源業務,率先做到不消耗化石類能源’的要求,2020年通過了油田第一個新能源業務發展規劃。我們還制定了‘油氣并舉、多能驅動’的發展戰略,確立了綠色低碳轉型‘三步走’發展路徑。”陳勇說。
眾人拾柴火焰高,互利共贏成就未來。玉門油田廣泛與中國石油內外單位建立合作關系,促進耦合式發展,為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創造了條件。
2021年12月27日,中國石油首個集中式光伏電站——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示范項目正式并網發電,創造了43天完成前期工作的“玉門效率”、60天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的“玉門速度”。這其中離不開EPC總承包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的鼎立支持,確保了項目高速推進。
“我們的新能源項目能建設得如此之快,也得益于堅持‘共建、共贏、共享’,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主導產業開發。因此,當地政府對油田發展新能源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陳勇說。
天時、地利、人和皆備,在新能源轉型的新賽道上,玉門油田跑出了加速度。
自2020年發展新能源業務以來,玉門油田已先后建成投運石油溝887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項目、200兆瓦光伏發電及配套儲能項目、300兆瓦集中式光伏發電站、肅州區整縣推進5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4個新能源項目。
“目前,我們的清潔電力裝機規模達到50萬千瓦以上,而且在中國石油系統內率先實現了對外供應清潔電力。現在,我們已成為中國石油‘十四五’新能源業務‘六大基地’之一。”對此陳勇頗感自豪。
更令他自豪的是,玉門油田向“新”不斷出新績。
2021年,玉門油田充分利用煉化總廠的富裕氫氣資源,建成投運了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集氫氣壓縮、裝車系統和儲氫設施于一體的氫氣加注站,且已初步在甘肅、寧夏、新疆形成氫氣供應鏈。2022年6月,玉門油田輸氫管道建成投運,成為甘肅省首條中長距離輸氫管道。甘肅省將玉門油田確立為全省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
2022年,國家電網系統外首家新能源計量中心——國家能源計量中心(電力)酒泉新能源分中心落戶玉門油田,并獲得中國石油首張綠色電力證書。這為玉門油田打造新能源綜合研發實證中心搭建了平臺。
2022年9月,玉門油田建成投運600兆瓦/年光伏支架智能生產線,邁出了新能源裝備制造中心建設第一步。
2023年8月8日,玉門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開工暨酒泉市氫能產業發展聯盟、國家能源計量中心(電力)酒泉新能源分中心揭牌。
…… ……
新能源、新業務各有各的突破,各有各的精彩,玉門油田獲得了新的效益增長極,為建成基業長青百年油田奠定了堅實基礎。
用好改革之劍
玉門油田為什么會長期虧損?
“一個重要原因油氣完全成本、油氣操作成本、煉油完全加工費,分別都是板塊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玉門油田財務處副處長高恒峰一針見血地指出。
如何扭虧為盈?大道至簡,無非開源、節流。
油氣并舉、多能驅動,玉門油田“開源”已見實效。如何“節流”?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亮改革利劍,力破冗員效率低的困局,激活創效細胞。
著力構建與“油公司”模式相匹配的生產組織,推動歸核化管理,“老君廟采油廠第一時間成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改革工作,先后走訪300余次,征集意見400余條,深入了解員工訴求,促進了歸核化工作的有序完成。”高恒峰介紹說。
老君廟采油廠實行“采油廠—作業區—兩所”管理模式,煉化總廠實行“兩辦四中心”“七部一公司”管理模式,生產服務保障中心實行職能部門“兩辦四中心”、基層“八部一中心”管理模式……
“煉廠推出班組績效管理制度。將責任與成績精確到每一個人頭上,班組在考核評比中績效高,班組內所有人都能得到加分或其他獎勵,關鍵崗位加分更多。績效差,煉廠就會及時干預。”玉門油田煉化總廠綜合辦公室主任劉新德說,“秉持著‘擰干毛巾里面最后一滴水’的原則,煉廠鼓勵員工一專多能,推行星級員工評定,推動員工提升個人技能水平,從而促進崗位的整合。”
定責、定編、定崗、定員、定崗位之下,“挺大的單位,說分就分了;現成的工作崗位,說變就變了。”玉門油田生產服務保障中心裝置運行部員工賀珊對大刀闊斧的改革感受頗深。
手術一定有痛苦,但術后一定有療效。踏平坎坷成大道,風雨過后見彩虹——玉門油田構建了與“油公司”模式相匹配的生產組織,5個采油廠減少為2個,近三年壓減二、三級機構127個,近千名富余員工顯性化,分流劃轉,走上了新的崗位。
賀珊就是其中一員。去年8月之前,她還是老君廟采油廠老君廟聯合站的集輸工。如今的她在新崗位上干得有聲有色,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在更大范圍內推進改革,把改革推向更深處——
大力實施市場化改革。老君廟采油廠市場全放開、內部市場化價格體系調整、工程技術服務單位虧損顯性化等措施,建立“推廠下海”系列配套機制,暢通內外循環。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構建“1+2+N”科技創新體系,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項目運行模式。
大力推進財務管理改革。按照“無預算不開支、無預算不投資”的原則,完善了預算編制方法,深化細化零基預算管理,加強預算與發展規劃和生產經營計劃的有機銜接和有效協同。健全成本管理體系,對操作成本、煉油完全加工費、新能源度電成本等關鍵指標實行動態跟蹤。
“按照集團公司提出的深化改革內涵,我們在財務方面實行‘4個一批,6個精準’決策,有效推進了虧損企業治理,壓減法人的目標任務。”高恒峰介紹道。
好日子不是等來的、熬出來的,一定是咬定青山、攻堅啃硬干出來的,一定是咬緊牙關、破釜沉舟奪回來的。玉門油田堅決把成本打下去、把效益提起來,以一系列改革大動作重塑了老油田的發展模式,實現了降本增效。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撫今追昔。作為現代工業體系的一部分,玉門油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敢為人先的科技創新史,創造了新中國石油史上的75個“第一”,更是承擔起“出技術”的重任,形成了我國石油工業的初步管理體系和技術標準,構建了我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基本框架。
但是,風沙吹老了容顏。“后來玉門油田之所以陷入迷茫、低潮的階段,缺少發展動力的源頭就是科技創新的支撐力不足。”玉門油田科技處處長趙文義表示。
這種痛,玉門油田體會的無比深刻——沒有過硬的新技術,油氣、新能源發展不起來,煉化落寞,工程技術服務同樣陷入低谷。
讓科技創新重新成為撬動效益曲線躍升的關鍵杠桿,玉門油田把科技創新擺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
“2021年以來,我們深入分析油田推進扭虧脫困、建設基業長青百年油田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及集團公司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作為第一戰略,研究部署了主營業務科技攻關方向和多能驅動轉型發展重點,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趙文義說。
組織公司兩級專家和專業管理部門及相關單位,瞄準實際工作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和工藝瓶頸,多輪次優化科研方案,整合攻關課題,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對掣肘油田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工藝“開火”。
針對天然氣地面集輸、油田數字技術、低滲透/超低滲透油藏壓裂、油田網絡架構、柔性鉆具鉆井等制約著油氣生產高質高效運行的核心技術和工藝發起“沖鋒”。
部署實施“人才強企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新事業發展人才專項工程”,營造良好的人才創新生態環境,為科技創新強力賦能。
劉戰君非常高興地說:“今年集團公司給了我們60個招工指標,報名的人有779位。其中,985、211畢業的應聘者有45人,研究生有25人……”
奏響科技奮進曲,加快構建具有玉門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形成適應玉門需求的技術系列,玉門油田做大油氣基本盤便是有本之木,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便是有源之水。
冷卻了一個冬天的激情,正在啄破石油河的恬靜。千年不死的金色胡楊在肅殺的沙漠,依然挺立著堅韌的脊梁。飽經84年風霜的隊伍,正高舉石油的旗幟,譜寫老油田轉型新生的傳奇。
玉門油田沒有辜負歷史,也不會辜負未來。油氣并舉、新老結合戰略目標實現,在望!基業長青百年油田的愿景目標,在望!
本文圖片均由玉門油田黨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陸曉如
znluxiao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