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地區多地遭遇強降雨侵襲。北京西部門頭溝、房山等地的洪災畫面,觸目驚心。河北保定、廊坊、滄州、邢臺等各地出現明顯降水天氣過程,遭受了幾十年難遇的災難。
災情無情人有情,齊心協力度難關!身處京津冀地區的石油企業強力搶險救災,保障生產;區域之外的其他石油企業伸出援手,緊急馳援。廣大石油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中央企業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擔當,全力以赴打好抗洪搶險攻堅戰。
東方物探:有效應對
7月29日起,河北保定涿州市遭遇持續強降雨。同時受上游洪水過境影響發生汛情,全市內澇嚴重,洪水外溢。
此次汛情是涿州地區1963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汛情,給中國石油東方物探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和院區居民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挑戰。
東方物探第一時間組織駐涿單位召開會議,就汛情進行專項工作安排,梳理完善應急預案、補齊補全應急物資,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提前與涿州市政府和氣象部門建立聯絡渠道,專人負責信息收集和傳遞,建立了汛情應對專班工作群,發布預警預報信息,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到每個工作場所和基層單位。
8月1日上午,洪水涌入范陽西路,僅兩個小時就沖破了東方物探機關辦公樓前預設的防洪沙袋。公司領導和應急人員連夜在各單位、各院區值班值守,安排巡視小組不間斷查看水情,并根據水位變化情況有序組織開展處置工作。
8月1日下午2時許,東方物探科技園區汛情發展迅速,主樓一層最高水位達到4米左右,112人被困并轉移到三層以上樓層,園區整體斷電。在涿各辦公場所整體斷網。
東方物探組織園區干部員工第一時間巡查所有機房、配電室、UPS、電池間等,統計滯留園區人員、清點防汛物品,安排輪流值守。同時,公司在2個小時內,連夜從海洋物探處和華北物探處組織成立40余人的專業救援隊伍,緊急調配6艘快艇、5臺卡車、汽油、機油、船槳、繩索、抽水泵、數十套救生衣等物資裝備開展救援行動。
8月2日天剛亮,6艘快艇快速行動,分組進入園區開展救援,從二層破窗解救了112名被困員工,并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區。
除辦公場所外,東方物探在涿的13個院區中有11個院區進水,居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區域電力、供水和電話信號中斷。
住在永安小區四號院155號樓的張大爺回憶起洪水突襲的情景時還心有余悸:“當時洪水來的太快了,距離淹沒一樓只剩下了15公分……”
東方物探黨委積極動員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參與防洪防汛工作,成立黨員突擊隊,統籌組織在職員工志愿者、物業、社區和院區居民600余人,組成若干搶險小組,利用沙袋和泥土砌筑隔離墻,積極協調抽水泵和各類特殊設備,確保水勢得到有效控制,受困人員及時轉移。
裝備服務處、華北物探處等13家單位主動擔當,援助飲用水、食品等各類救援物資,不分晝夜開展救援工作。
8月5日,當洪水退去,東方物探災后清淤消毒專項救援行動全面啟動。
“太不容易了,好多人家都被洪水淹了。現在洪水退了,可不能再讓大伙遭罪了。”東方物探裝備服務處黨員突擊隊隊員李波說。
平安D區是這場洪澇災害的重災區。淤泥、垃圾所產生的氣味裹挾在一起,令人窒息。院區里,渣土運輸車穿梭不停;清淤、消殺現場,救援人員揮汗如雨……
“真的太辛苦了,沒有公司派來的黨員突擊隊,我們幾天都清理不完,太謝謝他們了。”居民王阿姨說道。
大港采油六廠:為油拼搏
8月5日是周六。休息日的廠區本應冷清,卻因汛情的到來而氣氛緊張。中國石油大港油田采油六廠的干部員工,頂風冒雨從各方匯聚到采油廠,在各自崗位上抗洪搶險。
生產作業區全面檢查設備、設施,加固井場基礎,提升低洼處的設備設施,疏導積水部位,巡查環境敏感區域。電力管理站骨干人員全部到崗,細致做好巡查,排除隱患,為油保電。物資管理部門對各單位抗洪物資再核實再調配,綜合服務部全面細致排查搶險車輛,機關部門在崗人員隨時待命做好后勤保障……
下午的生產例會上,只能坐十幾個人的會議室擠得滿滿當當。當夜有大暴雨的預警,注定將面對一個不眠之夜。啟動應急預案,強化協調指揮,人員到崗到位……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安排著。
會議結束,王立建、王立晨兄弟倆邊走邊討論著。一個說著雨后對工藝管網的維護,一個說著暴雨下的安全措施。
采油六廠生產科張科長道:“你們哥倆,真是打虎親兄弟啊!”
“洪水猛如虎,大家本來就是打‘虎’去的。”采油六廠黨群科楊主任的話意味深長。
是夜,暴雨傾盆。采油六廠干部職工頂著雨幕奮戰在搶險減災的戰場。
作業二區孔大站6#加熱爐在運行過程中頻繁出現停爐現象。技師李剛冒雨迅速趕來,逐一排查問題點。經過近3個小時的努力,6#加熱爐熊熊燃燒的火焰重新為脫水系統二段提供了加熱保障。
“風雨天氣請各位注意生產情況,有問題及時匯報。”“外出巡檢操作,注意安全。”……一條條安全提示信息在作業一區微信群中跳動。
雨剛剛小一點,作業一區采注三組組長孟德智身穿雨衣,肩扛皮帶,手拿工具踉踉蹌蹌走向井場。
“叢22井皮帶斷裂!”為了避免因長時間停井影響產量,發送出這條信息后,孟德智立刻趕往井場更換抽油機皮帶。
經過一番緊張而又熟練的操作,更換上新皮帶后,他一邊觀察著電機后移,一邊關注著皮帶松緊度,直到皮帶松緊度合適為止……
大站內、井場上、管線旁,隨時搶開井、挽損失、保運行,采油六廠全體干部員工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石油人的團結拼搏、實干擔當。
天邊泛起了魚肚白,雨漸漸停了下來。采油六廠生產調度室慢慢恢復了平靜。奮戰了一夜的石油人,迎來了又一個看似平淡平凡的一天……
河北石油:全力保供
在臺風“杜蘇芮”到來前,中國石化河北石油已提前配置防汛物資,細化應急預案。庫站員工加強安全巡檢力度,巡查罩棚、電氣線路、排水系統及罐區等重點部位和區域,加大排水管溝和暗渠的清理疏通工作,保持排水通暢。各級機關、油庫、加油站嚴格落實領導值班帶班,靠前指揮。
作為河北地區重要的成品油供應企業,河北石油在確保自身安全生產平穩運行的同時,下更大力氣保障當地油品及其他物資的供應。
第一時間啟動加能站油品保供預案,公布了保定地區171座、廊坊地區17座加能站的地址、聯系方式。在站內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為救援隊車輛加油,并免費提供礦泉水、面包等物資。
涿州災情發生后,河北石油第一時間在涿州市5座加能站開通抗洪搶險保供綠色通道,積極調配成品油、食品、藥品、飲用水等應急物資,持續為抗洪搶險單位、社會救援組織提供應急保障。7月29日—8月7日9時,這5座在營站點累計供應油品349.9噸,全力保障搶險救援用油。
8月3日上午,了解到抗洪搶險一線急缺潤滑油等緊急情況,河北石油主動與藍天、斑馬等41支赴涿救援隊負責人取得聯系,緊急調配60箱二沖程潤滑油,直接送至抗洪搶險一線,交付到救援隊伍手中,保障了搶險摩托艇的正常運行。同時,緊急協調2輛油罐車,將20噸成品油直接送至抗洪搶險一線救援設備使用現場,全力打通油品供應通道。
河北保定石油時刻關注國家電網柴油發電車用油需求,組織9名員工成立送油保障小組,調配4輛移動油罐車,往返25個柴油發電車停放點,做好油品運送工作,保障當地電力供應。8月4日—9日,保障小組往返柴油發電車停放點90余次,供應油品20噸。
由于上游泄洪,廊坊、衡水、滄州等地區受到很大影響。河北廊坊石油了解到霸州勝芳大堤的大型抽水設備需要油品供應時,迅速組織資源,于8月5日—6日供應油品25噸,免費提供卓瑪泉350件、方便面110箱。
滄州獻縣泛區啟用后,泛區內48村2.9萬人緊急轉移。了解到當地用油需求后,8月4日,河北滄州石油緊急調配柴油支援災區,確保河壩發電設備正常運轉。為此,當地救災人員專門送上錦旗以示感謝。
為緩解當地物資緊缺情況,河北石油迅速調配物資進行馳援,已向涿州災區運送兩批免費物資,包含方便面275箱、水飲1100箱、充電寶30個、帳篷10頂等,為抗洪搶險單位、社會救援組織提供應急保障。
救援工作中,人員緊張。河北保定石油第一時間組織機關員工、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成立防汛志愿服務隊,深入受災地區開展志愿幫扶。8月3日—6日,參與幫扶人員達170余人次,幫忙指引車輛、加油、登記、開票、搬運物資等。由于連續緊張的工作,不少志愿者的手腳磨出了血泡。
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連續多個晝夜的救援保供,感動了當地的受災居民。一些居民為站內員工送來了飯菜、西瓜和水飲,以此表達他們的感謝。
“大家忙起來,確實顧不上吃飯。8月4日中午,一個大姐來到站內,給我們放下10份油潑面就轉身離開了,我們還沒來得及說句‘謝謝’。”在涿州9站進行志愿幫扶的員工趙曉菲感慨道。
中原油田應急救援中心:緊急馳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8月4日17:41,中國石化中原油田應急救援中心接到應急部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的指令后,出動12臺車、54名精兵強將,攜帶6臺消防泵、9臺舟艇及相關搶險救援裝備,星夜兼程奔赴河北省涿州市。
8月5日凌晨2:02,中原油田救援隊抵達任務地點——河北省涿州市東仙坡鎮東鹿頭村。只見京廣線經過的涵洞下一片汪洋。
車一停穩,應急隊員們就打開照明設備,查看水勢、勘查地形、制定排水路線、鋪設管道……沒有片刻喘息,全體隊員立即投入排澇作業當中。
作業面窄、排水管長,且水位已到達涵洞頂部,初步估算水量有8萬立方米。加上旁邊池塘的回流水,共約10萬立方米。
為盡快排出積水,應急指戰員們采取“人歇機不歇”的方式,24小時不間斷排水。他們緊盯著水泵,發現有漂浮的垃圾立即清理,看見水位下降立即下水調整水泵位置。
負責管道的隊員,沿著白色的管道來回巡視。接口處是否松動、管壁是否漏水、出水口水量大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汽油保障人員、設備更換人員……大家堅守著各自崗位。
“這次搶險救援工作,對我們的戰斗意志和毅力是一種考驗。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做好這次搶險救援。”中原油田應急救援中心經理王慶銀堅定地說。從抵達現場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四處奔忙。截至8月5日21時,他已經30多個小時沒合眼。
“這幾天,我們的衣服幾乎沒干過,一擰就出水。而且睡眠不足是常態,排澇任務這么重,睡也睡不著。”中原油田應急救援中心九大隊大隊長白霍濤說。
54名隊員被分成4組,輪換作業。即便如此,每次輪換下來也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我們是來排澇的,能睡幾小時沒人在意。”
白天,水汽被太陽一曬,悶得像蒸籠。有隊員剛到一天就出現中暑癥狀。隨隊醫務人員立即用自制的生理鹽水,搖勻后喂中暑人員喝下去。自制生理鹽水口感不佳,但為防中暑影響工作,每人每天要喝幾大瓶。盡管喝那么多水,但都變成了汗,一天也不怎么上廁所。
到了晚上,炎熱雖消,但蚊蟲讓人不得安寧。“水邊的蚊子特別多。沒有衣物遮擋的地方,很快就被叮得又疼又癢。噴的驅蚊藥水,一出汗,效果全沒了。”中原油田應急救援中心戰斗班班長常瑞軍說。
隊員們笑著自我安慰說,蚊子擾得人不得安寧,正好避免放松警惕,耐心細致地做好夜晚巡護工作。
隊員們的敬業和專業被當地群眾看在眼里。附近的一些單位、社會公益組織和市民紛紛前來慰問,送來方便面、礦泉水等食物,推都推不掉。
一位大姐路過時,特地為隊員們送上西瓜。她說涵洞是她回父母家的必經之地,看見隊員們頂著大太陽排澇,專門送點西瓜表示感謝。
“群眾對我們的感激,讓我們更加充滿力量。我們是黨和國家派來的。民之所需,我之所向。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排出積水,讓群眾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王慶銀表示。
截至8月7日10時,經過58個小時不間斷的抽水排澇作業,中原油田救援隊已經將涵洞4.8米深的蓄水基本排完,抽水量達10余萬立方米,消除了京廣鐵路大動脈涵洞長期浸泡存在的安全隱患,有效助力災區復工復產。
渤海油田:飛馳涿州
8月2日清晨5時,一架搭載著6名專業救援人員的直升機從塘沽機場起飛。這架編號為B-7130的直升機,是渤海油田渤西、渤南區域的3架倒班飛機之一。
與往常飛向渤海的路線不同,它向著相反的方向呼嘯而去,目的地是涿州!
洪水圍困下的涿州,牽動著中國海油人的心。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國海油迅速行動、高效聯動,主動對接河北防汛指揮部,快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從渤海油田調派直升機馳援涿州,全力做好救援工作,不遺余力保障涿州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8月2日6時8分,直升機抵達災區備降點,7時45分投入救援搶險任務。
“涿州東北部和西部是重災區,我們接受的任務是先救援最緊急的。當時只有我們這一架直升機可以救援。直升機救援力量有限,跟涿州市政府協調后,我們主要是救老人和孩子。”機長薛巍然介紹說。
按照搜救路線,直升機在被洪水圍困的城鎮和村莊十公里范圍內的低空反復盤旋,細致偵查、搜索搜救目標,盡一切可能搜救失聯、被困人員。
9時15分,機組接到通知,有一名三個月大的嬰兒和他的家人所處環境危急,需要緊急救援。
飛機到達救援地點后,發現救援地周圍地形復雜,樹木及高壓電線遍布,還有高層建筑,給搜救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飛行員孫鵬和薛蔚然通過控制直升機高度平穩懸停,為救生員營救創造條件;救生員曹聰不顧個人安危,下高空繩索,反復嘗試,最終用吊籃把嬰兒救到直升機上。
“在復雜環境下,高空下索,對直升機和救生員都是危險的,尤其是鋼索和樹木反復發生摩擦。我們心里很緊張,但必須要保證被救人員的安全,對我們的技術、經驗、默契配合都是考驗。”絞車手談俊說。
截至8月4日19時,中國海油派出的直升機救援人員已高效完成7班緊急救援任務和5班物資空投任務,成功營救49名被困人員,包括2名嬰兒、8名兒童、15名老人,空投物資6900公斤。
他們中有不少被困3天的人,長時間處于斷水斷電、食物短缺狀態,靠喝太陽能熱水器里的水勉強支撐。被救起后,他們雙手合十、不斷道謝。
據了解,參與此次應急救援的6名搜救勇士是來自渤海油田實戰實練的專職人員。2022年以來,中國海油成立“應急能力提升專班”,在全海域部署應急救援提升工作,不斷提升海上油田晝間搜救、夜間搜尋能力,并配備專業救援設備,提高直升機搜索和救援效率。
“我們的應急救援隊伍一直在戰備狀態。在洪峰進入天津前及泄洪期間,一旦接到天津市政府或集團公司的應急救援指令,我們將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協調現有直升機資源和專業應急力量趕赴現場展開救援,確保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踐行社會責任、彰顯央企擔當。”中國海油有限天津分公司作業協調部應急綜合經理劉陽說。
責任編輯:陸曉如
znluxiao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