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PP模式的創建和利用,實現了對傳統建設工程建設方式的創新,通過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的合作,能夠保證項目建設資金充足,還能通過有效監管,保證民生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在政府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之間形成相互促進和制約的關系。為進一步突顯PPP模式的有效性與可行性,應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工程造價控制作用,加大工程設計、施工作業等環節的監督力度,認真履行自身職能與責任,本文分析了PPP模式在建設工程中發揮的主要優勢,總結了建設工程造價控制中存在的亟須解決的問題,并提出處理此類問題的有效方法,意在提高建設工程造價控制質效,進一步提升民生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關鍵詞:PPP模式;建設工程;造價控制
傳統的建設工程造價控制方式無法滿足新時期的工程項目建設要求,且由于缺少對市場價格變動的考慮,無法保證造價控制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而運用PPP模式進行造價控制,雖然能夠有效規避以上問題,但依然需要面對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認真分析相應的處理方式,進而突顯PPP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實效性。
一、建設工程項目中PPP模式的應用優勢
現代化發展背景下,PPP模式是新型運作模式之一,具體指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構建此種模式的目的是向社會資本開放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項目。與普通的運行模式相比,PPP模式具備很多應用優勢,首先,因為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是PPP模式下建設項目資金籌備工作的主要發起者,所以在具體實施構成中,政府及社會組織需進行合作,投資任務主要依靠社會資本方完成,而政府則發揮輔助作用,在社會資本占比逐漸升高的過程中,強化了PPP項目運行的穩定性,并且在二者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有助于降低項目帶來的投資風險,進而形成健全的長期合作體系;其次,通過運用PPP模式,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使得社會組織的服務能力得到強化,以防因資源過度浪費影響經濟效益;最后,PPP模式還有利于滿足政府及社會組織的多元化發展需求。
二、PPP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工作中的問題
(一)工程設計環節缺少對造價控制的重視
建設工程造價控制過程中,因受各類因素影響,會引發造價工程問題。其中設計方案問題較為常見,通常情況下,在PPP項目實施的初期,為了確保后續各項工作的規范化落實,工程設計人員需做好事先調查,了解施工現場的基本情況,之后編制可行性較強的設計方案,配合運用先進的施工技術,保證施工質量。由于設計階段是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環節,可以從源頭實現對工程造價的控制,但通過分析一些工程項目中的工程造價控制情況,發現在設計階段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科學化的預算編制意識,且缺少相應的動態管理,過于重視施工方案設計環節的創新和完善,導致在工程造價控制層面缺少對細節的重視與控制,致使設計方案缺少經濟性及技術性而不利于全面實施。
(二)施工過程中缺少對各類工程要素的考量
除了建設工程設計階段,施工階段也是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環節,采用傳統的單一化工程造價管理方式,容易引發多種問題。在施工作業過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等多因素影響,同時,涉及多元化的工程要素,此類要素是工程造價工作的關鍵對象。通過對施工作業時出現的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分析,明確工程造價動態控制目標,如設計變更、環境的突然變化等,如果缺少對此類要素的合理控制,容易引發工程造價失控問題。雖然PPP模式能夠帶來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在施工過程中因受到政府資金及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制約,弱化了市場融資環境預測的可靠性,給相關部門帶來巨大挑戰。
(三)工程造價控制缺少統一的規定標準
在PPP模式下的工程造價,具體指市場價格,要求在做定額的過程中,保證與市場發展的一致性。而通常情況下,建設工程造價中的定額計算會較實際數額高,且在部分定額中,缺少對市場中新材料成本的綜合考量。同時,傳統的造價控制模式體現出一定的復雜性,且要經過政府部門的審批后才能投入使用,但經過審批確定后的定額無法進行更改。運用PPP模式可以規避此類問題,體現出更強的變通性,即能夠針對不合理定額進行修改。但一些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及利益,選擇自行提高造價成本,容易引發對公眾利益的損害,降低了公共信任度。導致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為缺少規范的造價依據。
三、PPP模式下解決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控制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重視增強項目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意識
無論對于哪種建設工程來說,前期的造價控制均是重要的基礎和關鍵影響因素,為了達到高質量工程造價控制的目的,需要提高對工程設計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視。首先,加強對PPP模式的有效利用,設計人員應該做好實際情況的調查工作,明確工程設計要求,綜合考量工程造價的各類影響因素,重點協調造價成本與施工技術之間的關系,構建高效的PPP運行模式,強化權限分配的實效性。其次,建設工程項目負責人應該加大對設計人員的督促力度,有序落實限額設計,了解工程造價中可能出現的浮動情況,配合進行動態化的分析和管理,依據施工要求與建設工程施工位置等,綜合考察及評估可能出現的施工風險。此外,針對風險控制進行相應資金的預留,確保建設工程項目的造價管理擁有堅實基礎,通過良好的細節把控實現工程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進而突顯工程項目設計方案的經濟性與技術性。
(二)加大工程施工環節中的造價控制力度
基于對PPP模式的運用,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造價控制的實效性,但依然涉及很多控制內容,如資金流向、工程合同、材料價格以及財務與融資渠道等,均需要進行針對性控制,才能獲得理想的工程造價管控成效。針對施工作業而言,應該選擇專業能力更強的造價控制人員,結合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造價控制方法,施工單位應加大工程要素管理力度,進而達到有效控制材料費用、機械費用以及人工費用的目的。與此同時,重視協調造價與質量和進度之間的關系,為建設工程項目的全面實施提供基礎保障。施工單位還應該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進行細節控制,以防在后續施工作業中出現返工等情況,有助于提高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此外,針對各類建設工程項目來說,在使用功能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導致工程造價控制及質量管理層面也出現一定區別,為此,造價人員應結合對施工計劃及施工方案的分析,配合落實造價控制工作,依據資源配置及進度安排等實際情況,強化對施工作業中各類資源的高效管控。
(三)構建健全的工程造價控制管理體系
1.重視加強工程造價前的風險評估
PPP模式與傳統的工程造價控制方式相比,體現出很強的謹慎性,從建設項目前期的選擇階段開始,到風險分析,再到確定造價,均與經濟收益存在密切聯系,投資者通常較為重視參與項目建設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當開展風險評估工作時,需要明確工程造價估價的參考依據,目的是強化風險評估的可靠性及造價控制的精確性,確保可能發生的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進一步強化風險的可控性,為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基礎保障。此外,為了提高造價控制管理效率,應該重點分析合同及資金流向等相關信息,為工期的順利完成提供堅實基礎,施工單位需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施工安排,以防出現資金和資源浪費的情況,通過有效的成本管控,獲得更多經濟收益。
2.組織成立專業的投資估算小組
在建設工程造價控制中運用PPP模式,通常涉及政府部門及社會組織資金的投入,為了保證各項資金得到有效利用,應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構建協同化資金利用與管理模式,編制科學完善的執行方案。同時提高對招投標環節的重視,組織成立專門的投資估算小組,并做好人力資源配置,以保證造價數據的準確性。立足于傳統項目造價工作的角度,擁有固定的定額參考,可以在預算工作中進行套用,雖然操作相對簡單,但由于缺少對材料市場價格變化的考量,容易影響工程造價的準確性。同時,采用傳統的造價方式,在招投標方面體現出單一化特點,僅需依據業主要求進行報價,但容易影響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而運用PPP模式,體現出更強的靈活性,一般需采用多方聯合模式,通過多方審核,能夠保證合同簽訂的可靠性、合法性,還能降低合作過程中的風險,通過各方履行自身職責,能夠實現對工程項目建設決策的完善,確保各項資金能夠得到更為科學的規劃與利用,體現出工程造價準確性高的優勢。
3.制定科學統一的取費標準
針對PPP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中缺少明確造價的問題,由于缺少統一的取費標準,導致很多投資者通過自行增加成本而獲得經濟效益,不僅政府部門不認可此種方式,還容易擾亂市場秩序。因此,建設項目各參與方應該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則,圍繞為人民服務落實自身工作,進而達到合理控制造價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完善的造價標準,確保工程造價控制能夠擁有可靠依據,使得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的合法利益得到保護,進一步強化建設工程項目造價管控的實效性,通過節約工程建設成本,有助于提升經濟效益創造水平,還能滿足社會發展中的個性化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四)重點落實建安工程費下各分類指標的控制
對于PPP模式的實際運行而言,競爭性談判是項目采購的重要程序,也是不可或缺的構成環節,通過參與競爭性談判,能夠幫助政府及社會資本構建完整的交易框架。立足于競爭性談判或者磋商實際目的的角度,主要是為了明確社會資本的預期投資收益,了解建安工程費用優惠等,為了實現以上目標,需增強建安工程費下不同分類指標的控制意識。例如,在建安工程費的構成中,包含工程量清單、建設成本計算標準及分類項目的計價標準等多項內容,如果在工程造價中缺少對以上指標的有效控制,容易弱化以建安工程費為基礎優惠率的實際價值,因此,應該加大PPP模式中對分類項目計價標準及建設成本計算標準等條款的控制力度,例如,在計價標準中,需要在預算中合理明確相應的計價標準,并做好相關的約定工作,作用是實現對造價使用范圍的調整。此外,還需針對預算中規定包干的事項進行明確,無論在結算過程中價格發生任何變化,均不可進行調整。如果部分施工材料找不到相應的計價標準,則需要加強與第三方造價咨詢機構的合作,通過市場調查進行進一步明確。
(五)建立科學完善的爭議協商解決機制
通過PPP模式與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結合,能夠強化資金管控的實效性,但涉及很多利益相關方,避免不了會在落實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爭議,在缺少有效爭議解決方法的情況下,不僅容易引發各利益相關方的矛盾,還容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例如,在PPP合同中有明確規定,即針對一些社會資本方負責進行設計的施工圖,如果政府方即甲方存在異議,需要于21日內作出書面回復,而爭議解決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容易出現延誤工期的情況。因此,應該在PPP項目合同中針對常見爭議事項進行明確,合理選擇第三方為仲裁方,如果在后續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爭議,但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仲裁方可以進行裁決,通常會將監理單位作為仲裁方,且甲方即政府方為委托方,此種情況下,社會資本方應該在合同簽訂前做好仲裁方的調查,在雙方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安排仲裁方介入,不僅可以保證施工進度,還能降低工程項目造價管理難度,進一步突顯造價控制的合理性。
結語
現代化發展環境下,更為重視民生項目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部門逐漸加強對PPP模式的關注,將一些民生項目及基礎設施工程交給社會組織完成建設,主要通過契約的形式建立長久合作關系。為了避免在建設項目施工中出現社會資本隨意提高價格的情況,政府部門需增強造價控制意識,在與社會資本方進行合作之前,做好市場調查,主要了解社會資本方的經濟實力及信譽情況,重點落實合作中的監督工作,全方位掌控項目進展及資金利用情況,通過有效的工程造價控制,提高資金和資源的利用率,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于錦波,顧東.PPP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重難點及措施——以揚州空港新城影視文旅產業基地片區開發建設PPP項目為例[J].工程技術研究,2022,7(01):162-164.
[2]胥軍.PPP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問題及有效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2021(06):59-60.
[3]羅杰.PPP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問題研究[J].磚瓦,2021(02):102-103.
[4]桂凌晨.PPP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住宅設施,2020(08):76-77.
[5]胡春林,楊躍輝,黃權國.PPP模式下的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J].中外建筑,2017(07):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