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至今沒有中斷過歷史的文明古國,但五千年來一直受“歷史周期率”的困擾。黨的十八以來,通過從嚴治黨,我們黨再次彰顯了打破“腐敗周期率”的堅強決心。我們黨的廉政建設成績,也必將因為打破“歷史周期率”這個魔咒而彪炳史冊。
廉政建設包括人民監督和自我革命
廉政建設要從體制外和體制內兩個方面來進行。人民監督是從體制外進行努力,自我革命是從體制內進行努力。
一方面,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政府是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權力的主體之一,所以也就不能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來謀私利,不能濫用人民所給的權力。如果每個黨員和干部頭腦中都有人民主權這一理念,并把這一價值觀注入現實中,就不會有腐敗的產生。實際上,這一假設很難成立。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是圣人,這就需要以體制外人民的力量來監督代表人民掌握公共權力者。離開了人民監督,任何國家治理腐敗都不會成功。
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面對不斷發展的世界,認清世界,認清國情,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身組織,推動自身自我發展,要重新塑造、培養一個新我,創造新的歷史。
首先,自我革命就是向自我挑戰、向舊我發起進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些人開始利用手中的公共權力謀私,獲取了不該有的私利。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我革命就是放棄自己不應有的榮譽、地位、利益,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今后,黨員干部要全面評估自己行使公權力的情況,測試自己是否利用權力謀私利,然后帶著更新的元氣和活力,準備再一次進入為人民謀利益的戰場。
其次,自我革命是向執政黨自己的弱點挑戰。自我革命是執政黨最痛苦也是最深刻的革命,實際上是向執政黨自己心靈深處最隱蔽的世界發動進攻。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同樣面臨腐敗的威脅,只有認清這一點,才能獲取新的機會和成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用堅定的決心反腐,就是承認自己面臨腐敗考驗的表現,但并沒有因此而衰敗,而是獲得了新生。
再次,自我革命要在我們黨舊有的成功經驗基礎上重寫新時代成功的歷史。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一個全新的事業,絕不是以往實踐與經驗的重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有意識地與不斷滋生的腐敗現象作斗爭,嘗試過去從未采取過的治理腐敗措施來反腐。我們黨主動地尋找腐敗治理中的困難,尋找反腐敗機遇,經過不懈努力,我們國家各方面都得到大力發展,并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世界上。在努力塑造自己的基礎上,我們執政黨獲得了超越自我和再次成功的動力,再次展現自己強大的治國理政潛能。黨的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今后,在治國理政舞臺上,我們黨只有通過不斷地、成功地塑造第二個或第三個自我形象,才能不斷地在自我突破中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最后,自我革命就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大以來,強調各級黨委把黨建作為主業來抓,強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把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結合起來,出現了黨建體制的創新,開創了黨建工作新局面。這實際上是執政黨的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是一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革命,是一項只有起始、沒有終結的長期任務。
我國廉政建設成績斐然
黨的十八大后,以從嚴治黨為手段,我國的廉政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這是有目共睹的。國內人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廉政建設成效予以高度肯定、大力支持。關于黨的十八大后廉政建設的成效,可以從量與質兩個方面來衡量。
從量的角度來看,黨的十八大之前,國際上對我國清廉水平的評價并不高。通過新時代以來的從嚴治黨,我國的清廉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從我國處分的黨員干部數量來看,也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從質的角度來測量廉政建設成效是有難度的。從系統論的角度看,腐敗的產生是動機、機會和條件相結合的產物。動機是指一個人有腐敗的欲望;機會是指制度的漏洞,使人有腐敗機遇;條件主要是指一個人掌握著公共權力且沒有得到很好監督和制約。我們也可以從動機、機會和條件三個方面來測評新時代廉政建設質方面的成效。
通過反腐運動來達到不敢腐的目的。其一,通過頒布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等以改進作風;其二,通過巡視巡察、全民舉報、海外追逃追贓等方式嚴懲腐敗者。總之,通過懲治腐敗者使其在腐敗行為面前懸崖勒馬。
防止腐敗及預防腐敗機會,達到不能腐的目的。其一,通過監督體制改革來預防腐敗,主要包括:主體責任及監督責任的確立、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紀委書記提名的改革及其他領域的改革。其二,通過完善各項制度來堵塞腐敗產生的機會。如通過健全公務消費制度大大壓縮“三公消費”,通過完善司法制度遏制司法腐敗,通過廢除勞教制度消除司法行為腐敗,通過干部行為終身負責制預防濫用權力行為,通過精準施策防止權力運行過程腐敗,等等。其三,通過加強制約與監督、公開相關信息及完善制度等扎緊制度籠子來從嚴治黨,限制公權力的濫用。同時通過紀律建設(法紀關系、六大紀律、紀律類型和執紀四種形態等)來從嚴治黨。這條道路是漫長而艱難的,但已經在黨規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不能腐的制度之網越織越密。
通過黨風廉政教育消除腐敗動機,達到不想腐的目的。其一,黨內學習教育活動主要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其二,通過腐敗者公開認罪產生威懾效應。其三,通過廉政教育基地進行警示教育。嚴格執行八項規定等制度,打擊腐敗行為,也以屬于消除腐敗動機的范疇。
從廉政建設中汲取成功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廉政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廉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須堅持永遠在路上,全過程、深層次、廣覆蓋地予以推進。我們應該總結成功經驗,繼續創新廉政建設措施,不斷為我國乃至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
我國廉政建設取得成就的成功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反腐決心大、以身作則。從古今中外的反腐歷史來看,成功的不多,失敗的倒不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堅持到底的反腐決心與恒心。黨的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反腐敗列入決策重點持續關注,從戰略上予以高度重視。持之以恒堅持反腐敗,提出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且卓有成效,實屬不易。古人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于各項廉政制度,我們絕大部分黨員領導干部始終堅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端正黨風政風,以堅定的反腐決心與以身作則促使新時代中國廉政建設取得成功。
其次,用“三不”綜合性體制機制治理腐敗。腐敗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難治理的頑疾之一。從古今中外反腐歷史來看,無論是嚴厲打擊還是采取思想教育等單項治理措施都難以奏效,因此必須采取綜合治理措施。黨的十八大后,中央把治理腐敗的綜合戰略策略概括為“三不”體制機制,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運行是有先后次序的,次序不一樣,效果就不一樣。黨中央先對腐敗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然后再完善制度、進行廉政教育,最終達到不想腐的目的。反之,如果先堵塞制度漏洞及進行廉政教育,懲治卻不力,就不會有今天的腐敗治理成效。
其一,懲治先行、打“虎”拍“蠅”毫不手軟,達到不敢腐的目的。黨中央嚴查干部違紀違法案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違紀違法案件、重大責任事故背后的違紀違法案件,等等,都是嚴厲懲治腐敗的表現。這說明,黨中央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老虎” “蒼蠅”一起打。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廉政建設的成效就是從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和反對“四風”開始的,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腐敗零容忍的反腐決心,也對腐敗行為產生了震懾效果,從而讓黨員干部們不敢腐。
其二,完善及堵塞制度漏洞,達到不能腐目的。公權力運行的制度不完善,腐敗者就有機可乘。黨的十八大后,黨中央主要是從黨紀國法方面完善各項廉政制度,制約權力的“籠子”越織越密。譬如通過人財物統一管理減少腐敗,通過簡政放權減少權力尋租空間,通過實行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減少資金腐敗,等等。此外,通過監察體制改革,設立監察委員會,建立獨立治理腐敗機構,明確其治理腐敗職能,使得監督對象范圍大大擴寬,反腐機構履職能力大幅提升,也是不能腐的一個重要體現。
其三,運用教育手段進行教育,消除腐敗動機,達到不想腐的目的。加強廉潔教育,是預防腐敗的治本之策。不想腐與不能腐是相互作用的。當公權掌握者思想上樹立了廉潔的價值觀,就會把這種廉潔意識注入各種廉政制度中,從而達到自我監督的目的,各種廉政制度也會得到落實,不能腐和不想腐的目的就都達到了。我們黨自始致終堅持廉潔價值觀,對全社會進行廉潔教育,逐步形成了較廉潔的社會氛圍。
再次,進行反腐敗國際合作。中國的腐敗治理離不開反腐敗國際合作。黨的十八大后,中國決定加入國際反腐敗學院,以加大反貪力度。這是繼APEC會議和G20峰會之后,中國反腐敗機構與國際合作的又一壯舉。同時,中國反腐范圍擴大到駐外使領館,紀檢巡視檢查團首先進駐中國駐美國、加拿大使領館追逃追贓。中國反腐敗國際合作的最突出表現是通過“天網”和“獵孤”行動進行追逃追贓,從而使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一些避稅天堂國家不再是腐敗分子的避風港。
最后,群眾參加腐敗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動員群眾參與廉政建設是一條重要的成功經驗。“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離開群眾監督,廉政建設是不會成功的;離開群眾監督,即使反腐敗有短暫的成效,也不可持續,這是一條鐵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方面從嚴治黨,加強執政黨建設;另一方面,加強群眾監督,從而取得了腐敗治理的成效,這為世界所公認。
此外,把當代中國反腐敗工作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也是一條重要經驗。新時代廉政建設只是系統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他工作包括扶貧、環境治理、改革、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這些工作都有成效,廉政建設才會有好的客觀環境。如果只抓廉政建設這一單項工作,不抓其他系統性工作,廉政建設也不會有好的成效。
(作者田湘波系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湖南大學廉政中心副主任;田星原單位系湘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