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清正廉潔教育應從青少年抓起,已成共識。開展清廉教育,是幫助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筆者試著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從青少年的“八心”入手來進行青少年廉潔教育的一點思考,“八心”指是非心、羞恥心、惻隱心、寬恕心、孝敬心、誠信心、感恩心、責任心。
青少年的清廉教育必須扎根中國本土文化
開展當代青少年的清廉教育,不僅要從其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還要尊重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的清廉教育事業。
一是扎根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清廉文化。追溯中華民族的清廉教育文化史必須立足于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將先人們的清廉智慧復歸于當時的主流社會形態中加以考量。在古代社會,清廉教育造就了大批的“君子”“廉者”“義士”,清廉教育思想源頭眾多,不勝枚舉。我國近代的清廉教育思想萌發于民族危難之時,不僅凈化了社會,還肩負起傳播中華民族自強愛國民族精神,挽救國破家亡的命運重任。魏源提出“君子用世,隨大隨小,皆全力赴之”,培養了大批愛國之士。
直至中國現當代社會,清廉教育的核心轉移到了“為人民服務”。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主的“五愛”成為新社會德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清廉教育的德育基礎。鄧小平明確提出“培養‘四有’社會主義新人就是政治”“三個代表”“八榮八恥”“糾‘四風’”等都是現當代清廉教育的主要實踐。縱觀中國古代、近代到現當代的清廉教育思想,中華兒女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創造了不同的清廉智慧,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因此,當代青少年的清廉教育,就是要扎根于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清廉文化,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德潤心、以文化人。
二是扎根于中華民族光輝的革命傳統。近代中國,中國共產黨人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清廉教育思想和政治本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青少年的清廉教育要扎根于中華民族光輝的革命傳統,銘記中國共產黨不懈的奮斗史,學習共產黨人不懼犧牲、前赴后繼的愛國精神,繼承和發揚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立高尚之德、樹有用之才,為實現海晏河清的清廉中國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生。
“八心”視域下開展青少年清廉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八心”與清廉內涵的密切聯系。
首先是是非心。孟子把是非心看成是人性的“四端”之一,“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清廉”中的“清”,指清明清正,即清廉首先就是要辨別是非清白之心。
第二是羞恥心。所謂羞恥心就是對自己的過失行為產生羞恥之感,并會設法彌補過失的心理。孔子就說過,“知恥近乎勇”。“清廉”中的“廉”,指廉潔、不貪心。一個有廉恥之心的人一定是個見禮思義的人。
第三是惻隱心。惻隱心是指對他人的痛苦或不幸處境的同情、憐憫與關切。一位有同情心的人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不會貪得無厭,不會給別人制造痛苦,更容易形成廉潔的品性。
第四是寬恕心。寬恕心是對他人的缺點、過失,甚至對他人給自己所造成的傷害的行為能夠采取的寬容、諒解的心態。《增廣賢文》中也有“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具有寬恕心的人內心更容易與人為善。一個清正廉潔的人,明白什么可以寬容,什么不可以讓步,面對自己要自律,對別人的過失能夠給予機會改正,對關系到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的問題決不讓步。
第五是孝敬心。人性之善首先是從愛父母開始的,從愛父母開始擴展到其他長輩,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再到同伴、朋友及其他人。廉潔,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尤其是為官者,潔身自好,視百姓為父母,對自己負責,讓父母放心,就是對父母最大的精神回饋。
第六是誠信心。誠信是一個人良心不可或缺的部分,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民無信不立。”清正廉潔中的“正”是正直的意思,講誠信是做人正大光明的具體表現。
第七是感恩心。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青少年良心的組成部分。常懷感恩之心的人,能夠拋棄欲望,凈化心靈,淡泊明志,心存敬畏,真正做到清正廉潔。
第八是責任心。責任心就是指人有擔當,清正廉潔本身就是一種使命和擔當。
二是在“八心”視域下開展清廉教育更加科學。
清廉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清廉教育可通過多種教育方式達成,經過大量研究發現,現清廉教育大多以教育案例、經驗性材料、思考與感悟、藝術作品等方式呈現。
筆者認為,為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在“八心”的視域下開展清廉教育,讓整個實踐過程更加全面科學,且嚴謹實用。國內有學者已對此研究數十年,其理論和實踐研究也越來越完善。
比如,由邱小艷、燕良軾在2016年編制而成的問卷,量表總共分為八個維度:感恩心、惻隱心、責任心、誠信心、是非心、羞恥心、寬恕心和孝敬心,問卷包括42個項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完全符合,其中有5道測謊題不納入計分,12道反向計分題。該問卷的α系數為0.90,各個維度的α系數在0.66~0.80之間,這說明該問卷信效度良好,是測量青少年良心發展水平的有效工具。在良心水平的評估過程中,用青少年良心問卷(ACQ)進行測量,通過SPSS26.0進行數據統計,以主觀評估與客觀評估,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相結合的原則,對受教育者做出評價。
因此,在無法對青少年的清廉教育開展做出客觀評定和量化時,可以采用此類問卷作為測評工具,在“八心”視域下開展清廉教育,受教者所測得的水平某種意義上就反應了其清廉程度,即當測出水平高的個體時清廉程度就高,說明其清廉教育落實得更加到位,更加深入人心。
把青少年培養成一個清正廉潔的人
教育要使青少年獲得知識、技能及健康與幸福。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教育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讓青少年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育人之基清廉為要。真正使得清廉思想深入人心的關鍵在于從“八心”中的是非心、誠信心、羞恥心、責任心這“四心”入手,把青少年培養成一個清正廉潔的人。
一是激濁揚“清”:從是非心“知”清廉。清與濁相對,有清正之義。激濁揚清指除去污濁的部分,鼓勵清正的部分。要做到激濁揚清,首先要懂得分辨清與濁,即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青少年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期,面對多元世界觀的沖擊,需要在心里種植一顆清廉的種子,即有一把衡量是非曲直的尺子,有了這把尺子,就知道什么事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事情可以堅守、什么事情要拋棄。孟子說:“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開展青少年的清廉教育首要的是非心教育,即把青少年培養成具有科學態度與實踐精神的智者,只有借助科學、實證的態度和方法,我們才能夠對人對事做出正確、科學的判斷,只有標準在胸,才不會在那些假、惡的事情上上當受騙,才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
二是“正”明公道:從誠信心“情”清廉。正明公道即做人要正大光明。誠實、不欺騙、信守承諾是做人正大光明的具體表現。荀子說:“養心莫善于誠。”當前,行之有效的誠信教育非常重要。青少年的清廉教育應該通過培養誠信心開始,采用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引導青少年從點點滴滴的小事的經歷中積累誠信,樹立清正廉潔的風氣,種植風清氣正的情感。“小信誠則大信立”,應當將小誠信當做大事來抓,并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效。再有,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家長、教師都要成為青少年堅守誠信的榜樣。此外,還要從制度上保證誠信者受獎勵,受尊敬,背信棄義者受必要的懲罰。
三是知羞識“廉”:從羞恥心“意”清廉。青少年處在身心成長的不夠成熟階段,由于社會閱歷不深,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過失和錯誤,這是正常的。問題是以何種心態對待這種過失和錯誤。這時培養羞恥心就非常重要。清廉教育應當通過培養青少年的羞恥心來培養他們的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羞恥心可以促進青少年對自己的過錯進行反思、反省和承擔責任的能力提升。正是在一次次過錯的反思中,在設法彌補過錯的行動中,青少年的心靈才能成長起來,才能升華出美好的人性。
四是“潔”身自愛:從責任心“行”清廉。潔身自愛指保持自身純潔,不同流和污。責任是最足以激發個體內在力量的東西。現在有個別孩子的責任意識淡薄,對社會、對家庭、對他人,甚至對自己的未來都缺少足夠的責任意識。青少年責任心不是由認知上的灌輸獲得,而應是在其具體的行為上習得。換言之,青少年的清廉教育不僅僅是思想上意識到,而是在履行責任,保持高潔的具體事件上獲得。孟子說“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主動承擔起責任,而不是推薦責任,從小事做起,不以惡小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從根本上“行”清廉。
周恩來說:“夫人格之造就者,端賴良心。”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上,“八心”與清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八心”視域下開展當代青少年的清廉教育,應從是非心入手,培養青少年辨別善惡是非的能力,首先做到“識”清廉;將誠信作為立身的根本,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培養清正廉潔的情感,做到“情”清廉;面對過失錯誤時,擁有一顆羞恥心,能夠自我反省改正,在意志上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做到“意”清廉;最終成長為一個向善向上的人,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自己的將來負責,這樣,才能真正踐“行”清廉。
(作者單位系醴陵市教育局清廉建設辦公室。因篇幅所限,摘引文獻略,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