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見到的古漢字的結構越來越復雜了?沒錯,我來此地的目的就是考驗你的!看到我右邊的這把“刀”了嗎? 它可不是用來切菜的!我究竟是誰?趕快領取今日線索吧!
文物線索
這件唐朝的三彩杯器造型奇特,是仿照某種動物頭上的角燒制而成的。這種動物排在十二生肖中的第二位,你能猜出是什么動物,就能得出 的含義!
成語線索
我現在的字形藏身于成語里,該成語典故出自《莊子》。典故中庖丁為梁惠王展示宰牛的本領,只見他手起刀落動作嫻熟,干脆利落地將骨肉分離。后人用這一成語比喻人在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后,做事就能得心應手。
識字小草堂
甲骨文字形下面是“牛”,“牛”的上面是雙手抱著牛角,表示用手取下牛角。金文第一字形與甲骨文相同;第二字形從牛從角從攴,“攴”表示分割的動作;第三字形從牛從角從刃,就是用刀割下牛角,“刃”表示所用器械。小篆從刀,從刀與從刃表意相同。以上字形都是以割下牛角表示分割、剖開的意思,引申為分裂、離散、排解、免除、脫落、開放、曉悟、解釋、辯解等義。銘文有時讀“懈”,解開與松懈音義相通,后來增加“心”作意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