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企業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展開討論,分析了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缺失或不完善、內部控制手段失靈、內部控制執行效果不佳、內部控制與企業戰略不匹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加大內部控制實施力度、提升內部控制手段有效性、優化內部控制執行效果、提升內部控制與企業戰略匹配度等基于內部控制的公司治理改進策略。通過這些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保護公司財產、保護投資者權益、提高企業聲譽,增強企業的公信力和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公司治理
引言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內部管理和治理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公司治理中,內部控制是保障企業利益、提高企業效率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問題和難點,如何改進和優化內部控制,進一步提高企業治理水平,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企業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入手,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以期為企業實現高效、健康的內部管理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提供參考。
一、企業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一)提高經營效率
企業內部控制能夠幫助企業建立和優化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業務在規定的流程和標準下進行,從而有效控制風險和減少錯誤,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企業可以制定嚴格的采購流程,避免采購部門隨意決策或者存在腐敗行為,從而保證采購的貨品質量和成本控制。同時,企業內部控制也能夠幫助企業進行內部審計和自我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避免資源和時間的浪費,從而提高經營效率和降低成本。規范化的內部控制制度也能夠為企業提供決策參考,促進企業制定更加科學和合理的經營戰略,提高經營效率和競爭力。例如,一家生產制造業的企業,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可以制定一系列內部控制措施,如建立完善的生產計劃管理制度,確保生產計劃的合理性和實施效果;建立科學的庫存管理制度,減少庫存積壓和資金占用;建立有效的品質管理制度,提高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等。這些控制措施能夠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率。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自我評估,發現和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保護公司財產
企業內部控制通過制定和執行有效的財務制度、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等,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和識別各種潛在的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從而預防和避免公司財產遭受損失。例如,通過建立健全的資產管理制度和資金管理制度,對公司資產的流向和使用進行監督和控制,避免資產的浪費、損失或濫用;同時,加強對員工的審查和管理,防止內部員工利用職務之便侵占公司財產等行為,保護公司的經濟利益和財產安全。企業內部控制還可以規范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加強對財務信息的管理和審計,防范財務風險和舞弊行為的發生,保護公司的財產安全。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企業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護公司的財產安全,確保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三)保護投資者權益
企業內部控制能夠促進企業信息公開,使投資者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風險狀況等,從而提高企業的透明度,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企業內部控制能夠規范企業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促進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的規范運作,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企業內部控制能夠幫助企業識別和管理各種風險,預防和避免風險的發生,從而保障企業的穩健經營和投資者的權益;企業內部控制能夠加強對企業內部各項業務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防止企業內部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企業內部控制能夠建立健全的投訴處理機制,及時處理投資者的投訴和舉報,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四)提高企業聲譽
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可以遵守商業道德和法律法規,防止企業違法違規經營,避免產生負面影響和聲譽損失。同時,優秀的內部控制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業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從而增強企業的公信力和市場競爭力。企業內部控制可以幫助企業有效預防和應對各種風險,減少損失和責任承擔,避免因為意外事件而損害企業聲譽。因此,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樹立良好形象、提高聲譽的重要保證。
二、基于內部控制的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實施缺失或不完善
有些企業缺乏對內部控制的重視,未能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或者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導致企業的管理流程混亂,內部監督不到位,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即使企業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各種原因,如人為失誤、管理不當等,導致內部控制失靈,無法有效識別和管理風險,甚至可能成為企業內部舞弊和腐敗的溫床。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執行不力或者存在漏洞,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效果不佳,不能有效識別和管理風險。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需要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匹配,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戰略不匹配,導致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企業需要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定期評估,但是有些企業的評估方式不完善,評估結果不準確,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往往只關注特定的領域或部門,而忽視了其他領域或部門,導致存在內部控制盲區,增加了企業的風險。
(二)內部控制手段失靈
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實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如果人員素質不高或者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就容易出現人為失誤,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失靈。比如,內部審計人員缺乏專業知識或者態度不端正,就難以發現企業內部的問題。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需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和參與,如果管理層對內部控制不重視或者不關注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就可能導致內部控制失靈。比如,管理層未能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定期評估和更新,就容易導致內部控制不適應企業運營的變化。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需要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如果內部控制系統不完善,就可能出現漏洞和不足,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失靈。或者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無法全面覆蓋企業各個環節。企業內部控制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政策法規變化、經濟環境波動等,如果企業未能及時調整內部控制措施,就可能導致內部控制失靈。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但是對于某些企業來說,內部控制文化尚未形成,員工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和執行程度不高,就難以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失靈。
(三)內部控制執行效果不佳
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導致內部控制執行效果不佳。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如果內部控制人員素質不高,可能會影響內部控制執行效果。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流程,導致內部控制無法執行到位。有些企業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不夠完善,存在漏洞,導致內部控制執行效果不佳。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執行中存在問題,可能是因為執行人員對制度不了解或者缺乏執行力度。
(四)內部控制與企業戰略不匹配
企業在制定戰略時,未考慮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未將內部控制納入戰略規劃的考慮范圍,導致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戰略不匹配。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未能及時掌握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和目標,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戰略不相符。企業戰略調整后,內部控制制度未能及時跟進調整,導致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戰略不匹配。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未能考慮到內部控制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適應企業戰略調整的變化。
三、基于內部控制的公司治理改進策略
(一)加大內部控制實施力度
有些企業可能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或者認為內部控制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缺乏必要的投入和支持。企業缺乏專業的內部控制人才,難以建立和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可能將內部控制的職責交給非專業人士,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企業可能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或者內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和不足之處,無法覆蓋企業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難以有效地監督企業的運營和管理。即使企業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也可能存在執行不到位的情況。有些員工可能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認識和理解,或者對內部控制制度漠視或敷衍了事,導致內部控制失效。內部控制制度過于僵化,缺乏靈活性,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變化和經營特點,難以實現有效監督和管理。因此,企業必須加大內部控制的實施力度,同時不斷改進和優化內部控制,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治理水平。
(二)提升內部控制手段有效性
加強對員工的內部控制培訓和教育,提高其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增強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和責任感。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包括明確內部控制的職責和權限、建立內部控制流程和規程、完善內部控制評估和監督機制等。建立內部監督機制,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內部控制失靈的問題,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發現和糾正內部控制失靈的問題,對企業進行外部監督和監管。建立內部控制激勵和懲罰機制,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內部控制,同時對內部控制失靈的問題進行懲罰,強化對內部控制的約束力。
(三)優化內部控制執行效果
企業應加強對內部控制執行的監督,及時發現執行中的問題和漏洞,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能夠順利執行。可以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建立獨立審查委員會等,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和行業特點,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更新和修訂,使之能夠適應企業的發展和變化。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和執行能力。同時,可以定期開展內部控制培訓課程,使員工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并能夠有效執行。企業應建立內部控制執行的獎懲制度,對執行良好的員工予以獎勵,對執行不力的員工進行懲罰,這可以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內部控制的執行,并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企業可以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如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等,來優化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此外,也可以使用信息系統對內部流程進行管理和監控,對異常情況進行及時預警和處理。
(四)提升內部控制與企業戰略匹配度
企業應當明確自身的戰略目標,并將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落實與企業戰略目標相銜接,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目標與企業戰略目標相一致。企業應當建立靈活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和改進,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適應性。企業應當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不斷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度,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實效性。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包括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內部監督等方面,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監督到位,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評估體系,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并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其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匹配。
結束語
企業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影響,可以提高經營效率、保護公司財產、保護投資者權益、提高企業聲譽等。然而,基于內部控制的公司治理也存在問題,如內部控制實施缺失、內部控制手段失靈、內部控制執行效果不佳、內部控制與企業戰略不匹配、內部控制評估不完善和內部控制存在盲區等。因此,企業需要采取相應的改進策略來優化基于內部控制的公司治理,包括提高內部控制實施力度、提升內部控制手段有效性、優化內部控制執行效果、提升內部控制與企業戰略匹配度、加快完善內部控制評估措施和拓展內部控制盲區等。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實施,企業可以更好地管理風險、規范管理流程,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曉艷. 內部控制質量、公司治理與財務重述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濟南市:山東大學,2018.
[2]柴茹梅. 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 財會學習,2018(11):149-150.
[3]張子文. 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D].太原市:太原理工大學,2017.
[4]趙青蘭. 制造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與盈余管理研究[D].貴陽市:貴州財經大學,2017.
[5]張子文,李竹梅. 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基于嵌合視角[J]. 企業經濟,2017,36(01):104-109.
作者簡介:范艷華(1981.02-),女,漢族,山東日照人,本科,中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