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豬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赴新蔡縣開展工作交流2023年1月11—12日,河南省豬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以下簡稱服務團)在團長劉濤帶領下,一行3人前往新蔡縣開展科技服務工作交流座談。
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響,生豬養殖飼料成本高漲,終端消費低迷,生豬價格長期處于低谷,養豬行業整體盈利水平不佳。特別是隨著我國養豬業規模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往的生豬銷售價格預測周期已不明顯。由于信息不對稱,部分養殖場未能合理安排出欄,導致豬群壓欄,進一步擴大虧損面。面對當前生豬行業諸多不利因素,為幫助新蔡縣養殖戶提升養殖技術水平,分析研判行業未來走勢,提振行業從業者信心,服務團成員與新蔡縣養豬行業協會合作,組織當地養殖示范基地及規模化養豬場代表召開了2023年科技服務工作座談會。此次座談會主要圍繞3個議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一、批次化生產管理對中小規模場的應用價值
服務團團長劉濤副教授指出,當前拋開市場行情,對于存欄母豬50~300頭的中小規模養殖場,各種疫病的滋生是影響豬場收益的最主要因素。同時,由于豬場自身規模偏小,不具備招聘優秀技術人才的優勢,造成工作人員勞動強度較大,易出現生產管理上的漏洞。而采用批次化管理技術可以讓母豬在同一天斷奶、配種和分娩,便于豬場進行統一管理,有利于提高豬場管理水平,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高豬場經濟效益。針對這一話題,華敏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杜華結合其前期學習與實際應用,向參會的同行交流了實際感受。
二、分工協作,利益共享
當前,隨著以牧原、溫氏、大北農、新希望為代表的養殖集團日益發展壯大,我國規模化豬場比例已經從2018年非洲豬瘟暴發前的占比40%發展到2022年的60%,中小散戶退市已成為生豬養殖業結構改變的趨勢。如何保證生豬供應穩定,幫助中小規模養殖場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服務團專家認為,中小規模養殖場不僅要在生產技術上與時俱進,還要根據行業群體的變化尋找自身優勢,在經營策略上進行優化,以適應市場變化帶來的新挑戰。服務團專家提出,專業化、分工化、互惠化成為區域生豬產業生存和發展的不二法則。只有開展戰略合作,才能將養豬場各自優勢最大化,從而實現雙贏,進而推進整個區域養豬業良性發展。具體來看,就是從資金壓力、疫病風險角度出發,今后應避免一個單體養豬場從母豬繁育、仔豬飼喂到育肥出欄完全自行承擔,而是從生產成績出發進行專業分工,實現母豬繁育專業化、仔豬培育規模化、肥豬飼喂群體化。這樣將顯著提高豬場的養殖效率,降低資金壓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利益均享化。下一步,服務團將深入調研新蔡縣具有代表性的生豬養殖群體對分工協作的意愿及顧慮并形成調查報告,為地方主管部門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努力協調相關部門在代表區域制定一定的支持政策。
三、在非洲豬瘟暴發背景下構建豬場疫病綜合防控體系
根據2022年現場服務情況,服務團將觀察到的豬場防疫漏洞向參會的養豬場代表進行了通報。服務團指出,新蔡縣地處平原,養豬場與農莊交錯分布,且許多中小養豬場臨近鄉村道路,在疫病防控上難度很大。因此,養豬場需要建立多級生物安全體系,從近場周邊、核心生產區做起,要求生產人員樹立生物安全防控意識,科學選用不同的消毒產品,做好豬瘟、偽狂犬、口蹄疫等基礎性疾病預防工作,做到聯防聯控,最大限度降低疾病引入風險。
在座談會上,服務團向大家通報了前期在新蔡縣部分養豬場分離到的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的藥敏試驗結果,并贈送了敏感的獸藥產品和《非洲豬瘟防控關鍵詞》一書。服務團成員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落實養殖技術專題培訓工作,在助力新蔡縣養豬業興旺發展中做出新的成績。
(記者:翟媛媛 賈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