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徐皓 蒲晶

[摘 要]現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告訴我們:人類的性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性染色體的構成,即是XX還是XY,如果是XX,就會發育成女性;如果是XY,就會發育成男性。這些遺傳物質的不同賦予了人類不同的性別,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人類的性別決定是一個隨機的過程。科學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Y染色體的體積越來越小,結果這一結論竟被某些人理解成了男人的末日。那么,事實到底是什么?你對Y染色體了解多少?文章從結構、功能、起源、進化、遺傳病等幾個方面對Y染色體做進一步的介紹,以深化師生對Y染色體的認識,并給生物學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Y染色體;高中生物學教材;性別;遺傳病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3)26-0074-04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舊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3節“伴性遺傳”中講到人類的紅綠色盲癥時,關于Y染色體有一段這樣的描述內容:“人類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無論在大小和攜帶的基因種類上都不一樣。X染色體攜帶著許多基因,Y染色體只有X染色體大小的1/5左右,攜帶的基因比較少。所以許多位于X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這是教材對Y染色體僅有的描述。我們知道:在人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正常組成是46條,23對(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男女的區別在于那一對性染色體不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Y染色體是男性性別的決定因素。由受精作用可知,子代會從雙親那里各繼承一條性染色體,從母方那里獲得一條X,從父方那里獲得一條X或一條Y。假如從父方獲得的是Y染色體,那就是男性。但是如果認為有了Y染色體就一定是男性,那你對Y染色體的認識就太膚淺了。
一、Y染色體的結構
Y染色體是人類所有染色體中最小、最短的一個,長度約60 Mb,體積是和它配對的X染色體的三分之一[1]。根據Y染色體是否能跟X染色體發生重組,可以將其結構分成兩類:男性特異性區域(MSY)和擬常染色體區域(PARs)。MSY又被稱為非重組區,約占Y染色體總長度的95%,包括兩種序列(異染色質序列和3類常染色質序列)[2]。MSY區不與X染色體發生基因重組,它是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異染色質序列長度約為40 Mb,序列組成目前尚不清楚。常染色質序列總長約為23 Mb,包括短臂(Yp)和長臂(Yq)兩部分。三類常染色質分別是:(1)X轉座區:約3.4 Mb,已被轉移到Y染色體上,與X染色體有99%的同源性。(2)X染色體退化區:其上共有16 個基因,睪丸發育的“開關”SRY基因便位列其中。(3)擴增區:主要是重復序列和回文序列,大約包括60個基因,均與男性的特異性功能有關。PARs又稱重組區,是X染色體的同源區段,長度較短,只占Y染色體總長的5%,也分短臂區(2.6 Mb)和長臂區(0.4 Mb)[3],在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能與X染色體發生基因重組, PARs區的主要功能是保證減數分裂過程中性染色體的正常聯會和分離,雖然包含的基因較少,但和很多遺傳病有關。
二、Y染色體為何能決定男性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舊教材選修3專題3“胚胎工程”之后的第82頁上附了一篇文章《話說哺乳動物的性別控制》并在文中闡述了SRY—PCR胚胎性別鑒定技術,它是在分子生物學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技術,同時也是現階段進行胚胎性別鑒定最科學和最有效的方法。SRY—RCR胚胎性別鑒定技術的大致操作過程是:先從被測胚胎中獲得一個細胞群,并提取其DNA成分,然后以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性別決定基因)的一段堿基序列作為引物,用胚胎細胞中的DNA為模板,進行體外PCR擴增,接著再用以SRY基因制備的特異性探針為工具對擴增產物進行檢測。顯示陽性反應時,則胚胎性別為雄性,而出現陰性反應時,則胚胎性別為雌性。這種測試準確率通常能達到90%以上。雖然此種方法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它在動物性別的人工控制上展示了可喜的前景。在這項技術中,雖然教材上提出了在Y染色體上決定性別的一個重要基因——SRY基因,但也僅僅是一語帶過,并沒有深入說明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為何可以決定性別以及是如何決定雄性的。
科學研究發現,其實人類所有的胚胎發育原本都是朝著女性的方向進行的,但是由于Y染色體上SRY基因的存在和表達,使得原始性腺開始朝著睪丸方向分化,睪丸形成后它分泌的雄性激素——睪酮,又使得整個胚胎的發育方向完全逆轉,直接朝著男性的方向。雄性器官的分化、發育雖然由Y染色體上的多個基因共同決定,但其中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雄性決定基因SRY。如果某人的SRY基因失活或者不能表達,那么這個人即使擁有Y染色體,也將表現出女性的表型。在人類的胚胎發育史中,這種錯誤發生的概率雖然很低,但常常會引發一出悲劇,因為XY染色體的女性往往不具備生育能力,這對女性來說將是一場噩夢。
三、Y染色體的起源與進化
其實,Y染色體在最初是不存在的,它是進化的產物。DNA測序分析表明,X和Y 染色體均起源于3億年以前哺乳動物的常染色體,它們擁有共同的祖先。原始的性染色體X和Y與一般的常染色體一樣,都會進行基因的表達、染色體的聯會及同源區段的重組互換。受到偶然因素的影響,原始的Y染色體上的SOX3的基因發生突變,變成了雄性決定基因SRY。SOX3基因突變成了SRY基因后,原始的Y染色體又發生了倒轉,這使得本是同源的SOX3基因與SRY基因一個在X染色體的末端,一個在Y染色體的首端,從此天各一方。而Y染色體發生倒轉之后,很多片段又常常被自身給切除掉,時間一長,在沒有足夠的備份彌補的情況下, Y染色體丟掉的基因越來越多,長度也跟著開始變短,現如今只有X染色體的三分之一。雖然人類的Y染色體在出現時擁有約1 400個基因,但每100萬年就會丟失4.6個基因[4]。如果以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大致推算一下,一千萬年后它很可能不復存在,徹底消失。但不能草率地認為Y染色體就會這么一直“自甘墮落”,不斷退化,它也有自保的手段。比如存在于其上的大量重復序列會進行自我重組,也有可能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加之Y染色體的退化本身是一個漫長的歷程,說不定到時一套新的性別決定機制會被生物演化出來。
四、與Y染色體相關的疾病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DNA測序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疾病被發現與遺傳相關,其中僅有少數幾種與Y染色體相關。常見的有XYY綜合征、男性不育、Swyer綜合征、人類外耳道多毛癥。
(一) XYY綜合征
XYY綜合征又稱“超雄綜合征”,患者多了一條Y染色體,這種病的發病機理通常被認為是父方產生了異常的精子,含Y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兩條Y染色體并未分開,最后產生了染色體組成為YY的精子,YY的精子再結合一個正常的X卵細胞,XYY的個體就產生了。患此病的個體往往身材高大,有輕度的學習障礙,智力水平低于人群智力平均水平,但個體性發育正常,具備生育能力[5]。以往人們一直認為XYY綜合征患者脾氣暴烈,容易激動,犯罪率較高,因此很多人將多出的那條Y染色體戲謔地稱為“犯罪染色體”。但最新醫學研究結果顯示,XYY綜合征患者犯罪率與常人并無差別,患者易暴躁的原因與智力低下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有關。XYY綜合征患者的外貌特征與染色體核型如圖1所示。
(二)男性不育
已婚夫婦出現不孕不育,男性方面的因素約占40%~50%,主要原因是男方的精子在發生上的障礙,而其中由遺傳因素導致的精子異常約占30%[6], 最典型的是克氏綜合征,又稱Klinefelter綜合征。由于從雙親那里獲得了一條或多條額外的性染色體,約有80%克氏綜合征患者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但同時也存在XXXY、XXYY、XYYY、? XXXXY等類型。該病不常見,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僅為1/600,患者均為男性,但常出現女性化乳房、性功能減退、睪丸小而硬等主要特征,并且患者的X染色體越多,智力發育障礙就越嚴重。
(三)Swyer綜合征
Swyer綜合征是由于患者的SRY基因缺失,致使XY型的男性在出生后表現出女性的外貌特征,出現性反轉現象,也稱性腺發育不全綜合征,屬于比較罕見的性發育異常疾病,具有家族遺傳性。患者的染色體數目為46條,性染色體為XY,外生殖器表現為女性,并有子宮、輸卵管及條索樣性腺組織,無睪丸和卵巢,第二性征不發育,沒有生育能力。由于SRY基因缺失,胚胎時期睪丸退化,可分為完全性性腺發育不全和部分性性腺發育不全,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較低。
(四)人類外耳道多毛癥
人類外耳道多毛癥, 又稱人類印第安毛耳外耳廓多毛癥,因世界首例患者被發現于印第安人群中,故此得名,是科學界中被廣泛公認的伴Y染色體遺傳病,因為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而在X染色體上并沒有與其有關的同源基因,于是其上的致病基因只能順著Y染色體向下一代傳遞,即體現為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的世代連續。因此,它也被稱為“全男性遺傳”。這種病在印度人中發生的較多,在日本人、澳大利亞土著人中也有個別發生。患者在兒童的初生時期,外耳道上就長有絨毛狀的近乎褐色靄毛,當成長至六歲后毛色逐漸轉黑,直至青春期時靄毛開始變黑變硬,長度達到2~20 mm[7]。多毛的部位,還常常見于外耳道口和耳輪緣,并且生長為叢生狀,常常伸出耳孔之外且表現為雙側對稱性生長,耳毛最長可達到4.5 cm,但有的呈現為卷曲狀,此外還有部分患者有絡腮胡與之并存。周建英、秦永文[8]等科學家發現,在冠心病患者中外耳道多毛癥的發病率顯著上升,而在女性的冠心病患者中均未發現有此病的癥狀,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性別差異。
五、Y染色體在偵查技術中的應用
在Y染色體的非重組區有一個短串聯重復區,稱為Y-STR(Y染色體短串聯重復)。該序列的核心區域由2至6個堿基對組成,并以長度多態性為特征。Y-STR檢測技術是將位于Y染色體非重組區的多個等位基因中的短串聯重復標記出來,并計算出來待檢測材料和樣本中不同等位基因的短串聯重復頻率。通過比較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差異,可以分析出待檢測的個體和樣本中的個體是否有共同的男性祖先。
(一)家系排查
由于Y染色體獨特的單倍體遺傳方式,使得同一家族的每個男性成員都有穩定而相似的Y-STR,這為追蹤犯罪嫌疑人的家系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偵查過程中,偵查人員可以將現場獲得的所有DNA信息輸入Y庫,通過對比確定犯罪嫌疑人的父系家族。如果在基因庫中沒有找到匹配的犯罪嫌疑人信息,偵查人員可以在進一步分析案情的基礎上,在臨時確定的調查區域內獲取犯罪嫌疑人所有家庭成員的Y染色體,并與檢測材料進行比對。在確定犯罪嫌疑人父系家族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常染色體檢測的方法,準確鎖定犯罪嫌疑人。這種“以Y找群,以常鎖人”的偵查方法[9],不僅擴大了偵查的覆蓋面,而且在當時我國DNA信息數據庫建立不完善、不成熟的背景下,節省了大量的辦案精力和經費。它在刑事案件偵查中發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案件偵破的準確性和效率。
(二)混合生物檢材檢驗
當案發現場獲得的生物樣本來自多個個體時,Y-STR檢測技術比常染色體檢測顯示出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主要表現為高成功率和高靈敏度。例如,在性侵案件中,當男性和女性體液混合在一起,男性體液密度較低時,Y-STR檢測技術檢測男性的效率要遠遠高于常染色體STR檢測方法。根據實驗,常染色體分型對男性DNA檢測的最高范圍是1∶50,而Y-STR分型方法在混合擴增狀態下男女細胞比例接近1∶2 000時也有一定的檢測能力[10]。因此,即使在性侵事件距離醫學檢驗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當精子因不同因素而被破壞、分解或稀釋時,Y-STR檢測技術仍能顯示出良好的檢測效果。
(三)打拐專項活動
自2021年1月起,借助 “反拐DNA系統”,我國公安部門開展了以查找被拐賣兒童和失蹤兒童為目的的 “團圓”專項行動,并偵破了一大批重案和要案。幾千年來,姓氏在我國社會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同姓是一家”的觀念在老百姓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同時也導致了孩子的收養和領養行為不易被人察覺。根據相關專家的實驗,與常染色體相比,Y染色體連鎖標記技術在識別非父系關系方面更為有效。在家族篩查中,公安部門可以用Y-STR法作為技術指導,在特殊情況下減少對姓氏的影響。在建立Y庫的過程中,及時將父子不同Y-STR特征的家庭與打拐工作結合起來,使被拐家庭的主動尋子轉化為被拐子女的主動出現,從而更加高效和有序地開展打拐專項行動。
Y染色體作為人類最特殊的一條染色體,雖然一直以來備受關注,但由于它體積小,結構復雜,缺少重組片段,可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數目較少,其上存在大量的重復和回文序列等原因,致使對它的研究相對滯后且困難重重。但是,隨著近年來醫學和DNA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和科研機構開始投身到對它的研究當中,堅信在不久的未來,科學家一定會揭開Y染色體的全部面紗!
[? ?參? ?考? ?文? ?獻? ?]
[1]? 劉志新.揭開Y染色體的神秘面紗[J].中學生物學,2008(4):4,14.
[2]? 楊仙榮,王美琴,李少華.人類Y染色體的演化[J].遺傳,2014(9):849-856.
[3][5][6][7]? 尹琳微,關靜,王秋菊.Y染色體相關遺傳病[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22(3):350-354.
[4]? 張崢.當心!“科學流言”又來忽悠你[N].中國婦女報,2021-11-05(8).
[8]? 周建英,秦永文.外耳道多毛與冠心病[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0(8):752-755.
[9]? 吳憲國.Y-STR基因技術引導刑事偵查研究[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6):1-5.
[10]? 高玉龍.Y-STR DNA技術在偵查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21(3):69-74.
[11]? 陳振乾,卞曉陽,高鶴銘,等.創新Y-STR? DNA戰法偵破命案積案[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14-21.
[12]? 張穎,張黎,吳妍.Y-STR數據庫建設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刑事警察,2019(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