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承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 200233)
鹵代烴類化合物用途非常廣泛,既能在化學實驗室用作有機溶劑,也能在化工廠用作化學試劑的原材料。其通常被用在實驗室作為有機溶劑使用,在化工廠還經常被當作原料使用。
鹵代烴在使用完成以后,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處理,就會引起周圍環境的污染。如果它們揮發到空氣中,就會引起大氣污染。如果泄漏到土壤中,就會引起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1-3]。
在地下水的所有污染物中,鹵代烴是一大類,占比超過了40%。它們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人類接觸后會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并且具有“三致“作用,能夠在食物鏈中傳播,在生物體內具有富集作用。
在鹵代烴中,三氯乙烯,英文簡寫TCE,是其中一大類。TCE 在美國和日本滲入到地下水中,引起了廣泛的污染[4-7]。
從1960 年起,世界上各個國家逐漸對TCE 引起的污染重視起來,逐步將其列入到自己國家的污染物控制名單中。美國環境保護總署(EPA)把TCE 列入到優先控制污染物名單中。在我們國家,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部將其列入到有限監測污染物[8-9]。
TCE 的降解產物包括二氯乙烯和氯乙烯,同樣具有一定的毒性和“三致“作用。
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無論是土壤還是地下水中,TCE 都引起了普遍的污染,治理的難度也非常大。
對于環境污染問題,治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微生物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也可以用來解決TCE 帶來的問題[10-11]。
對于TCE 引起的環境污染,最開始用厭氧微生物去治理[12-15]。可是在治理的過程中,往往生成有毒物質,于是開始用好氧微生物去治理。在好氧環境中,從外面引入的好氧毒株適宜性不如本地的好,所以首選本地環境中培養的好氧毒株。
本文研究地點選擇上海市浦東新區,試著從當地選擇好氧毒株治理TCE 污染。本文從整個降解動態出發,比較不同的降解條件,選擇最合適的,為以后TCE引起的污染修復提供數據支持。
菌種來源選擇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一個化工廠。首先在化工廠中選擇合適的地點打井,并用采樣工具采集井中地下水樣品。將取回來的地下水樣品,用分析儀器進行測試,分析結果表明水中含有TCE 污染物。將剩余地下水樣品裝入采樣瓶中,并充入一定量的保護氣氮氣。將沖完氮氣的樣品瓶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
將取來的菌種選擇平板法進行培養,選擇TCE 作為碳源。
用50 mL 移液管移取無機鹽培養基50 mL,置于培養裝置中,用電子天平稱取10 g 樣品加入其中。
在避光條件下進行振蕩培養。培養溫度設置為30℃,轉速調節為180 rpm,培養時間設置為36 h。
用移液管移取1 mL 的培養液,將其加入到新的地下水樣品中,加完后繼續進行培養。培養溫度設置為30 ℃,轉速調節為180 rpm。培養時間設置為5 d,再用移液管移取培養液,周而復始。最后從培養液中得到純菌,數量為3 株。對菌進行編碼,分別為TCE-1、TCE-2、TCE-3。
配制質量濃度為10 mg/L 的TCE 溶液,并將溶液pH 調節為7。將調節完的溶液加入反應器中,并加入體積為180 mL 的培養基,隨后加入含菌的懸浮液,使菌的濃度保持為100 cells/mL。
配制完成后,將反應器在30 ℃下進行振蕩,將反應器轉速調節為180 rpm。將振蕩完的樣品經過儀器進行分析測試,分析結果表明1 號菌TCE-1 降解效果最好。
接下來用化學試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提取菌株的DNA。首先用SDS-蛋白酶K 進行裂解,接下來用CTAB 把多糖以及細胞碎片進行沉淀,然后再用異丙醇進行沉淀。
接下來對提取的DNA 進行操作,完成16SrDNA的PCR 擴增。采用的擴增引物為通用引物。把f27:AGAGTTTGATCCTGG CTCAG 作為正向引物使用。把rl 492:TACGGCTACCTTGTTACGACTT 作為反向引物使用。該引物PCR 擴增片段約為1 500 bp。
PCR 反應體系(50 μL):10×Buffer 5 μL,25 mmol/L MgCl24 μL,2.5 mmol/L dNTPs 4 μL,20 μmol/L 引物f27 1 μL,20 μmol/L 引物r1 492 1μL,ddH2O 34 μL,DNA 模板0.5 μL,5 U/L TaqDNA 聚合酶0.5 μL。
PCR反應條件:95℃預變性4min;94℃20s,52℃10s,72 ℃30 s,進行35 個循環;最后72 ℃延伸5 min。溴化乙錠染色后,紫外凝膠成像系統成像觀察,以DNA Marker 為參照。
接下來,對整個菌株進行測序。這項工作是由上海基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完成,
1.4.1 接種量
首先,研究接種量對降解性能的影響。選擇4 種TCE-1 接種量進行分析。最大接種量設定為40%,最小接種量設定為10%。中間接種量為20%和接種量30%。接下來將溶液pH 調節為7。
然后把反應液置于恒溫條件下進行培養,設定反應溫度為30 ℃。對反應液進行振蕩,振蕩速率調節為180 rpm。
隨著反應的進行,利用分析儀器對TCE 含量進行分析檢測。
1.4.2 pH
其次,研究pH 對降解性能的影響。將溶液最大pH 設定為11.0,將溶液最小pH 設定為3.0。中間設置了3 個pH 溶液5.0、7.0、9.0。將溫度環境設置為30 ℃,在搖床內采用振蕩培養,振蕩速率設定為180 rpm。
隨著反應的進行,利用分析儀器對TCE 含量進行分析檢測。
1.4.3 溫度
再次,研究反應溫度對降解性能的影響。將反應溫度最大值設置為35 ℃,將反應溫度最小值設置為15 ℃。中間插入20、25 和30 ℃。將溶液pH 調節為中性,接種量調節為30%。采用振蕩培養的方式進行,振蕩速率設定為180 rpm。
隨著反應的進行,利用分析儀器對TCE 含量進行分析檢測。
1.4.4 初始濃度
最后,研究初始濃度對降解性能的影響。配制不同濃度的TCE 溶液。將最大質量濃度設定為100 mg/L,將最小質量濃度設定為0.1 mg/L。中間質量濃度設置為1 和10 mg/L。
將反應液pH 調節為7.0,設定接種量為30%。采取恒溫振蕩方式,把溫度設定為30 ℃,把搖床的振蕩速率調節為180 rpm。
隨著反應的進行,利用分析儀器對TCE 含量進行分析檢測。
本文研究了TCE 溶液的儀器分析條件。分析儀器采用氣相色譜,儀器型號為島津GC-2010。儀器的具體分析條件見表1。

表1 島津GC-2010 氣相色譜分析條件
2.1.1 TCE-1 菌株的形態學特征
對菌株形態學特征進行研究,在培養基上進行觀察。發現菌落成圓形,菌落的直徑約為2 mm 大小。
菌落呈現出乳白色,菌落的邊緣比較整齊。
菌落的表面比較光滑,看起來還很濕潤。發現很容易挑起。
革蘭氏染色陽性,球狀,菌體濃度為5.5×106個/mL。
2.1.2 TCE-1 菌株16S rDNA 的序列測定與系統發育分析
接下來,將TCE-1 1 123bp 的測定結果列出,如圖1 所示。

圖1 測定結果
在NVBI 網站上,利用Blast 程序進行分析。比較測得的序列與Genbank 中核酸的序列,TCE-1 同源性于Stenotrophomonas 菌株,選取與該序列相關性較高的20 個序列,用DNAstr v 軟件包Cilstal V 法,對這些細菌構建系統發育樹。對系統進化樹進行觀察。發現TCE-1 菌株與Stenotrophomonas 屬中Stenotrophomonas sp. TS23 關系最近,如圖2 所示。

圖2 菌株16S rDNA 序列構建的系統發育樹
經過綜合形態學特征和系統發育分析,將TCE-1歸入到Stenotrophomonas 屬中,把它命名為Stenotropho monas sp.TCE-1 菌株。
該菌株為單胞菌,其屬于好氧菌類,這種菌株在土壤中經常出現。
文獻報道Stenotrophomonas 屬菌種善于降解多環芳烴。
在液體培養基中接種TCE-1。每隔一定時間,取一定量的培養菌液進行測定。選用的測定波長為600 nm。將生長曲線列在圖3。菌株剛開始生長比較慢,在24 h后增長非常快,在60 h 后非常穩定。

圖3 TCE-1 在無機鹽培養基中的生長曲線
首先,研究接種量對降解性能的影響,如圖4 所示。總的來說,當接種量低的時候,降解效率也低。接種量高的時候,降解效率也高。降解效率的最大值,是在30%的時候。超過30%,氧氣會消耗得特別快。缺少氧氣,反應進行得不徹底。

圖4 接種量對TCE 降解性能的影響
其次,研究pH 對降解性能的影響。不同pH 分析結果如圖5 所示。將反應時間設定為64 h。在酸性pH為3 的溶液中降解42.8%。在酸性pH 為5 的溶液中降解了53.1%。在堿性pH 為9 的溶液中降解了79.0%。在堿性pH 為11 的溶液中降解了45.1%。在中性pH為7 的溶液中降解了86.9%。最大降解率為86.9%,是在中性pH 為7 的溶液中進行的。

圖5 pH 對TCE 降解性能的影響
不同pH 下TCE 降解動力學參數見表2。

表2 不同pH 下TCE 降解動力學參數
再次,研究溫度對降解性能的影響。一般來說,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大。但如果把溫度提高太多,酶的活性就會降低。一般來說總有一個適合溫度。
溫度對TCE 降解性能的影響如圖6 所示。從圖6中可觀察到TCE 降解最快的時候,發生在溫度為30 ℃。而且在這個溫度,降解最多。降解比較慢的時候發生在15 ℃及以下。一般來說微生物代謝差的時候多發生在低溫時候,以致污染物降解也慢。

圖6 溫度對TCE 降解性能的影響
不同溫度下TCE 降解動力學參數見表3。

表3 不同溫度下TCE 降解動力學參數
最后,研究初始質量濃度對降解性能的影響。不同初始濃度的分析結果如圖7 所示。將最大質量濃度設置為10 mg/L。將最小質量濃度設置為0.1 mg/L。觀察時間設定為72 h。結果表明,初始質量濃度增大,降解率也增大。把研究質量濃度繼續擴大到100 mg/L,濃度增大了,降解慢了下來。說明高濃度TCE 溶液產生了抑制作用。

圖7 初始質量濃度對TCE 降解性能的影響
不同初始質量濃度下TCE 降解動力學參數見表4。

表4 不同初始質量濃度下TCE 降解動力學參數
1)好氧菌TCE-1 是能夠將TCE 礦化的。在分析圖譜中,其他氯代產物的峰并沒有出現。從圖譜分析結果中,可以觀察帶沒有出現二次污染。
2)從基于形態學觀察以及16S rDNA 序列測定和系統發育來看, 可以將TCE -1 歸入到單胞屬Stenotrophomonas sp.。在土壤中,可以經常發現這種菌。
3)Stenotrophomonas sp.TCE-1 降解TCE 的最佳條件為pH 7.0,溫度30 ℃。在這些條件下接種量大于5%時,增加接種量對提高TCE 降解速率效果明顯,在一定濃度范圍內,菌株不受基質抑制。
4)Stenotrophomonas sp.TCE-1 在上述最佳反應條件下,TCE 初始質量濃度為10 mg/L 時其降解速率常數為0.029 2 h-1,降解半衰期為23.7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