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術、教育等方面的發展,人們對色彩的認識更加深入,逐漸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在心理上,人們對色彩的認知存在差異,而且不同的色彩會帶給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各種色彩的新工藝被廣泛地運用于各個領域,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油畫中的色彩表現形式與其所蘊含的情感能量在油畫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是油畫的靈魂。畫家根據自己對事物和生命體驗的感知,形成自己獨特的感覺和想法,通過色彩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出一幅作品。色彩可以使作品畫面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中國當代油畫家忻東旺曾如此評價色彩:色彩是油畫的氣質,若能使人尊崇,則可使人敬畏;色彩是一種情緒,若有深度就會沉淀在內心深處;色彩是油畫的血液,缺少了色彩,就沒有了生命;色彩是油畫的靈魂,沒有了色彩,就代表了心靈的灰暗。如果說,人們認為色彩是一種覆蓋在草圖上的色彩,那么這種色彩的認識至少要回到五百年前。也許是因為形式的刺激,暫時使人的目光屈從于它的勇氣,但是缺少色彩的吸引力,終究不能使人的靈魂得到慰藉。
一、油畫創作中色彩的作用
(一)色彩直接展現油畫特點
在油畫中,色彩與形體、環境、光影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色彩可以直接展現油畫特點。在某種程度上,色彩是油畫的靈魂,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
從油畫誕生之日起,繪畫的創作就與色彩密切相關,在油畫中,色彩會使觀者產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可以將藝術家的心靈和思想直接傳達給觀者。畫家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搭配,用色彩描繪景物、物象的輪廓,呈現出栩栩如生的景象。畫家也可以通過豐富的想象力繪制出獨特的作品,使觀者通過色彩感受情緒、想法,體會色彩背后的無窮意蘊。
(二)色彩充當油畫的藝術語言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他們的作品富有民族特色,有著自己的審美情趣。不同民族的觀眾,或許會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無法體會到畫作的真正情感,但透過對色彩的深度探究,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畫家所要傳達的情感。在繪畫中,畫家通過使用色彩,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通常畫家和觀眾之間不會進行真正的溝通,而缺乏溝通容易使感情傳達不順暢,但是,畫家可以用色彩語言來傳達想法,讓觀眾打破語言的隔閡,體會到藝術的美。人們通過對色彩的認識和使用,把色彩轉換為一種新的語言,一種能夠與世界交流的語言,使得繪畫藝術沒有國界。
(三)油畫家以色彩表現情感
色彩是油畫藝術中最為重要的語言和表達手段,油畫往往都是通過色彩表達情感的。而且,每個人對色彩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能直達人們的內心,給人最直觀的感受,隨著色彩的變化,人的心情也會變化。相較于文字,色彩能更直觀地表達出人們的思想感情。油畫家運用多種色彩,對現實事物進行再組合、搭配,以表達感情。油畫經過長期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但無論哪個階段,畫家都注重對色彩的運用。色彩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情緒的手段。例如,梵高的《向日葵》,運用了明亮的黃色和橙色,色彩效果很好,線條的輪廓清晰,讓人感覺到溫暖的陽光和旺盛的生命力。透過畫作,人們仿佛能看到梵高的眼睛里充滿了向日葵的活力和堅韌的精神,讓觀眾和藝術家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色彩也可以理解為物體固有色與環境色的組合。一幅畫中如果只有一個色彩,而沒有其他顏色來襯托,就容易顯得單調。有經驗的畫家往往在畫面中能直接展示冷暖色調之間的對比關系,或者以某種色調來組織畫面,使整個畫面給人一種舒適和溫暖的感覺。
二、油畫色彩的布局
(一)色彩的分布
1.面積大小與位置
油畫中經常出現兩個或更多相對的色塊,色塊的數量多與少、面積大與小容易形成鮮明的對比。面積大小不同的色塊在一個畫面中時,大面積的色彩容易形成整個畫面的調子,小面積的色彩容易“跳”出來成為畫面視覺焦點或者細節。
當兩個不同明度和純度的色彩放在一起時,想要得到對比均衡的效果,就要調整不同色彩的面積大小,色彩明度和純度弱的占大面積,色彩明度和純度強的占小面積,這種現象被稱為面積對比。在繪畫創作中,常將色彩鮮明的物象置于畫面中央。
在蒙德里安的《構圖1928》中,黃色的明度較高、色彩強度大,即使面積較小也能感受到它的色彩。這時候,使用一個單位面積的黃色,就要使用三個單位面積的紫色才可以達到平衡。所以,在畫面背景這種大面積色塊中除了畫高調亮調、突出特定主題,一般不宜使用強度過高的色彩,以免影響視覺焦點。
2.顏色的并置與疊壓
人們所感覺到的色彩的純度、明度和色相并不單純地依賴于色彩自身的亮度或者色澤,還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當不同色彩平行排列時,色彩的純度、明度和色相會受周圍色彩的影響,有一定的改變。
英國畫家約翰·羅金斯(John Ruskin)曾警告那些剛開始畫畫的人,在整個圖像中,如果在某一點上添加一種色彩,就可以變成另外一種色彩。甚至在不久之前還感到溫暖的地方,由于你在它旁邊涂上了更溫暖的色彩,就會感到有點冷。本來很和諧的色調,也許會因為你在它的邊上涂上別的色彩,一下子就和整個畫面格格不入了。色彩會隨著周圍色彩的變化而變化。
莫奈在《罌粟田》中為了加強色彩的明度與高飽和度的視覺效果,將同等明度的互補色并置使用,描繪了綠色草地上開滿紅色花朵的畫面,在綠色的背景下紅色的花朵顯得更加明亮耀眼。當兩色具有相同的純度和明度或者當兩色接近補色時,效果會更加明顯。當紅色和綠色并置時,紅色顯得更紅,綠色顯得更綠。
當兩種或多種色彩并列,從遠處觀察時,人的眼睛就會把這些色彩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色彩。二十世紀初,受色彩科學原理的影響,印象派畫家將自然物體分解為許多不同色彩的點塊,然后用畫筆在畫布上一點一點地畫出來。這些細小的線條,在人類的視覺效果下,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色彩。
3.空間感
因空氣中的塵埃和顆粒的遮擋,同一個物體,從遠處看和從近處看,色彩會有一些不同,從遠處看時,色彩飽和度與明度會更低。在中國古代繪畫中,也有相似的原理,如“近山濃,遠樹淡”。因此,在油畫中可以利用這一點營造空間感,用純度高的色彩代表近處的物體,用純度較低的色彩代表遠處的物體。
當人們感受到溫暖的色彩和冷色調的色彩時,大腦會對溫暖的色彩和冷色調的色彩產生反應,甚至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當人們感覺到紅色時,人們所感知到的距離要比真實的距離更近;而當感覺到藍色的時候,人們所感知到的距離要比真實的距離更遠。所以紅、橙、黃等暖色會給人帶來向前的感覺,而冷色調,如綠、藍、紫等則會給人帶來退去的感覺。
4.體量感
顏色的體量感來自明度和固有色帶來的視覺上的重量感。人們總會感覺明度高的色彩相對明度低的色彩更輕一些。不同色彩加入白色后,感覺上會變得更加輕盈和柔軟;不同色彩加入黑色后,感覺上會變得更加沉重、堅實。日本學者曾就色彩在人的視覺心理中的輕重感做過一個試驗,將重量相等而色彩明度不同的兩個盒子,分別放在被試者的左右手中。當被試者注視盒子上的色彩時,感到左右手的盒子重量不一樣。色彩學家將重色盒子的重量調整到820克,淺色的盒子調整到870克時,被試者才感覺左右手的盒子重量相等。如果要增加畫面牢固的感覺就采用重色,表現輕盈的感覺就采用淺色。同時,如果同樣是紅色,與飽和度較低的紅色相比,飽和度高的紅色在畫面中分量會顯得更重一些。
5.色彩的明度
色彩的明度變化與畫面中的黑白灰色有著密切的關系。黑白灰的關系并不是單純的黑、白、灰等顏色的關系,而是一幅畫中不同的明度和色彩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一幅畫中所有的色彩和色彩之間的聯系。尤其在具象現實主義油畫中,黑白灰的關系對于優秀油畫作品來說非常重要。
在研究蒙賽爾色立體圖的時候,人們發現了明度對黑白灰的影響。比如蒙賽爾色的立方體,色彩從最上面的一層開始變暗,到了最下面的一層,淺黃色和檸檬色的亮度要比暗紅和普蘭要高。由此推測出不同色調的畫面整體上也會有不同的黑白
灰色。
卡拉瓦喬的《圣馬太殉教》中,明亮的色調和明亮的色調相加,給人一種響亮、輕快的感覺。高明度有膨脹的感覺,暗淡的有收縮的感覺,如發光的鎢絲比較粗,黑色衣服會顯得人更加纖細,同樣尺寸的黑卡看上去要小一些,為了達到畫面的和諧,必須要在畫面中合理地控制黑白灰的布局。
(二)人們心中的色彩
1.色彩與情感
創作優秀的油畫需要有高超的繪畫技巧,但相比于技巧,更難能可貴的是創作者自身的個性與特性。一些優秀的畫家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筆畫,把意象和精神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而對色彩的規律和特點的合理使用,更容易把人的情緒和思想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畫家的氣質、個性、審美和情感有時會通過色彩在畫面中有意無意地顯現出來,甚至不同時代與不同民族地區的作品也能表現出不同時代與不同民族地區的氣質與性格。因為藝術家們或多或少會被烙上時代的情感烙印。每一位藝術家都是通過自己的感知,或體悟自己的生活,或感知周圍的環境,或審視一個民族,或去嘗試理解一個時代。同時,藝術家也被周圍的一切所影響,藝術家吸收周圍一切養分,通過自身的理解、轉化和思考,再通過掌握的藝術表現手段在作品中表達出來。而色彩同樣也是帶有地域、民族和時代的情感烙印的,人們通過生活中的物象看到并熟悉了各種帶有不同情感、故事的色彩,漸漸地,當人們再次見到這個顏色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升起某種情感。當然,其中變量也特別多,不同的性格、年齡、經歷、文化背景、民族、性別的人被色彩激發的情感往往千差萬別。
2.色彩象征性與印象
當一種色彩與聯想到的事物建立起密切的關系,表現出某種特殊的意義,并且被人們公認及在社會上流傳的時候,就形成了這種色彩與某些事物關聯的象征意義。即使改變了外部環境,人們對于某些物體的色彩、大小、形狀、亮度的感覺仍然是比較穩定的,這就是知覺的持續性。紅光照耀在那張白紙上,明明是一張紅紙,但還是可以感知到它是一張白紙。一塊黑色的木炭,一根白色的粉筆,不管是在太陽下,還是在黑暗中,哪怕是用彩色的眼鏡,人們都能“分辨”出它的色彩。
但在油畫創作中不用嚴格“遵循”色彩的象征性。在油畫創作中,特別是具象寫實油畫作品中,如果原模原樣地把眼睛所觀察到的客觀物象的色彩照搬進畫面,最終效果反而與想要表達的物象并不一致,而且顏色也畫“死”了,色彩沒有了靈魂,沒有了色彩之間的關聯性與主觀性的情感內涵。
三、結語
在油畫的創作過程中,色彩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而色彩又具有獨特的美學意義。油畫中的色彩表現形式與其所蘊含的情感能量,在油畫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色彩是油畫藝術的靈魂。
瑞士著名的色彩學家約翰內斯·伊頓在《色彩藝術》中說:“如果你不知不覺地創作出色彩的杰作來,那你創作時就不需要色彩知識。但是,如果你不能在沒有色彩知識的情況下創作出色彩的杰作來,那你就應該去尋求色彩知識。只靠單純的直覺而沒有深刻對色彩物理、生理、心理的道理認識是片面和不正確的,這也是個人的教養問題。”
達·芬奇曾說:“藝術家不信任眼睛的判斷,因為它總帶有欺騙性。”但其實,藝術家需要了解色彩,結合色彩知識和視知覺知識去調配調度,精心布置好畫面中的色彩,才能準確展現出自己心中的畫面。
(哈爾濱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陳園(2000—), 女, 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造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