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眾裝進心里,把足跡印在村里。
劉紅勤奮創業,總結出鍋爐代替大棚升溫的成功經驗,收益超百萬元。她無私推廣,毫無保留地向村民們傳授經驗,使全村姜農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和材料成本,讓生姜種植成為當地致富產業。她重信重義,勇敢挑起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新擔子,為民富村生姜產業爭取5000萬元信貸支持,提供就業崗位1500余個,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開展訂單種植,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先后被評為四川勞動模范、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獲內江市脫貧攻堅奮進獎,2022年入選誠實守信“內江好人”。
當好致富先行者
民富村種植生姜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90年代,村里就有零星種植,但不成規模,也沒多大技術含量。從2000年開始,村里有少許幾家開始種植“鍋爐姜”,在外打工的劉紅和丈夫回到家鄉,看到了生姜種植的前景,也加入其中。
第一年,克服了技術和經驗難題的劉紅,從親戚家借了4000多元錢買來姜種和鍋爐,扎下大棚,布下管道,試著種了一次。結果出人意料,當年他們就喜獲豐收,凈賺了兩萬多元,夫妻倆信心倍增。第二年,兩人繼續種植生姜,又賺了十多萬元。
然而,創業路上多風險,因為買到了有問題的姜種,第四年他們不僅顆粒無收,還虧了4萬多元錢。好在劉紅樂觀,越挫越勇,換了姜種,再一次投入到生姜種植中去。
所謂“鍋爐姜”種植,就是在大棚地里埋設管道,再用鍋爐燒水通過管道循環為生姜增溫,促其反季節生長。每年國慶過后下種,春節就有嫩姜上市,分批播種依次銷售,一直可賣到次年4月。本來要6月前后才能上市的嫩姜,春節就能吃到,價格自然是傳統姜的好幾倍。
燒熱水很簡單,可溫度的把控非常關鍵。燒鍋爐必須24小時守候,如果“閃”了火,溫度不穩定,兩三個小時就可能導致全大棚的生姜減產甚至無收。
寒冬臘月,為了燒鍋爐,劉紅和丈夫夜里十一二點才能睡下,凌晨四五點就要起床,每天連軸轉,忙得像陀螺一樣。20多畝地,7口鍋爐,分布在不同的山坡上,劉紅爬坡上坎,一趟走下來要花一個多小時,走得氣喘吁吁一身汗……就是靠著這樣一步步地摸索,一點點地勞作,劉紅成了種植“鍋爐姜”的大戶,最高峰時期,靠著種植生姜,收益過百萬元。
富起來的劉紅沒有忘記鄉鄰,她不斷創新生姜種植技術,積極大膽試驗示范,總結經驗,無私推廣新技術和成功經驗,使村里多位生姜種植戶全面掌握了整個種植流程。漸漸地,村里150多戶村民都加入了生姜種植的行列,“鍋爐姜”也因此成為民富村的一大特色。
帶領村民壯產業
在民富村行走,一個個大棚里,蔥郁的姜苗生機勃勃,預示著接下來的豐收。
作為村里較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劉紅在帶動村民種植“鍋爐姜”上幾乎不遺余力。對此,民富村12組村民周群英感受頗深。
2013年,周群英找到劉紅,說自己也打算種植“鍋爐姜”,但一沒有門路,二不懂技術,三不熟悉行情,想請她幫忙。
劉紅和丈夫合計了一番,推薦周群英購買貴州姜種。之后,劉紅又跑上跑下,帶著周群英去買鍋爐,指導鋪設管道、傳授種植技巧等。這一年,靠著“鍋爐姜”種植,周群英賺了一萬多元,第二年因為產量高,加上行情不錯,她一下子賺了近二十萬元,算是真正踏上了一條致富路。
手把手地教,面對面地帶,事無巨細、毫無保留——像周群英這樣被劉紅領上“鍋爐姜”種植路子的村民,在民富村不在少數,靠種植“鍋爐姜”一年收益幾十萬元的種植戶也比比皆是。
長達十余年的探索和實踐,民富村重點發展以“鍋爐姜”為主的反季節生姜種植,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實現“小康夢”的新路子?,F在,民富村全村種姜面積已達1200余畝。
同時,生姜種植還創造了大量的勞動崗位,每當栽姜、挖姜時節,廣闊的田地里便圍滿了勞作的村民。15組的脫貧戶劉玉平就是其中的一位。2014年脫貧以后,劉玉平就在劉紅的生姜種植基地務工,一年能掙七八千元。和劉玉平一樣在劉紅的生姜種植基地里務工掙錢的,村里至少有五六戶。這也成為民富村防止返貧的有效利器。
2021年,劉紅種植了25畝“鍋爐姜”,因為新冠疫情影響,“鍋爐姜”的收獲和銷售遇到大問題,這可急壞了劉紅。
為了把姜賣出去,劉紅使出了渾身解數。為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當地黨委、政府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渠道幫助村民對外銷售,而村民們在劉紅的帶領下,也充分利用互聯網,開拓起了網上銷售渠道。這些平時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農村婦女姐妹,搖身一變,成了賣生姜的網絡主播,抖音、淘寶、騰訊等各大直播平臺,都有她們的身影。
孃孃們的“椒鹽”普通話,獲得破百萬的點擊率,收獲到了北上廣等大城市和全國各地的生姜訂單,民富村的生姜燃起了冬天里的第一把火,把村民們的日子燒得紅紅火火。
挑起奔康新擔子
劉紅從2014年開始擔任起了村干部。前任支書李海斌把劉紅作為村干部的重點培養對象,手把手教她如何處理村民事務。
2020年,前任支部書記退休,村民們一致推選劉紅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和單純的種植生姜不同,這份工作的職責是全面的,也是瑣碎的——除了村上的發展大計,還有村民間張家長李家短的小事,這讓劉紅感覺到了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分量:“這是大家對我的信任,也是自己在身份上的另一種轉變。”
秉承為民服務理念,在村政務信息公開欄上,劉紅的電話號碼從公布出來的那一天起,就成了每天24小時開機的“熱線電話”。劉紅時常會接到村民們的電話,這個咨詢一下土地信息,那個詢問一下社保難題,不論是凌晨還是深夜,她都仔細接聽,耐心解釋。
“當上了這個書記,就不再只是自己個人,而是一個村的人……”劉紅很是感慨。她每天都在忙碌,大多數時候是在忙別人的事,但一想到能讓村民們富起來、日子好起來、和睦起來,她又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在民富村村干部鄒芳看來,劉紅的勤勞務實,大家有目共睹,也對整個村委領導班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劉支書的帶領下,我們都學會了要有責任心,班子團結又和諧。”
2020年劉紅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范稱號。2021年3月被評為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同年6月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2022年3月被評為2021年度四川三八紅旗手標兵。2023年1月被省委組織部評為2022年度省級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她說,這是榮譽,更是鞭策,她要繼續不忘初心,為村民服務,帶領大家發展壯大生姜產業,讓更多的人發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