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推進,該行業與其他領域之間的融合成為了社會大眾以及相關研究學者所重視的問題之一,想要拓展旅游行業發展渠道和前景,應在“共生理論”視域下,將武術與旅游行業進行共生。對此,本文首先詳細介紹武術旅游的定義,并以此作為基礎條件,進一步探索武術與旅游產業的共生內涵,同時結合武術與旅游產業共生新業態,總結出“共生理論”視域下武術與旅游產業的共生路徑。
關鍵詞:共生理論" 旅游產業" 武術旅游" 旅游活動
共生理論從本質上來說,是以共生哲學作為技術指導,以不同領域事物共生現狀作為理論根據,詳細討論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共生規律,因此該理論是研究社會學的基礎工具。近幾年隨著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各地區相繼探索該行業建設的突破口,并且將武術文化與其相互結合,探索出全新的旅游形式以及旅游項目。
1、武術旅游定義
武術和旅游產業相互融合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現狀,此種融合業態主要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旅游行業發展前景以及武術產業運用規律等,通過將武術文化資源與旅游服務相互融合,結合市場經濟化的運轉技術手段,形成武術旅游運行的全新管理機制。
武術旅游是體育旅游的延伸觀念,從本質上來說,并不是單純地將武術與旅游相互結合,而是充分利用武術文化所具有的旅游資源,從而吸引游客的一種旅游活動。除此之外,武術旅游的本質是旅游,此種方式是利用武術文化資源所獲得的旅游體驗,是一種全新的旅游形式,所以在積極探索武術旅游項目時,應將武術旅游視為一種在特殊旅游條件下,通過欣賞、參與武術文化等,得到休閑娛樂、修身養性的文化旅游活動。
2、武術與旅游產業共生內涵
共生這一詞匯是20世紀被國際上用于解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問題,而在我國,該詞匯首次被應用在社會學研究領域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改革,共生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以及自然環境等相互關聯、相互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共生在實際運轉過程中,具有普遍性、通用性以及互惠性,此種現狀是人類在社會生存、生產以及生活的基本原則,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共生技術理論則是通過不斷的實踐操作和科學研究,進一步解釋社會與其他方面所產生的問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共生此種形式是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在相同的需求以及價值觀念基礎上所產生的創新思維,是不同領域的雙方在表現內容、表現形式以及表現特點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性的前提條件下,所構建出的一種合作觀念和機制。
共生此種觀念和基礎理論在旅游行業的使用十分普遍,這是因為在旅游行業所產生的共生行為,是旅游企業或者單體旅游項目為了緩解行業競爭壓力,將旅游各個階段和環節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以及社會價值,通過共生此種契約式的經營模式,有效建構與旅游行業所不同的、具有互惠互利優勢的跨行業經營模式。其中武術與旅游所產生的共生理念,是基礎共生理論的延伸和創新,對此,需要在旅游共生理論的基礎條件上,針對武術、旅游以及兩者相互結合的發展現狀進行深度探索和詳細研究。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無論是何種領域與行業想要脫穎而出,則需要全面貫徹與落實產業融合發展措施,并且在此種發展大趨勢下,將不同產業相互結合、相互交織,通過共生理論自身所具有的延伸性,有效解決行業內部所具有的競爭矛盾。
2.1、單元分析
馬克思所推崇的唯物主義觀曾經指出,無論是人類社會,還是自然環境,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類、動物以及植物,都需要遵循大自然所設定的既定法則,在此基礎上不斷影響、不斷競爭,以此展現出共生的作用。而武術與旅游在共生單元分析上,此種概念主要指的是:在滿足現代化時代發展的需求下,武術此種文化元素與旅游行業根據現有既定的法則,所形成的共生發展形勢,而兩者相互交換的單位則成為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結構體系。
這是因為武術文化中具有許多適合旅游行業所使用的元素,進而滿足人們對于時代以及旅游項目的需求。比如:武術的產生歷史以及文化,不僅具有豐富的哲學內涵,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對人們進行思想道德的規范;武術的擊打動作經過藝術化處理后,能夠滿足社會大眾對于藝術表演的核心要求;武術技巧以及古代武術所引進的養生思想,能夠有效結合現代化社會大眾健身的方式,進而滿足社會大眾對于自身身體健康的需求。
因此,武術與旅游在共生組合時,其所產生的共生單元是影響兩者共生效果的基本要素,是確保武術文化與旅游行業相互結合的核心條件,是保證武術與旅游共生的重要支撐。
2.2、環境分析
武術與旅游的共生環境主要指的是,武術與旅游的產生、發展以及外部環境等相關因素的組合,是武術與旅游發展以及形成的基礎因素。
(1)市場環境。
隨著現代化社會經濟結構不斷地轉變和創新,武術此種藝術表演形式已經從偏好的產生形式向消費形式轉變,而產生此種現狀與市場核心需求具有緊密聯系,從社會消費學角度來看,在經濟發展以及消費至上的環境影響下,武術文化的發展也由傳統的專業型向產業型轉變,并且武術所構成的產業鏈也向物質型發展。
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水平隨之提升,對于旅游行業的需求也從傳統的從眾心理向個性化,以及沉浸式旅游形式方向發展。在此種大環境下,不同形式的旅游組合產品受到了社會大眾的推崇與喜愛,而此種共生的消費需求,為旅游與武術的結合提供了平臺和發展機遇。
(2)社會環境。
在社會環境的研究上,武術與旅游所產生的社會環境是其共生的基礎載體,由于該環境受到的影響因素數量較多,且種類繁雜,因此需要根據其環境特點選擇適合的研究方式。比如:社會大眾受關注程度、文化產業結構以及法律法規等。
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看,現階段武術與旅游共生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較大,此種現狀一定程度上為兩者的共生提供了基礎保障條件;而從兩者結合所需要的資源來看,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旅游行業產業結構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優化和完善,從而為武術與旅游行業的共生提供了物質條件。
根據現階段研究人員對共生基礎理論所做出的研究可知,各個領域之間的共生關系并不是一方將另外一方所合并,而是將兩個領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以此達到相互補充、相互融合。所以從本質上可以理解為,在宏觀發展的大環境下,兩個領域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優化產物,而對于武術與旅游來說,兩者之間的共生情況以及宏觀發展環境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對此,未來對武術與旅游共生的研究應傾向于兩者共生密度等方面。
2.3、模式分析
在現代化社會,人們對旅游行業的要求不斷提高的發展背景下,武術和旅游的共生為兩個領域的延續和發展提供了基礎的論點。對于共生理論來說,共生模式成為其理論實踐效果的基礎,是有效反映出各個領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的重要條件。武術與旅游兩者相互共生后,武術作為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以及歷史文化,其自身具有的較高休閑性以及藝術表演性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所以在兩者相互作用、相互結合過程中,武術自身所具有的旅游價值,對于推動旅游領域的發展,增強旅游產業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現階段,通過對武術與旅游共生發展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和調查,許多地區雖然將兩者結合,但是在側重點以及發展方向上,仍然采用單方受益、單方付出的經營模式,而此種發展方向極易出現結構不穩定問題。深入探索其主要原因,則是由于我國大多數地區以經濟發展作為衡量產業發展趨勢和強度的標準,而武術文化作為旅游行業的輔助表現,雖然在短時間內并不會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武術此種文化表現形式能夠為旅游行業提供大量的文化素材,因此需要加以重視。
除此之外,旅游行業現有的偏利共生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具有隨機性和低密度性,不利于推動武術以及旅游行業的共同發展,所以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從不同方面綜合分析,從共生發展內部結構、外部環境等因素有效完善武術與旅游共生界面,促進兩者向全方位、多角度的共生方向進發。
3、武術與旅游產業共生新業態
3.1、養生游
武術養生旅游方式主要指的是,將武術文化中所包含的養生資源與當地旅游活動相互結合,并且以一種全新的業態形式展現旅游的魅力,以此有效滿足社會大眾對于自身身體健康、休閑娛樂等多方面的需求。
實際案例:為了有效推動當地旅游文化,提高城市旅游行業經濟效益,湖北省聯合武當山旅游景點,構建出以養生為主題的專項旅游活動,并且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詳細介紹武當山的風景名勝,引導游客積極參與相關活動,比如,研讀道家經典文學作品、學習道家文化,修煉武當著名的養生操等,以此提高游客自身身體素質,確保游客身體內部陰陽平衡,強化游客對于外界環境的抗病能力。
3.2、表演游
武術表演旅游形式主要在傳統武術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將武術和舞蹈相互結合,讓游客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能夠利用自身視覺感受、聽覺體驗以及想象等豐富的心理活動,提高游客自身的精神滿足和情感需求。我國武術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內涵相對比較豐富,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精華。比如:武當的武術在表演過程中,其動作具有柔美輕巧、連綿不絕、瀟灑飄逸等藝術特點,進而有效展現出道家文化剛柔并濟的核心,而為了提高武當武術文化的表演性,當地將武當道教的功法融匯于舞臺表演中。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太極拳、梅花樁等武術元素進行凝練和調整,排演出既傳承了歷史文化又具有藝術價值的武術節目,吸引了大批外來游客。
3.3、節日游
武術節日游主要指的是利用當地自然風景以及特殊的武術文化,與旅游行業相互結合,利用優秀的武術資源通過旅游行業的宣傳,有效舉辦大型節日,以此延長游客在景區的停留時間,促使游客積極參與到所舉辦的節日活動中,最大程度提升游客的參與度,有效推動當地旅游行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當地舉辦武術節日活動,不僅能夠為當地旅游行業建立地標性旅游項目,還可以有效塑造出武術旅游形象,因此該活動具有統一性以及壟斷性等特點,能夠最大程度上增加游客對于當地的關注度。
4、武術與旅游產業共生發展路徑探索
4.1、加強資源配置合理性
武術與旅游共生想要正常開展,除了需要結合市場經濟結構體系以及市場經濟運作模式,同時旅游資源配置水平決定了武術與旅游共生單元的特點,其中武術所具有的市場特點主要以自身文化價值作為發展載體,以此有效滿足社會大眾對于文化需求的變化趨勢,即在市場結構不斷發展和創新過程中,武術所具有的特點則是隨著時代價值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武術共生界面在資源配置方面,應在符合社會基礎生產力的要求下,最大程度上保證武術與旅游兩者之間的產業結構、市場平衡等方面。
從旅游產業方面來看,由于我國結構體系決定了各地區的政府在旅游資源配置上占據絕對地位,經常出現通過政治命令對旅游資源進行影響和干預,此種資源分配形式雖然有利于市場經濟結構體系的協調發展,但是資源不科學的匹配、統一管理取代良性競爭的發展形勢從長遠角度來看,并不適合市場化的發展。所以,想要保證武術與旅游行業之間的共生效果,實際開展旅游項目時,當地政府應提高旅游行業的地位,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完善旅游行業市場管理機制,從根本上確保旅游行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4.2、營造可行的共生環境
在旅游行業發展過程中,將武術融合其中是保證旅游行業與武術共生發展的主要條件之一,決定著武術與旅游行業共生界面結合程度以及同質化程度的發展進程。自從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武術文化的發展仍然進度緩慢,因此武術文化形式是仍然遵循傳統發展目標,還是超越自身,響應時代變化始終是相關研究人員爭論的主題和重點。
因此,武術文化發展是沿用傳承制機制,還是大膽地進行創新和優化,成為武術與旅游共生建設的核心條件也是基本阻力。但是從現階段社會發展大趨勢來看,雖然武術文化與其他體育項目具有明顯的區別,但是該文化并不能成為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唯一文化價值體現。因此,從本質上來看,武術與旅游進行共生發展,并不是丟棄了武術傳統的技擊性以及文化內涵,而是要在保證繼承與延續的前提條件下,針對武術表現形式進行改造和優化。所以,想要建立武術與旅游相互結合、互惠互利的發展環境,則需要從根本上轉變武術文化的表現形式以及傳承方法,從而達到武術與旅游共生的發展目標。
4.3、創建管理體系
對于武術以及旅游行業的共生建設現狀來說,管理結構體系是保證兩者共同進步的基礎條件,管理體制的水平成為影響共生發展效率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國在旅游行業管理結構體系的建設上,主要包含當地政府以及企業管理兩個方面,其中當地政府針對旅游行業以及當地旅游資源現狀,制定出一系列發展規劃、管理制度。所以,從本質上來看,政府是旅游行業產業運轉和管理的監督者;企業則需要根據當地旅游資源以及旅游環境制定出具體的項目和實施方式,因此企業成為旅游行業運行的實施者。
相比于西方國家,我國的旅游行業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卻極快,此種現狀導致該行業管理體系頻繁出現問題。比如:管理模式落后、管理體系不完整等,加上旅游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形成的管理體制無法滿足產業發展,尤其是旅游行業與武術文化的共生管理方面。
針對此種現狀,當地政府應根據武術與旅游共生關系,以及共生建設現狀,構建出具有統一性、共享性的管理結構體系,并且在實際運轉過程中隨時隨地根據市場的核心需求進行創新和變化,加快管理政策的審批效率,為提高武術與旅游產業共生創建更多的發展途徑。
4.4、深化武術旅游內涵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其行業的產業規模擴大,旅游項目以及管理結構體系也日益完善,傳統粗獷式的旅游產業發展已經被逐漸舍棄,整個旅游行業的運行狀態逐漸向精細化、個性化以及互動式方向發展。在此種發展背景下,旅游行業融合式發展已經成為主要的發展格局和趨勢,而在此種旅游行業發展環境以及大背景下,武術文化所具有的明顯優勢,逐漸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關注和重視。
在旅游行業以及項目一次性消費的影響下,武術文化所具有的歷史內涵以及藝術資源成為旅游行業保持自身發展活力、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條件之一。對此,積極挖掘武術與旅游相結合的文化內涵以及經濟價值,以此作為基礎條件創新旅游項目,確保旅游合成品牌。
4.5、關注人才培養
針對現階段武術與旅游融合現狀進行詳細分析,最終得出相關結論:武術與旅游相互協同、相互合作,并不是自然而然所產生的,而是兩者按照一定既定規律所形成的發展策略,所以想要推動這一流程不斷加速,則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戰略,并以此作為出發點,構建出與武術產業相適合的應對方針。而想要完成這一項目,則需要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構建出高素質的團隊,并且通過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4.6、引進區域旅游形式
針對現階段武術與旅游融合發展實際情況開展全面分析和詳細探索,兩者融合所產生的發展模式主要包含:嵌入式、互補式和重組式。以上三種模式對于武術與旅游的共生策略起到了核心作用并具有現實意義,但是想要從根本上實現兩者之間的協同性,還應在項目現有的資源和建設環境上選擇適合的發展形勢。比如:我國許多地區和省份結合自身地理條件以及旅游資源,建立更多的旅游協作地區,并且根據以上地區所具有的武術文化,依靠區域旅游一體化、文化發展協同化等方式,不斷整合武術以及旅游資源,從而形成符合武術與旅游共生發展的新模式。
5、結束語
面對現代化社會經濟結構體系不斷建設,以及社會資源重新整合的大環境,在各個行業中經過不斷融合和創新,產生出全新的行業業態,其中武術與旅游行業則是主要代表,兩者的有效融合和共生發展實現了雙方經濟價值的互通,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張金龍,唐權威,詹祥,曾茜茜.武當武術文化旅游開發的困境與對策[J].武術研究,2022,7(11).
[2]鄧水堅.鄉村振興背景下梅山武術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26).
[3]萬會珍.河南省武術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及轉型升級的路徑[J].中華武術,2021(06).
[4]張勇.峨眉武術與地域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武術研究,2021,6(02).
[5]謝孟楠,鄒青海.數字技術賦能紅色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