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旗敬禮!”國慶節清晨6時許,在30多萬現場觀眾和億萬線上同胞的共同注目下,伴隨著高亢激越的《義勇軍進行曲》,莊嚴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14億同胞心中的愛國豪情再次油然而生。國慶前一周,第十九屆亞運會在杭州盛大開幕。賽場上,隨著中國健兒的頻頻斬金奪銀,催人奮進的國歌接連不斷地奏響,光輝奪目的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許多同胞情不自禁地說:我就最愛看那一抹閃耀著五星的中國紅,就喜歡聽那“前進!前進!前進!進!”的國歌聲!
我們應該怎樣分析認識這種現象?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總書記還指出:“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
“愛國是第一位的。”八十多年前,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提出過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視察時說。“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他強調:“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因為“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對此三問,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正面的,是毫不猶豫、堅定不移的。“你是中國人嗎?”這是一個身份認同問題。“你愛中國嗎?”這是一個情感選擇問題。“你愿意中國好嗎?”這是一個價值判斷和行為取向問題。三問層層遞進、內涵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自洽:你既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你就應該“愛中國”;你既然“愛中國”,那就理所當然應該“愿意中國好”。這是“愛國三問”的第一條邏輯鏈。“三問”還有第二條邏輯鏈:你既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你又認為自己“愛中國”,那么你打算怎樣去愛?你既然“愿意中國好”,你又準備如何使“中國好”呢?這條隱含的邏輯鏈正是“愛國三問”硬核所在。潛臺詞是提醒、警示人們:身為一個中國人,就要“愛中國”。而“愛”,就要心對著口;“愿意中國好”,就要“愿”得愿行合一。就該立竿見影,當立當行。切勿嘴上作秀“愛中國”,切莫坐而論道許空“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的:“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愛國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事情,必須言行合一、愿行合一、知行合一;必須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把“愛中國”的情感付諸“愿意中國好”的實際行動,必須心甘情愿地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發自肺腑地把“愛中國”的情感傾注在樁樁件件的實事小事上。隨時隨地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精力、智慧、能力奉獻給腳下這片生我養我的熱土,撲下身子真心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問題,擼起袖子精益求精為國家干好本職,實打實做到為國家殫精竭慮,對人民鞠躬盡瘁。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作為中華兒女,愛國要切實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華兒女團結戰貧困、建小康,團結一致控疫情、抗大災,齊心應變局、化危機,協力穩經濟、促發展……億萬同胞的拳拳愛國心,激發出殷殷奮斗志,實干出輝煌新成就。
讓我們緊緊團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下,將“愛國三問”“一代代問下去、答下去”,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