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焙娇瞻l動機是國之重器,具有產業鏈長、輻射性帶動性強等特點,能夠帶動上下游“產學研”協同發展,是發展高端制造業的重要領域和重要抓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逐步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密切融合,不僅是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創新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而且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速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的重要突破口。
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以下簡稱渦輪院)是航空發動機研制的主力研究所。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過程中,渦輪院全體干部職工進一步加強政治歷練、思想淬煉、實踐鍛煉,堅持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真功求實效,不斷提高創新鏈韌性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向航空產業領域縱深發展。
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雙鏈融合,是聚焦國家戰略,用實踐把握創新主線、從源頭牽引產業方向,加快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的重要措施?;凇翱茖W—技術—生產”的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的實踐范式可以看到,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及由此而衍生的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存在獨特的邏輯機理。創新鏈推動產業鏈融合的模式無論是在資金、人才方面,還是在研發資源、技術儲備等領域,存在明顯的短板。因此需要一種從政治、組織、思想等方面的強有力支撐,即需要通過黨建引領實現雙鏈融合的模式,改變從前單向連接,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構建更加精確、穩固的螺旋式上升連接,更好的加速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研制。
基于“動能矩陣”的黨建引領雙鏈融合探索
黨建引領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實際上就是針對融合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和優勢,有步驟、有原理、有目標的推進融合工作。
對于航空發動機的研制而言,環節多、門類廣、技術精的研制難點,正好為航空發動機的創新主體整合各方資源提供了寶貴條件。所以,從國家重大戰略出發,分門別類的精準梳理發展需求就是雙鏈融合最重要的起點。
圍繞“堅持將黨建向全價值鏈拓展,推動‘鏈’上資源高效配置”的核心理念,從橫向探索出了聚焦需求識別的“建鏈”、聚焦建章立制的“展鏈”、聚焦范式改善的“強鏈”以及通過“鑄心”文化的傳播實現的“護鏈”四個融合步驟,并通過成熟度理念,縱向規范能力加速提升的路徑,進而形成目標驅動、需求拉動、能力推動的黨建引領雙鏈融合的總體推進方案——“動能矩陣”(見下圖)。

從宏觀上來說,這個推進方案將實踐原理、航空發動機研制特點、雙鏈融合的過程以及黨建工作拉通一體,激活“目標驅動、需求拉動、能力推動”的三種動力,自上而下地保證工作有的放矢。
從橫向看,它將具體的黨建工作項與不同融合階段的特點聯系起來,系統探索“建鏈”“展鏈”“強鏈”“護鏈”四個步驟。具體來說,從需求牽引的角度出發,針對“同心同向”的特點,對有利發動機事業的需求進行認真梳理;針對“守土有方”的需要,充分發揮黨建的政治引領作用建章立制;針對“乘勢而上”的特點,不斷推動行為范式規范的優化;針對“以文化人”的要求,通過“鑄心”文化的牽引,使鏈上的伙伴能夠凝聚共識、建網絡、成生態。
從縱向看,方案分類規范了16個具體工作項的提升路徑。黨建引領雙鏈融合的核心目標是將這些參差不齊的工作項,提升至一個針對性較高的理想區間。該方案把針對性提升的基本范式和黨的“三大法寶”結合起來,對于針對性較低環節進行“統一戰線”,引入經驗、體系、能力,快速提升薄弱環節;對于針對性中等環節加強“黨的建設”,圍繞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開展具體的探索;對于針對性較高環節進行“武裝斗爭”,即聚焦雙鏈融合的目標對成熟的黨建工作方式進行優化迭代,形成最佳范式,實現“示范”變規范、“標桿”變標準,形成“一支部一策略”,模塊化地充分發揮指導示范作用。一方面清晰地聚焦研究的主要探索方向,另一方面工作能力評價表指明了具體實踐過程中的提升思路,并綜合實現針對薄弱環節,強牽引、聚眾智、促變革的工作目標。
黨建引領雙鏈融合的典型實踐
引領的意義在“規范路徑”,融合的目的在“加速前進”。通過“動能矩陣”,充分發揮了黨建工作在政治、組織、思想上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工作項的針對性,夯基礎、增經驗、出范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案例,實現了航空發動機研制進程提質增效。
牽引需求連接,錨定前進方向。在“建鏈”環節中聚焦“需求不清”的起點難關,渦輪院黨委通過共享支部“備忘錄”、梳理“需求新聞”等方式,在“鑄心”新長征黨員突擊隊的專項攻關中,專人專項解決難題,以新聞周報的形式每周更新迭代研制技術需求,在院內形成定期交流的載體,并通過“支部書記進現場”“黨員進鏈條”等方法深度了解融合需求,在13個月的時間中形成了330余幅技術地圖。這就是創新鏈上的根本需求,更是真正形成雙鏈融合的重要開端。
在相對成熟的“支部書記談心談話”中,渦輪院黨委從研發體系出發創新編制“支部書記八問”“流程架構卡”。從航空發動機整體研制需要出發,用以指導每個黨支部根據支部特點推進雙鏈融合,確保相關工作不偏航、有步驟、易上手,在相關工作能力項提高針對性水平的同時,達到能夠快速實現研制需求和能力的初步對接的工作目的。
探索制度規范,促進能力提升。為解決“展鏈”過程中制度規范不完善等問題,渦輪院黨委積極運用“三會一課”平臺、設置“先鋒崗”。在這個過程中從無到有地形成了“加分制”的考核方法和“三聚焦”“五促進”的工作原則,即聚焦戰略需求、聚焦研制加速、聚焦合作共贏,促進研制能力提升、促進融入中心、促進夯實組織建設、促進關鍵技術攻關、促進聯合創新創造,從三個等級擬定以“加分”為導向的雙鏈融合黨建工作推進辦法,針對性地引導各黨支部積極參與融合工作,并且在每年年底擬對加分較多黨支部在黨建考核中推優。

在開展“三會一課”的過程中,結合雙鏈融合的特點,創新探索黨員工作范式“注冊制”,將優秀黨員的實踐進行總結,輸出指導書,帶動更多個體快速成長。目前形成的“我與朋友圈共成長”“融入小課堂”等體系化的工作范式,已經通過渦輪院AEOS體系長廊的進行展示,有效提升了創新鏈和產業鏈中伙伴對于共同需求的認知程度,共享研制路上的提升措施、增強產業鏈上的相關單位對于鑄造“國之重器”的認同感。
推動范式轉變,打造堅強堡壘。在“強鏈”環節中,渦輪院迭代完善針對性不強的實踐舉措,充分發揮先鋒示范作用,凝練并發布“科創思維”,以思維變化帶動行為的變化,以黨員實踐帶動全員實踐。堅持以產品和技術需求為牽引,構建政治素養高的創新人才庫,制定創新人才激勵工作方案,實施靈活激勵加速人才成長。特別是借鑒人才計劃評選方式,完善選拔工作流程,形成基于人才池的正向推薦機制,目前已連接到10余個高層次專家團隊、50余名高層次人才參與關鍵技術攻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很大程度緩解了人力資源緊張的狀況。
在“引入交流”實踐中,積極邀請外部單位來院學習。通過“鑄心新再加速”的主題團日邀請產業鏈上的相關人員共同前往國家工業遺產——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舊址,讓協同單位在工業遺產的歷史記憶中重新認識發動機事業,增加他們參與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在“向外連接”實踐中,為院內科研人員搭建向外學習的平臺,不斷增提高渦輪院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
營造文化氛圍,傳遞“雙鏈”理念。在“護鏈”環節中,渦輪院深入推進“鑄心”文化,開展“創新融合”系列宣傳、在供應商管理環節提前引入“廉潔風險防控”的基本理念。相對以前與外部團隊范圍較窄的單點、一對一交流,在引領范式轉變的環節上,通過主題黨日活動的牽引更加規范舉辦沙龍、論壇的方式,邀請國內頂尖團隊跨專業進行上下游碰撞,更大范圍、更有針對性的形成多點連接優勢資源。目前,渦輪院在23次的“雙鏈”系列主題黨日的連接中,形成了圍繞于需求的多點連通范式,加速助力業內對異型氣膜孔研發方向等12個重點方向達成共識。
2023年,成都、綿陽多次出現高溫和暴雨的風險,為確保雙鏈融合的過程穩定,渦輪院第一時間成立應急聯合領導小組,把相關協作的產業鏈單位作為重點關注對象,結合院內網先進防疫的經驗,與相關單位積極溝通,構建起聯防聯控、信息共享的渠道。特別是將地方政府作為雙鏈融合的資源支持,為院內職工和業務伙伴提供方便的信息渠道,讓他們能夠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主業工作當中。

加快實現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自主研發和制造生產是中央賦予中國航發渦輪院的重要戰略任務。黨建引領雙鏈融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正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發揮新型舉國體制,貫徹國家創新驅動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一個創新舉措。
未來,渦輪院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務實的工作作風、有效的措施舉措,推進技術開發、人才培育、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蹚出一條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以主題教育的高質量開展推動渦輪院的高質量發展,為加快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研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