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
(四省適應性——吉林)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當下,很多人倡導簡約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復的價值。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該題材料字數雖然很少,但其中蘊含的思辨性卻很強,能很好地將學生的思維導向深處,激發學生思辨性表達的辯證思維與創新思維。“簡約”與“繁復”作為對立的兩種理念,可以理解為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人生選擇,其背后是對當下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需要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在矛盾中思索權衡,有所取舍。
在寫作時,學生需要抓準抓牢“簡約”與“繁復”這兩組概念,不能偷換概念,如果將“簡約”等同于“簡”“簡單”,“繁復”等同于“繁”“復雜”,那么文章立意就會有所偏離。同時,學生應把握材料中“當下”這一詞的提示,在思考簡約與繁復各自所表達的美學價值的時候,要回到新時代中來,回到當今社會現實問題中來,不能脫離現實而大談文學藝術等領域的繁簡問題。另外,要關注“很多人倡導”與“也有不少人肯定”這兩個限定詞。“很多人倡導”說明簡約已經成為一個被較多人所接受的理念,但“倡導”意味著簡約還沒有大范圍進入行動領域,更多只是思想認識層面的一種意識,與此同時,繁復才是被更多人所遵循的行為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并沒有將“簡約”與“繁復”進行優劣對比,反而強調的是二者的互補關系,是對當下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思,應該全面客觀地進行分析。
具體而言,“簡約”是做減法,可以和生活中的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節儉樸素等相聯系;“繁復”是做加法,可以和生活中的儀式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等相聯系。無論是簡約還是繁復,它們都各有其價值,是針對不同社會現狀和社會問題而出現的,因此,學生在寫作時要將二者之間的關系落實到具體的社會現象或生活情形中來,而不只是在理論或概念層面空談簡約與繁復的關系。在立意時,學生可以分別肯定簡約與繁復的積極意義,強調繁簡相生,美美與共,也可以有所側重,更突出談論某一方面的價值,但必須要客觀合理,亦可以談簡約與繁復之間的關系,如物質的簡約造就精神的繁復豐盈等,闡釋空間很大,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展現自己的思考。
范文賞析
繁復誠可貴" 簡約價更高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5班" 黃 政(得分:56分)
當下,“簡約”與“繁復”均被很多人倡導與肯定。這兩個看似截然相反的概念,實則為矛盾的一體兩面,對立統一。站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我們既要重視繁復的價值,更要倡導簡約的理念。繁復誠可貴,簡約價更高!
繁復作為一種“加法”,給我們帶來厚重的儀式感。試想,為什么繁復在當下其價值仍被不少人肯定?靜而思之,或許是兩點一線的生活,抑或是千篇一律的審美,讓我們生活逐漸向“簡單化”“異化”靠攏。而繁復,便是在高速現代化背景下為我們洗去鉛塵,用“儀式感”為我們精神鈣質做“加法”。水木清華,其錄取通知書上二校門由許多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繁復的背后,凝聚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高校如此,國家亦然。“國家大事,在祀與戎。”莊重繁復的國家大典,銘寫著華夏民族對“禮”的認同。人生如逆旅,步履匆匆的我們,何妨以繁復豐盈己身,讓儀式感裝點生活?
如果說“繁復”是做加法,那么“簡約”便是做減法,輕裝上陣,事半功倍。“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你且看,鄧公高瞻遠矚,大刀闊斧改革,刪去效率低下的體制弊端,市場經濟活力方吹富了神州大地。反觀上世紀前蘇聯末期,國家發展被繁雜的蘇聯模式釘在原地,最終成為歷史的塵埃。兩種做法,儼然云泥,高下立判。時代發展滾滾向前。現代化的腳步不會停下,若凡事講究繁雜的步驟,難免落入故步自封的狹小天地。因此,我們不妨高舉簡約主義的大旗,為學習生活做減法。
“讓人疲憊的不是路途的遙遠,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我們當倡導節儉理念,輕裝上陣,跬步疾行。既講求繁復的“儀式感”,又高舉簡約主義的理念旗幟,應是我們應有的姿態。沒有繁復,便沒有儀式感、厚重感,精神鈣質的凝聚無從談起,難免為高速發展的洪流裹挾;沒有簡約,便沒有效率、行動力,大步向前的腳步難以為繼,“行穩致遠”便成空談。由是而觀之,繁復誠可貴,而簡約價更高。我們既重視“繁復”,為生活做加法,更要刪繁就簡,倡導簡約的理念。
繁復誠可貴,簡約價更高。一加一減,一繁一簡之間,相信我們定能不負韶華,寫出人生最華麗的答卷!
點" 評
本文得分56分,屬一類文。標題化用耳熟能詳的詩句,直接點明本題的兩個核心概念“簡約”與“繁復”。開頭也開門見山,牢牢扣住關鍵詞“簡約”與“繁復”給出了明確的觀點態度:既要重視繁復的價值,更要倡導簡約的理念。先聲奪人,觀點鮮明,立意準確。
在論述時,作者先肯定了“繁復”的積極意義,認為“繁復”能夠為我們帶來儀式感。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對“繁復”的價值進行了分析,并分別列舉古今的事例加以論證,以反問作結加強語氣,語言變化多樣。緊接著,采用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述了“簡約”的價值,一正一反,自然地過渡到“我們不妨高舉簡約主義的大旗,為學習生活做減法”的觀點。
分別探討了“繁復”與“簡約”的價值后,作者關注到了二者之間的關聯,強調了“繁復”與“簡約”之間的互補關系:既講求繁復的“儀式感”,又高舉簡約主義的理念旗幟。與直接的陳述語氣相比,否定的陳述能帶給人更加強烈的反差感,“沒有……便沒有……”句式的使用加強了語氣,增強了論證的力度。
結尾簡潔明快、干凈利落、響亮有力,既回扣了標題、重提材料,又重申了觀點、表達愿望,升華了全文主題。另外,本文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文采,引用的古典詩詞與名言警句恰當準確,讀來不覺余贅,能很好地輔佐文章的論述,增添文章的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