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老兵,從小聰明。他六歲開始讀書,由于家庭困難,讀了六年私塾后,未能繼續升學。但老兵好學,農閑時就一個人待在家里讀書和練字。“四書五經”看不懂就問先生,什么“三國”呀這些古典名著,他幾乎看了個遍。
“十八歲那一年參軍,老兵打仗勇敢,第二年就當了排長,第八年的時候,已經是所在部隊后勤部軍需處的中校副處長。”老媽說。
1943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火燒到了三湘大地,淪陷的城市到處充滿了血腥。日軍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老兵奮筆寫下了錚錚誓言,立志報國:“立馬黔湘,長風起,淵淵代鼓。怒皆裂,島夷小丑,潢池耀武。錦繡江山被蹂踐,炎黃胄裔遭荼苦。莫逡巡、邁步赴沙場,保疆土!”
這一年的9月,老兵奉命帶領一隊人馬從廣西經貴州去湖南運送前線急需的物資,支援“常德會戰”。在貴州省天柱縣,有一天清晨,突然傳來了飛機的轟鳴聲,一架日軍飛機投下的炸彈在離老兵不遠處爆炸,一枚碩大的彈片呼嘯著飛過來,炸傷了老兵的腿。
老兵笑嘻嘻地說:“我的命大,閻王爺不收!”
全國解放后老兵想念家鄉的親人,一家人從貴州回到了湖南老家。
老兵打鬼子負傷,腿部留下了殘疾。當地政府按照抗戰有功人員對其進行了安置,老兵當了一名村小學教師。
在學校,老兵還負責管理食堂,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食堂管理人是一個“肥差”,掌管著物資分配大權。但老兵公道正派,從未在這個崗位上利用職權為家庭和親友謀哪怕是一丁點的私利,老兵說做人要誠實守信,不能見利忘義!
那個時候學校條件差,當老師的待遇低,但老兵不嫌棄,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年年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老兵的堂屋懸掛著一塊金色的精致的匾,匾上是老兵親筆寫的家訓:“欲高門弟須為善,要好子孫必讀書;吾今僅守教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白紙黑字,特別醒目。
老兵的家風淳樸,受到左鄰右舍的稱贊;老兵的家規家訓嚴謹,清風正氣,他的子女都受到教育,長大后小有成就。他的后人傳承了他的家訓,沿襲了他的家風,勤奮讀書,發奮圖強,有的當了工程師,有的當了教授,有的考上了重點大學,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老兵名叫黃象洲,湖南省新田縣大歷縣村人,是我的外公!
(作者單位系新田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