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
(四省適應性考試安徽 云南)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現代文閱讀I《這里是中國》告訴我們,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國地貌景觀極富變化,我們的家園多姿多彩。祖國之美,在名山勝跡、澎湃江河,也在我們身邊的平凡原野、無名山水、尋常巷陌。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搬用現代文閱讀的材料,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該題將寫作任務放在具體情境之中,以學生在試卷的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的體驗為出發點,將閱讀與寫作相鏈接,是當前課程改革形勢下值得關注的新趨勢。這類新的命題形式是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核心精神的落實,也直接指向了真實語文生活的需要。通過引導學生在閱讀后經過聯想、想象、對比、整合等思維活動進行學習遷移,進而對寫作題目有一個深度的思考與審視,既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也能很好地串聯讀寫任務,在讀寫結合中培養學生閱讀與表達的綜合能力。
本題的材料可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現代文閱讀I《這里是中國》告訴我們”直接鏈接到了閱讀題,給與了方向指引;第二層“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國地貌景觀極富變化,我們的家園多姿多彩”高度概括了現代文閱讀I選文的主要內容,也提示了寫作的基點是祖國多姿多彩,到處都有美好的風光;第三層“祖國之美,在名山勝跡、澎湃江河,也在我們身邊的平凡原野、無名山水、尋常巷陌”引出了“祖國之美”的概念,給出了具有思辨性的命題:祖國之美的“名勝美”與“平凡美”,由此可以引申出“大與小”“偉大與平凡”“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等一系列二元關系的命題。在具體寫作時,學生應挖掘其對立統一的關系,明確兩種美都是祖國之美的一部分,它們共同組成了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而兩種美又有不同的風格,能帶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因此,本題的寫作立意在于歌頌祖國、贊美祖國、建設祖國,在于尋找美、熱愛美、建設美。寫作時,學生可以適當鏈接課內曾學過的有關祖國山河的古詩詞與文章作品,如《赤壁賦》《登泰山記》《蜀道難》《故都的秋》《邊城》等,既能夠豐富文章的論述材料,又能夠增添文章的文化韻味。
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繼續挖掘材料中有關自然與人文的思考,不僅去關注祖國的自然景觀,還可以關注到自然景觀背后所蘊含的情感與思想,看到人間的煙火氣。茅盾曾說:“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若學生在歌頌祖國壯闊山河與美景的時候,能夠關注到其中默默奮斗的平凡勞動者們,去肯定這些普通平凡人的付出與努力,也是很好的寫作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