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
——題記
前年,二姨一家因疫情滯留在外,戶外桃林無人管理。恰逢三月,我自告奮勇拉上伙伴,漫步于桃花林,想讓它重獲生機。
小時候,二姨每逢桃樹結(jié)果,羞花褪盡,幾筐鮮桃就送上門,幾大個桃子就被我三口下肚。至于它的來源,我一無所知。還以為花林是幽幽溫柔鄉(xiāng),卻是萋萋野荒林。殘枯的花枝似快掉線琵琶,風(fēng)來時,就像遠(yuǎn)方送來的信件,交錯在氣流里,旋轉(zhuǎn)、飛舞、回蕩,沉寂地落在腳邊,全不見淡雅的粉,有的也只是生命終點的一點紅。
我們決定卷土重來,開創(chuàng)新桃園。
起初,我們揮起鋤頭除草,雜草除之不易,磕磕碰碰不說,還耗時費力,雖說此時才二月天,伙伴們汗流浹背,痛斥太陽的無情。連根帶刺,干凈利索地拔起,聯(lián)合群眾之力安置于路邊,大家異曲同工,反反復(fù)復(fù)。當(dāng)太陽落下帶走光輝,一天的勞動才止步于此,各自帶著腰酸背痛回到家,回味酸楚時又滿懷自豪。
第二天,老爸借來電鋸和斧頭,替我們砍掉了大批樹枝,抬到后山造屋。休息片刻,種樹的大工程終于開始。
中午的太陽煌煌照著,天卻是金屬品的白色,像刀子一樣割痛了眼。我們被迫戴上帽子,分工合作,一人挖坑,一人插苗。前者填土,后者碾平,有條不紊地,彎腰、起身、彎腰、起身。當(dāng)樹苗亭亭樹立,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溢滿了期望。種樹太累了,講個笑話吧。大家笑了,疲憊的眸子里閃著自豪的光,好比那千尺桃花潭。
待到“人間四月芳菲盡”,桃花朵朵開枝頭。我與同伴捻下幾朵小花,搗鼓成磨,釀一壺濁酒,再有鮮花餅陪襯,兩個月來的細(xì)心栽培,幻化成露珠安撫著花蕊。眼瞅著這世外桃林,我所向往的竟然被我創(chuàng)造出來了,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邁出園外,“稻花香里說豐年”,一片金黃的原野,詮釋了農(nóng)民的驕傲,厚重的眼袋下是幸福的笑容。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就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收獲來的東西吧,我想。
勞動是一首永恒的贊歌。新時代在發(fā)展、在改進(jìn),是源于最基礎(chǔ)的勞動,請不要對“它”嗤之以鼻,一代又一代的人有著同樣熾熱的熱愛勞動的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刻苦奮斗,“它”是一首亙古不變的樂章。土之富饒,樹之蔥蘢,水之澄澈,就是最好的證明。
“咚”,一個碩大的桃子滾滾落地,汁水迸濺四射,洗一洗吃一口,呀!真甜!
(指導(dǎo)老師:林培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