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師簡介
易" 楠
珠海市梅華中學高級教師,廣東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師項目培養學員,廣東省骨干教師,廣東省中小學美育專家。
珠海市名教師,香洲區學科帶頭人,珠海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珠海市中小學戲劇工作室主持人,珠海市教育科研專家庫成員,珠海市教師資格證面試官,香洲區教師戲劇社團團長等。
曾榮獲“廣東省優秀指導教師”“珠海市優秀教師”“香洲區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主持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4項,其中市級重點課題1項?!靶@活動性戲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獲市級基礎教育成果獎二等獎,參與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6項。
撰寫的近30篇論文分別榮獲全國、省、市的一、二等獎,在《中國音樂教育》《藝術教育》《中小學音樂教育》等發表多篇論文,出版《覓樂隨筆》等專著2部,編寫地方教材、校本教材3部。執教的優秀課例榮獲第五屆、第六屆廣東省中小學音樂現場課評比一等獎,“一師一優課”部級優課、市級音樂優秀課例評比一等獎,全國中小學音樂優秀案例評比一等獎等。
在廣東省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二等獎,同時獲市級一等獎。創作的文藝作品,獲全國、省、市一等獎達47次。所任職的珠海市拱北中學與珠海市梅華中學均以“戲劇特色”評為廣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埃德阿米琪斯在《愛的教育》一書中說:“能使自己喜悅而于人有益的職業,等級最高……最幸福的,是對于自己的職業有興味的人?!币组褪沁@么一位在教師職業中尋找到幸福的人。在她27年的教學生涯中,以愛育愛、以美育美,和學生一起向美而行。
青蔥懵懂為人師
1994年剛剛中師畢業,年僅17歲的易楠來到珠海的三灶鎮,成為了一名農村的小學音樂老師。易楠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年教的學生,有兩個學生只比她小幾個月。當時的三灶鎮只有她一個全職音樂教師,沒有前人指路,更別提集體教研了,只能靠自己戰戰兢兢地摸石頭過河了。
在第一個學期末,學校舉行迎新文藝活動,看到幾個女孩跳舞有模有樣,易楠就想:“如果組建一個舞蹈團,讓農村的孩子登上絢麗的大舞臺,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啊!”舞蹈團很快就組建起來了,易楠堅持每天早晨六點半帶著學生們進行基本功訓練,風雨無阻。她為了排好舞蹈,自己花錢買了電視機和錄像機,還跑到廣州批發了很多空白錄像帶,只要電視臺播放文藝節目就錄下來,對于優秀的舞蹈作品甚至看上百遍,將每一個隊形、每一個動作都記錄下來。幾年下來,她的宿舍堆了幾百盒錄像帶,記了幾十本記錄本。
功夫不負有心人,易楠創作的舞蹈《潮》《楓葉情》《祝你生日快樂》《快樂的水兵》《小豬胖胖》等都榮獲了珠海市青少兒花會的一等獎,這在三灶鎮也是前所未有的。易楠也成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老師,但榮譽與名氣并沒有讓她沾沾自喜,她想起了父親對自己的教導:“人主要的素質就是要有學問,人要擁有一種高貴的品質就是意志。”深知自己還有巨大的不足,易楠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自我增值不停歇
易楠決定放下工作,繼續去學習深造。她先后到中國音樂學院與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得到高建進、李民、楊鴻年、金鐵霖、周廣仁、湯瓊等多位專家老師的悉心指導,還接觸到柯達伊、奧爾夫等先進的音樂教學法,易楠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深造機會,沒日沒夜地學習,練琴、學做電腦音樂……由于用眼過度,有一次嚴重到視網膜快脫落了。無論多辛苦,易楠總是用“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詩來勉勵自己,而且也樹立了她終身學習的意識。
“回歸”的易楠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一小學(原珠海市教育學院附?。?。理論與專業的提升,仿佛為易楠插上了一對堅實的翅膀,在更廣闊的天空翱翔。無論是教學比賽、教師基本功大賽,還是藝術賽事,易楠拿到了多個全國、省、市的最高獎項,被評為了珠海市香洲區學科音樂帶頭人。但最讓她難忘的是在汶川綿虒小學上的一節音樂課,上完課后,孩子們緊緊圍著她不愿離去,那一刻她覺得音樂教師真是天下最美好的職業。
教育探索
在近十年中小學戲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中,易楠的研究成果從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依托戲劇教育,豐富學校美育的內涵與外延,提升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
她探索了“四位一體”為特征的中小學戲劇教育實施路徑,即:以學生為本,以戲劇為載體,結合校本課程、特色活動、多元評價、社會資源的實施路徑,從普及到提高,從興趣到專業,從模仿到創新,從校內到校外,全面推進學校戲劇教育的發展。研發了“悅心美育”理念下的戲劇校本課程體系:戲劇普及課程、戲劇提升課程、戲劇融合課程。其中,《中學戲劇活動課程》被評為珠海市首批精品校本課程。
2022年4月,國家頒布了新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戲劇正式進入國家基礎課程,易楠主持的省級專項課題《“悅心美育”理念下戲劇課程的校本化實踐研究》契合了國家課程改革的需要,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她引領課題組成員整理文獻資料7萬字,開發“悅美戲劇課堂”課程資源,并在微信視頻號推出,關注量達3萬人次,前期研究成果《中小學戲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在《中國音樂教育》發表。
在導師陳洪義教授的指導下,易楠進一步夯實“悅心美育”教育思想的內涵與理論基礎,完成專著《“悅心美育”理念下中小學戲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書稿,關注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創戲劇《模擬人生》獲廣東省第七屆中小學藝術展演一等獎,撰寫了《“雙減政策”下音樂“悅學悅美”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擬發表在核心刊物《教育與管理》,在廣東省高中音樂骨干教師新教材培訓活動中承擔戲劇專題講座等。
超越自我迎挑戰
正當工作上一路暢通的時候,易楠又選擇參加區內選拔,成為珠海市拱北中學的一名音樂教師。很多人對她說:“你在小學已經是資深的音樂教師,到初中還得從零開始?!彼脠远ǖ恼Z氣回答:“榮譽屬于過去,不管什么年紀,只要別辜負最好的自己,從頭來過又如何。”
易楠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要控得了課堂,帶得了社團,發得了核刊,還要拿得到大獎。
小課堂有大藝術。初中生處于一個好奇、好動的年齡階段,獲得知識與信息的途徑也很多,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這個階段學生的需求。易楠潛下心來,用心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經過不斷努力,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學生們都特別喜歡上她的音樂課,很多同學經常在易楠的講臺上留下小紙條,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音樂老師的喜愛。
很多人認為中小學音樂教學“淺”,但易楠認為淺中有深,所以需要做到深入淺出;有人說中小學音樂教學“雜”,但她認為更需要“博”,需要做到厚積薄發。在她的教學日記中寫到:“音樂是一門藝術,音樂教學是很高級的一種藝術,為了完成音樂教學任務,音樂教師必須努力使自己成為研究和實施音樂教學的藝術家?!币组泻弦?,把每一節常態課當成公開課來上。
她的音樂課堂上秉持著一個初心“悅學悅美、悅心悅容”,堅守著四個原則:
第一,一節無趣的音樂課是萬萬不能接受的,要做到學有所獲——獲有所趣——趣有所悟;
第二,音樂活動必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
第三,越是民族民間音樂,越要用心上,學生越不喜歡的內容,越要挖空心思上;
第四,音樂教育就是審美教育,要關注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人格美,在美的教育中陶冶學生美的心靈,塑造美的品格。
榮譽是不會辜負那些勤勉的人,易楠又再次獲得三年一屆的廣東省中小學音樂優秀課例評比一等獎、“一師一優課”部級優課等。
科研短板變長板。如果讓音樂老師唱首歌、跳支舞,那是信手拈來的事,可如果讓音樂老師寫篇論文,那就是難于上青天的事。對于易楠來說,教育科研方面也曾經是她的短板。有一次她寫的論文獲區的三等獎,拿著這張獎狀,易楠無比失落,因為她在其他的比賽里從未拿過這樣的名次。從此以后,易楠就堅持多讀書、多練筆、多請教、多積累,她相信只有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獲。
之后她寫的論文不僅獲得了市一等獎、省一等獎、全國一等獎,還有多篇論文發表在《中國音樂教育》《藝術教育》等刊物,這對于易楠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她又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主持了多項省、市級科研課題,參與了一項國家級課題研究,還獲得了珠海市基礎教育成果獎二等獎。
無論是寫作還是課題研究,都是很枯燥的事,易楠卻說道:“只有真正地投入,才能把枯燥上升為享受。”
與“戲”結緣開新花
與戲結緣,連易楠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易楠講述了她與戲結緣的故事:“2013年初,學校要參加一個亞洲學生戲劇匯演,安排我排一個戲劇作品去參演,我從未排過戲劇,連門道都摸不到,幸好在市文化館苑文茜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帶著作品到香港演出。當時看了很多國家及地區的戲劇作品,其中有一個香港學校的作品至今讓我難以忘懷,講述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恐懼、不敢面對的事情,每個人都是帶著面具進行交流,直到有一個人摘下面具大聲地對大家說:‘我不再害怕……’大家依次把偽裝的面具摘下,最后舞臺上出現12面大鏡子,劇場的燈光全部點亮,在鏡子中真真切切地看到每一個人,包括我。那一刻戲劇的張力直抵人心,這一幕我永遠也無法忘懷?!?/p>
從香港回來后,易楠就對學校說:“我想在戲劇教育這方面做一些探索與實踐?!钡玫綄W校大力支持的易楠,就擼起袖子加油干。
面對缺乏理念、缺乏課程、缺乏技術的現狀,易楠花了幾千元購買專業書籍,還有很多書是托朋友從外地帶回來的,又到北京、香港、澳門等地方去拜師學習。從國外學校戲劇教育模式的縱向研究,到國內中小學戲劇教育發展的橫向研究,歸納整理、分析鑒別、梳理總結不同國家及地區開展戲劇教育的教育理念、實踐模式、實施路徑及課程設置。
易楠因地制宜,創造性地提出了“以戲育美 以美育人”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本,以戲劇活動為載體,結合校本課程、特色活動、多元評價、社會資源的以“四位一體”為特征的戲劇教育發展路徑。構建了“戲劇講壇”形式的普及課程、“戲劇社團”形式的菜單課程、“學科滲透”形式的融合課程三門校本課程,編著了兩本戲劇校本教材《中學戲劇的創意與設計》《原創戲劇作品集》,其課程被評為珠海市首批精品校本課程。
易楠打造了人人參與的校園戲劇節,所帶的戲劇社團獲得廣東省及珠海市的優秀社團,所創作的戲劇小品幾乎包攬了珠海市青少兒花會第一名,其中《愛下雨的女孩》《模擬人生》獲得廣東省第六屆、第七屆中小學藝術展演一等獎。所任職的兩所學校均以戲劇特色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2016年,易楠被選拔為珠海市中小學戲劇工作室主持人。在工作室的引領推動下,培訓戲劇師資達上萬人次,將戲劇引入40余所學校,其研究成果輻射到武漢、東莞、湛江、中山、廣州等多個城市,在珠海市乃至省內外都具有一定影響力。
扎根在一線教學已經27年的易楠,對這三尺講臺從來都飽含著熱情和投入,相信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夠如此眷戀。她總是說自己特別幸運,一路上遇到許多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如郭聲健老師、梁洪來老師、邱怡老師、陳洪義老師……和幾任市、區音樂教研員,不僅給予了她專業上的指導,還有人生道路的指引。前輩們的高貴品格也在易楠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記,她發揚“傳幫帶”的精神,培養青年教師不遺余力,傾囊而出,協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老師在專業上成長,成為市、區優秀教師、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