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一種以表達觀點、呈現思想見長的文體。它不像記敘類文體,可以依靠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動人的情感去贏得讀者的青睞,而必須憑借作者睿智的見解、老到的語言、縝密的思維去獲得讀者的認可。一篇議論文,在主旨確定的前提下,構思和表達就成了決定性因素,它會直接決定一篇文章的格次和品味。自然,構思技巧和表達功夫皆非一日之功,但在現有的基礎上力求發揮到極致卻是我們要爭取做到的。在此,我結合平時的經驗積累,和同學們談談如何讓議論文的構思和表達出彩的一些易于駕馭的技巧。因為構思和表達有時難于截然分開,所以我不打算將這兩方面拆開條分縷析,而是以文章結構為緯線,穿插進行構思與表達技巧的點撥。
先談文章標題
除了命題作文(以前的江蘇卷和現在的北京卷多用這種命題形式),所有可以自主擬題的作文,擬寫標題都是一個讓自己的作文出彩的好機會。有道是“題好文一半”,一則亮眼的標題,不僅醒目,能吸引讀者的注意,而且能夠總領文章內容,凸顯文章主旨。擬題需要一定的表達功夫,好的標題總是文采斐然、畫龍點睛、意味雋永,但擬題又不僅僅是一個表達的問題,它對全文內容具有統領性意義,故而牽涉到文章的謀篇布局,所以擬題與構思也有密切的關聯。有一篇讀書評論,內容主要是分析書籍內容的選擇對于讀者的影響。這一內容,觸發起作者對高爾基的關于書籍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聯想——既然好的書籍是“階梯”,促人向善、向上,那么那些混雜于書籍之中的那些“偽劣產品”豈不就是起著“滑梯”的作用,誘人向惡、墮落?于是,便給文章擬題為“階梯與滑梯”。這則標題,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的手法,遠比那種直道其詳的“請選好書籍”“讀書并非皆有益”之類的標題形象生動、含蓄有味,既能揭示文章主題,又不顯得膚淺直白。
再談文章開頭
“萬事開頭難”。我始終認為設計一個好的開頭是議論文成功的關鍵。多年擔任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長的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何永康先生一直就特別推崇議論文寫作中“由頭”的作用,并以2011年江蘇卷一篇“標桿作文”的開頭為模板向媒體和公眾推出。2011年江蘇卷作文題是命題作文《拒絕平庸》,這篇作文的開頭是這樣的:
不由得想起了早上過來趕考時路邊瞅見的一家小餐館,名為“風沙渡”。獨這仨字,意境全出,那雜亂的店面也仿佛不顯粗陋,反有一種粗獷邈遠的豪情在食客胸中激蕩了。
只這一個招牌,便可以讓這家原本平凡的餐館從一干“某氏餐館”“某某小吃”輩中脫穎而出,這就是超越平庸的力量。
對這則“由頭”,南京師范大學高考研究專家駱冬青教授曾給予這樣的評價:“這篇作文以‘風沙渡’作引,一種即興的慧解與內在的積淀交相激蕩,上升到思想層面的高貴,鼓舞起粗獷渺遠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識流’式的自在順暢,又有哲思性的闊大視野和空靈想象。切己的感受、詩意的沉思、縈洄的暢想在一種特殊情境中集聚為奔放的才華。”
身邊常見又富有深意的生活現象,配以精煉質樸的文字敘述,讓這一開頭具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而且內容緊扣主題,由形象到抽象,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切入自然。
再從這一“由頭”引出對社會上諸多“身處平凡,卻拒絕平庸”的人和事的評述,就順理成章極為自然了。人們在接受一種事理時,往往更容易先攝入形象化的東西,所以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在說理時每每都是先來一則寓言故事,寓理于事,以達到滿意的說理效果。所以不少的雜文、時評以及其他優秀的議論文作品都會為文章設計好一個出色的“由頭”,由此引出論述話題,很能吸引讀者,為文章加分。這很值得我們借鑒。
再說論證部分
論證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最能體現出作者的思維和表達功力。從論證結構看,常見的結構模式有總分式、并列式、對比式、遞進式等。這幾種模式中,我比較偏愛遞進式結構。因為這種層層推進的說理模式,更能體現出分析推理的本質——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而且這種模式的可控度和發揮的空間都比較大,不似總分式、并列式和對比式那樣拘謹甚至呆板。繼續看《拒絕平庸》論證部分:
由此想起一群人,他們也曾坐在高考考場,也曾為了理想而奮斗,而他們現在,叫做“蟻族”;他們的住所,叫做“蝸居”。當社會風雨吹涼了滿腔的熱情,澆滅了心中的理想,當學過的知識沒有用武之地而被丟棄腦后,他們早忘卻了自己接受過高等教育,忘卻了曾經的豪情,一個個變得沉寂、平庸了。可悲的不是他們身居陋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是喪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讓順從。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但如果甘于平庸、甘于卑賤,那唯一的宿命只能是螻蟻。
要想成為強者,必須先有一顆強者之心;要想俯瞰平庸的眾生,就必須先有一股“登臨意”。對,登臨,是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登臨,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登臨。
擁有一顆強者之心、一顆超脫平庸的心,是平庸者與卓越者的最大區別。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他的思想。所以人的高貴來自于靈魂,來自于思想層面的高貴。有了一顆拒絕平庸的心,終有人會從你堅定的眼神、從你不俗的談吐與緊握的雙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即使會有“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的詆毀,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你依然會“香如故”。
其實,“蟻族”又如何?心懷鴻鵠之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腳下的路,我堅信:終有一天,“蟻族”也能“扶搖而上九萬里”。
論證部分,作者先陳述自甘平庸者的表現和原因,繼而提出成為強者的條件、努力方向及結果,層層深入,將一個人如何淪為平庸、又怎樣崛起分析得邏輯嚴密絲絲入扣。
最后談談結尾
結尾是一篇文章的收束,古人對文章結尾的要求有“豹尾”之說,即要求精悍有力。我對結尾的要求是:一要簡練,“大尾巴狼”外觀和力度都要遜于“豹尾”;二要照應全篇,特別是呼應標題和開頭,給人整體之感;三要意味深長,能給人回味。
相信“風沙渡”的主人一定不是一個平庸世俗的商人。如果不是一位來自黃土高原的漢子,必為滿腹詩書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則,怎會有如此透著豪情與古韻的招牌?
我必去“風沙渡”一坐,酒菜已不重要。小酌之后,與老板相視一笑,出門而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看這篇《拒絕平庸》的結尾,語言表達保持著一貫的干凈洗練,結構上照應開篇,內容上緊扣主題,而且話不說透,意味雋永,給人無限回味。這樣的作文如何不得高分?
精心擬定標題,巧妙用好由頭,論證層層深入,結尾精干有味——這是我心目中議論文佳作的打造路徑。大家不妨按照這些步驟和要求試試,或許你會獲得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