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科
內容導讀
衛星互聯網作為我國新基建之一,具有低時延、低成本、廣覆蓋、大帶寬等優點,高通量衛星技術的發展使得衛星互聯網通信性能大幅提升以及用戶使用成本快速下降,為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提供了重要推力。與此同時,國際電信聯盟(ITU)已經提出了中繼到站、小區回傳、動中通、混合多播4種衛星互聯網與5G融合應用場景。6G時代,將實現地面移動與衛星移動通信標準制式、終端、網絡架構等多方融合,建立覆蓋空、天、地、海的泛在移動通信網絡。目前,相關技術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距技術成熟與商業應用還存在信息理論、體系架構、網絡組織、資源管理、網絡接入、波束規劃、移動性管理、無線傳輸與網絡安全等方面的諸多挑戰。
本專題圍繞當前衛星互聯網網絡、通信信道建模、通信載荷建模、星地融合業務處理和測運控,共收錄了來自國內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的論文9篇。
《面向低軌衛星的星地信道特性研究與仿真》探討了目前低軌衛星關于星地鏈路信道的標準化進展,分析了影響星地鏈路信道特性的因素及計算方法,為低軌衛星星地鏈路設計提供了參考。
《星地融合網絡中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多業務緩存策略》《基于星地協同的低時延任務卸載算法》分別對星地融合中業務卸載和緩存進行了研究。
《基于最小跳數的星座網絡拓撲抗毀性分析》從星座網絡的抗毀性角度,提出了一種基于最小跳數的星座網絡拓撲抗毀性分析方法。
《衛星通信載荷向量化建模方法》聚焦大規模、多功能和復雜處理交換等方向發展中由人工設計向數字化批產帶來的挑戰,研究了通信載荷向量化建模方法。
《基于導頻結構的遙測時變信道均衡技術》《基于FPGA的Multi-h CPM高速解調系統設計與實現》《小衛星測控通信一體化透射陣天線設計》《面向星載交換的地面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4篇論文分別從測控通信體制算法、天線設計、電路設計以及地檢等方面介紹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收錄的9篇論文各具特色,覆蓋了理論、算法和工程實踐,希望能對廣大讀者提供參考和借鑒。最后對各位作者的辛勤工作和精心撰稿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