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奇



模擬文題
1961年春天,因為一句“我愿意”,年近五十的女科學家王承書放棄自己熟悉而熱愛的專業,放棄一切名利,勇闖新領域,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立下汗馬功勞。
王承書實現了自己的諾言,隱姓埋名三十年,為祖國默默奉獻。你一定也有過自己的諾言,你也一定信守了自己的諾言。先想一想,你印象最深或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個諾言是什么,你是怎樣實現自己的諾言的?請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感情真實。題目自擬。
構思引路
同學們,構思時,我們要圍繞題眼“諾言”展開。如王承書奶奶的諾言“我愿意”那樣,我們的腦海里一定會蹦出曾經許下的諾言,一定會呈現出那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諾言可長可短,首先,我們應盡量選擇可以實施并實現的諾言,“我愿意!”“我一定會努力。”這樣的諾言一目了然。其次,我們在行文時要交代清楚諾言產生的原因,自然而然地引出為兌現諾言做出努力的過程。
實現諾言的部分要盡量寫得一波三折,因為充滿曲折的努力過程,更顯實現諾言的艱難。行文時“困難”的出現要合情合理,想方設法一一克服,故事情節會更加生動。
點石成金
一、快速選擇素材
考場作文,給同學們思考的時間不多,因此,快速有效地選擇素材,是順利完成本次作文的關鍵。
針對“諾言”這一文題,素材選擇還是較為廣泛的,如因疏于體育鍛煉導致長跑測試不及格,許下諾言后堅持練習跑步,終于在下一次的長跑測試中取得好成績;再如,答應鄰居小妹妹為其采摘并制作標本,之后因忙碌而忘記此事,經媽媽提醒后認真對待此事,不食諾言,等等。
二、準確把握主體
行車禮讓行人,是對規則的承諾;保護生態平衡,是對環境的承諾;關愛他人,是對社會的承諾……信守諾言是本次作文的主體,如何行動是本次作文的中心。文中要準確把握“行動”這一主體,具體寫一寫為了信守諾言是怎么做的,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又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等等。
三、運用多種寫法
寫好這篇作文,我們除了把事情敘述清楚,寫出波折,還應注意環境描寫。一切景語皆情語,好的環境描寫能起到渲染氛圍,暗示人物內心活動,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適當的環境描寫串聯作文內容,是提高作文質量的一種巧妙方法。
同時,作文的主要人物是“我”,還應該對人物內心進行細膩描寫。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深刻的立意和打動人心的文字外,最重要的是能寫出直抵心靈深處的東西,感動自己,亦感動讀者。作文時,我們要抓住人物內心,將心理活動寫細膩,真實地展示人物的心路歷程。
作文誤區
癥狀一:信守承諾部分過于短淺
沒有合理分配各個板塊,詳略不當,在“信守承諾”的關鍵部分使用筆墨太少,甚至一筆帶過,造成重點不突出,表意不明確。
癥狀二:描寫手法過于分散
此文以“我”為中心,心理描寫要貫穿全文。有些同學寫作文時敘事太過詳實,忽略心理描寫或簡單處理人物內心活動,沒有起到運用心理描寫將讀者帶入文本的效果。
作品鑒賞
平分生命
歐陽宗
男孩與他的妹妹相依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親人。所以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
然而災難再一次降臨在這兩個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輸血。但醫院的血液太昂貴,男孩沒有錢支付任何費用,盡管醫院已免去了手術費,但不輸血妹妹仍會死去。
作為妹妹唯一的親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醫生問男孩是否有勇氣承受抽血時的疼痛。男孩開始猶豫,10歲的大腦經過一番思考,終于點了點頭。
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著鄰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畢,男孩聲音顫抖地問:“醫生,我還能活多長時間?”
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但轉念間又震撼了:在男孩10歲的大腦中,他認為輸血會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
在那一瞬間,男孩所作出的決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決心。
醫生的手心滲出汗,他緊握著男孩的手說:“放心吧,你不會死的。輸血不會丟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
醫生微笑著,充滿愛心地說:“你能活到100歲!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高興得又蹦又跳。他確認自己真的沒事后,又一次伸出胳膊——剛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各活50年!”
所有的人都感動了,這不是孩子無心的承諾,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諾言。
品讀
這是一篇感人的小說,在妹妹身患重病時,男孩做出抽血為妹妹治病的承諾,甚至愿意與妹妹平分生命,多么純真的諾言,多么了不起的行動!文中多處運用神態描寫,展現出男孩勇敢、堅強、善良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