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花云

[摘要] 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為例,以“抓住核心、強化反思、優化質量”作為指導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完成重點部分標注,回憶數學學習過程,完善課堂教學環節,助力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 思維導圖;小學數學;單元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轉變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與學生視作平等的教學共同體,圍繞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一起進行合作探究。通過建構師生互動、自主對話的高效講堂,以說代做,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敢于表達、主動探究、愿意傾聽,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辨、合作能力。
應用思維導圖教學的邏輯機理在于可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更加突出。思維導圖以一種直接明了的方式,將單元的主要知識點、不同知識點間的聯系與區別等加以呈現。在此基礎上,借助信息技術工具,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問題是什么、如何思考問題、為什么要這樣思考、思考后會有什么發現,整個過程一目了然。如此,學生在新知識學習、舊知識復習的過程中就能有更強的自主性、條理性、創造性。
一、抓住核心:完成重點部分標注
在應用思維導圖輔助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思考如何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如何將煩瑣的解題思路技巧化、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可視化。這樣,最終呈現出來的思維導圖就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更加愿意繪制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特性在于能夠幫助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通過簡單的圖示一目了然地幫助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的核心及難點,從而實現高效學習。因此,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本章節兩周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測試結果,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復習任務。然后,在思維導圖中將疑難點、容易出錯的環節、容易混淆的地方重點標注。具體而言,“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單元的學習重點有四個: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分類、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與小數的轉化,教師可視情況將學習重點直接點明或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歸納總結。由此,結合思維導圖,學生便能夠迅速抓住本節課學習的重點,為后續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
二、優化質量:完善課堂教學環節
對于教學內容的安排,可以按照課標及各類教輔資料提供的模板,對照教材目錄安排實際教學進度,并適當融合創新。之后,基于由簡入難、由淺入深的遞進關系,設計思維導圖。
1.展現學習內容
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整個單元甚至連續幾個單元需要學習的內容,給學生呈現出來,讓他們能夠按照學業進度適當預習,這本身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以往,很多教師都是在完成一節課之后,粗略地指示學生預習下一課,整個過程并沒有針對性。對此,教師可以提前將思維導圖融入課時安排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以周為小單位、以月為大單位,將本周、本月的學業進度、學習日程按照周課程表的方式打印出來。
2.設計教學環節
以思維導圖為基礎做好課前的開端設計,督促、激勵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發揮帶頭作用,去發言、去提問、去質疑,起到課堂引領作用。“老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安排?”“老師,這幾張圖我怎么感覺和教材目錄不一樣呢?”由此,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結構,讓學生對照教師準備的思維導圖,按照自己的方式繪制想學習的內容、需要學習的內容、以前學過的內容、以前的知識對自己現在的學習是否有幫助等不同部分。事實上,數學課程中的一些知識邏輯性比較強,導致部分學生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但無法理解“具體為什么重要”。比如,分數這一章節知識中,學習到了最大公因數,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因數”的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有助于學生勾連起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促進知識理解。
3.構建教學目標
結合此前上課學習的過程,學生知道了為什么這一單元需要學習分數的意義、概念、性質、分類,同時關聯之前學習的“因數”的概念、性質。這樣,于無形之中督促學生主動翻開課本的前幾章,重新梳理和查漏補缺,對舊的知識點引發二次思考。
綜上,以上整個過程,可以表示為:
有效運用思維導圖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概括為:課堂前期,以先接觸概念為主,盡可能借助課內外的專業資源,將與數學計算有關的動畫模擬或者動態圖文在幻燈片上展示出來,想方設法增進學生對新概念的認識;課堂中期,可以適時根據思維導圖來區分不同的知識點,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識體系;課堂后期,思維導圖要以總結梳理的方式呈現出來,對舊知識進行比較,挖掘其中的異同點,促進知識的吸收與內化。
數學思考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氛圍環境、問題環境,才能滿足思維導圖與單元學習知識點的高效融合。因而,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將知識基礎、生活經驗滲透到思維導圖與知識問題的學習思考中。有了思維導圖,也就有了問題支架,學生需要學什么、該怎么去學習,教師就可以根據情況靈活調整。
三、強化反思:回憶數學學習過程
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想抓住單元學習核心要點與本質,就要對整個學習的過程進行反思和回憶。那么,在思考回憶的過程之中,我們都需要回憶哪些內容呢?第一步,為什么,學習它有什么價值。第二步,過去一段時間所學的內容,即通過讓學生自由討論和發言,互相補充,從而選出某個典型的作業題目,并導入其中。不同的問題視角代表著問題分類,在互動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探討出理解知識點的要領。在對分數進行分類后,第三步就是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回顧相關概念和例題。教師借助媒體課件,圖文并茂地演示整個學習歷程,讓學生明確認識到,哪一課比較簡單,哪一課比較難,哪一課是重中之重,哪個小知識點看似簡單但做起題來卻容易“落入陷阱”。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想方設法讓學生強化反思。幾分鐘的熱烈討論讓學生帶著問題重新回顧一遍課堂所學。在這種基于合作的思維導圖課例模式下,學生充分運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習,有效地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中國,鄭玲玲.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9(32).
[2]章莉.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J].中國教育學刊,2021(12).
[3]沈利玲.數學思維可視化工具的類型及其應用[J].教學與管理,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