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自古以來新疆就是東西方文化和貿易交流的重要通道,積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區域內各類雄偉壯麗的山川湖泊,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一帶一路”倡議是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新疆作為連接中亞各國和歐洲的咽喉要塞,正處在“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基于此,其潛力巨大的旅游產業必將迎來跨越式發展。當地政府給予了旅游業高度重視,甚至將其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倡議是新疆經濟建設的非常機遇,如何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將龐大的旅游資源轉化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就成為一項重要問題。因此,有必要重點研究這一背景下的新疆旅游發展戰略。
“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旅游被注入新活力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使得新疆旅游業發展被注入新活力。一方面,政府部門加大了對新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尤其在交通方面,《自治區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旅游興疆戰略,要求進一步促進道路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促使更多游客可以更便捷地抵達和游覽新疆。同時,相關部門通過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旅游合作機制建設,深化市場推廣與旅游線路開發,也給新疆旅游業的國際化建設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政府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如減免景區門票、提供旅游補貼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游客的游覽成本,提升旅游體驗滿意度,從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新疆旅游,諸多政策紅利奠定了新疆旅游發展的基礎。
“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區域間的合作發展和資源共享。在此背景下,新疆積極參與和周圍省市、地區的跨區域旅游合作(具體見表1)。通過聯合開展旅游宣傳推廣活動、共同開發旅游產品等,使新疆旅游資源實現更廣泛地傳播與應用。在這之中,通過和周邊地區的合作,新疆旅游產品得以拓展到更廣泛的目標群體,在實現市場共享的同時,還有利于降低營銷成本、提升品牌影響力。另外,區域合作還能使新疆借鑒并學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與發展模式,再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創新改進,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當地旅游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
“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產業融合發展,給新疆旅游產業創新發展帶來了新契機,使其可以更全面地探索文旅融合、農旅融合、體旅融合等新興模式,增強旅游業發展動力。近幾年新疆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共錄入項目559個,已簽約項目20個,已落地項目86個,通過挖掘當地文化歷史內涵,將文化和旅游緊密結合在一起,打造出獨具魅力的文旅產品,有利于增強游客的文化體驗與滿意度。在體旅融合方面新疆通過不懈努力榮獲多項精品旅游項目(具體見表2),新疆借助民族體育資源,舉辦體育賽事與健身活動,吸引游客前來參與體驗,有利于在促進當地體育產業發展的同時,擴大新疆旅游范圍。
“一帶一路”倡議給新疆旅游業國際市場拓展提供了新機遇。隨著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的日漸頻繁,越來越多國際游客將目光投放在了多彩且神秘的新疆。對此,新疆通過加強和周邊國家與地區的旅游合作與交流,開展聯合宣傳推廣活動,更有利于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比如,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旅游資源進行聯合開放推廣,打造跨國精品旅游產品,實現資源互補與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新疆旅游的國際市場空間。
“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旅游發展戰略
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航空運輸方面,可擴建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增加國際航班航線,加大與中亞、西亞等周邊國家與地區的航空聯系力度,建立連接歐亞大陸的空中交通樞紐。同時,新建或改建一批支線機場,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進入性。比如針對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伊犁、喀納斯等地建設相關機場設施,便于旅客迅速抵達。公路運輸方面,重點加大高速公路網建設,形成連接核心旅游城市的高速公路網絡,提升道路通行率。另外,全面升級改造去往景區的道路,尤其是一些熱門景區,應先解決基本的交通問題,保障游客可以順利進出。為更好地實施鄉村旅游,還需改善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建設鄉村旅游公路,使更多城市游客可以更好地體驗鄉村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鐵路運輸方面,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鐵路合作項目,加快新疆和周圍省市,甚至與歐洲之間的鐵路聯系,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鐵路網,實現和周圍區域的快速通達。或根據新疆旅游資源分布與旅游市場需求,設計出具有吸引力的專項旅游列車線路;完善旅游服務設施。餐飲住宿方面,應在旅游城市和熱點景區規劃布局一些高品質的酒店項目,引入知名酒店管理品牌負責運營,以提升住宿業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重點鼓勵發展家庭旅館、民宿等新型住宿業態,滿足不同層次的住宿需求。同時,舉辦美食節慶活動,加大新疆美食文化推廣,打造出系列極具地域特色的美食品牌。廁所與環衛設施方面,應基于國家標準加大旅游廁所改革力度,新建或改造升級一批旅游廁所設施,實現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規范,提升游客的使用體驗和舒適度。同時,加強景區內部與沿線道路的環衛設施建設,提供便捷的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服務,在提升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
建立多層次跨國旅游合作機制,具體應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沿線國家與地區建立多層次的跨國旅游合作機制。政府層面,應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簽訂旅游合作協議,明確各自在旅游資源開發、市場監管、游客服務等方面的具體職責;設置旅游合作工作組,定期召開合作會議,協商解決旅游合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開展簽證便利化合作,簡化游客出入境手續,延長停留期限,提升簽證辦理效率等。行業組織層面,鼓勵當地旅游行業協會、景區管理機構等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加強合作,共同制定旅游行業標準、推廣旅游市場。企業層面,鼓勵當地旅行社、景區、酒店等企業和沿線國家與地區進行合資合作,實現對區域內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贏;建立共享旅游產業鏈。為更好地適應“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旅游發展形勢,新疆還需積極融入區域旅游產業鏈中,和沿線國家與地區共同建設共享型旅游產業鏈。對于資源開發,可以聯合周邊國家打造出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區與線路,通過彼此之間的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建立具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對于產品設計,針對不同客源市場需求推出多元化的旅游產品。比如針對年輕人推出戶外、探險類的旅游產品;針對老年人推出養生、休閑的旅游產品。對于市場拓展,可通過聯合宣傳、共同舉辦旅游節慶活動、文化展覽等形式,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挖掘和傳承絲路文化,打造新疆旅游新名片。新疆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擁有十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進行旅游資源推廣時應重點對其絲路文化進行挖掘,并融入旅游產品和項目中,形成新的文旅品牌。具體可以舉辦文化節活動,如非遺表演、文物展覽、經貿交流等,全面展現新疆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成果與歷史地位,在提升新疆自身文化影響力的同時,實現對沿線國家與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同時,根據當地地理特征與歷史背景,開發出圍繞絲綢之路的旅游產品,如重走絲綢之路自駕游、徒步旅行等,使游客在游玩過程中可以深入了解絲路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宣揚多民族文化。新疆作為多民族聚居區,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在旅游發展中充分展現這一特色,可以舉辦各類節慶活動。如舉辦“新疆民族文化節”,邀請各民族的藝術家與手工藝人前來展示表演,使游客可以親身體驗新疆獨特的舞蹈、音樂、美食、手工藝等。或結合當地著名的遺址、寺廟等,引導游客通過參觀,了解當地特色的宗教文化等,依托自然旅游資源,建立多元的旅游體系。新疆風光壯美、自然資源豐富,如天山、昆侖山等山脈,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等河流,這為多元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實際推廣時,可以根據新疆各地的自然風貌與資源特征規劃精品線路,將草原戈壁、山川湖泊等包含進去。比如推出“天山探秘之旅”,使游客沿著天山山脈一路游覽,欣賞沿途的雪峰、冰川、草原、森林等風光。或在沙漠地區開展沙漠探險與露營活動;在草原開展騎馬、放牧等民俗活動,使游客充分體驗新疆豐富的自然風光。
建立智慧旅游服務平臺,促進新疆智慧旅游發展,增強游客體驗感。該平臺應將景區介紹、線路導航、旅游信息查詢、導游服務、在線預訂、互動交流等功能融為一體,在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務的同時,增強對新疆旅游的認知度與好感度。對于平臺設計,應重點突出新疆當地特色與文化內涵。比如設置“新疆風光”專欄,借助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現新疆自然美景;設置“民族文化”板塊,重點介紹新疆各民族的歷史發展淵源、風俗習慣等。此外,平臺還應提供多語種服務,便于國際游客使用;引入數智化技術,創新旅游服務。即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游客興趣偏好、出行需求等展開分析、預測,由此推薦適合的旅游服務與產品。比如可以開發出基于大數據的智能推薦系統,依照游客過往游覽數據與實時行為,為其推薦適合的旅游線路、景區景點、餐飲住宿等,在滿足游客游覽需求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新疆旅游宣傳;加強數智化基礎設施建設。具體應加快旅游信息網絡建設優化,確保游客能隨時獲取到全面準確的旅游信息;促進智慧導游系統、智慧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游客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務。同時,與旅游酒店、餐飲企業等進行合作,共同開發智能化的服務系統,以提升旅游服務效率和質量;借助數智化技術展開旅游市場監管。具體應建立完善的數智化監控體系,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旅游市場展開實時監測與分析,通過采集和分析游客行為數據、旅游企業經營數據等,及時找出并解決旅游市場中的各項問題,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同時借助智能監控系統對景區的車流、人流等進行實時監控,與當地公安、交通等部門加強合作,及時找出安全隱患。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大新疆旅游發展戰略研究,對于促進當地旅游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深入探討,可以清晰地看到新疆在旅游發展上的巨大潛力與市場優勢,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影響下,開始面對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資源整合逐步落實等機遇。對此,為更好地抓住機遇,當地還需進一步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區域旅游合作、積極推廣特色旅游資源、加快智慧旅游發展,更好地助力新疆旅游業建設。
(作者單位:昌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