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江蘇省如東縣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統籌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按照“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可持續發展”和“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總體思路,全面提升全縣畜禽飼養糞污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本文介紹了如東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發展現狀、推廣經驗和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建議,以期為今后如東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
關鍵詞: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如東縣
如東縣地處長江三角洲,濱江臨海,全縣總面積1 873 km2,耕地1 052 km2(157.8萬畝),是傳統的畜禽養殖大縣,尤其生豬飼養聞名省內外。多年來生豬存欄保持在140萬頭左右,能繁母豬存欄量曾占全省九分之一。畜牧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為如東縣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飼養總量的不斷增加,加之受畜禽養殖場(戶)建設規劃不完善,飼養設施尤其是治污設施與飼養量不匹配,以及種養結合脫節等因素的影響,大量的畜禽糞污得不到妥善處理,以致直排、偷排現象極其普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越發突出,嚴重影響了新農村建設,也制約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2016年以來,如東縣日益重視并持續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力度,綜合施策、強勢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為推進全縣畜牧業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現狀
1.1 畜禽飼養現狀
如東縣是全國商品瘦肉豬基地建設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09年如東縣生豬和苗豬產業被列為江蘇省兩個超10億元產業,2016年全縣生豬存欄147萬頭。因受飼養污染治理和非洲豬瘟疫情雙重因素影響,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縣生豬存欄44.09萬頭,能繁母豬存欄" " " 4.27萬頭,全年累計上市67.58萬頭;家禽存欄1 225.98萬羽,累計上市4 456.57萬羽;羊存欄21.11萬只,累計上市30.25萬只。
1.2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現狀
如東縣積極探索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大力推廣種養循環、異位發酵床、漏縫地板清糞、輸送帶清糞等技術,全面匹配蓄糞池,推動建設9個畜禽糞污集中處置中心、5家有機肥生產企業和15家畜禽糞污清運社會化服務組織。2023年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6%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戶)糞污處置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全縣畜禽糞污直排、偷排等不良問題基本消除,水環境及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2" 主要措施
2.1 以地定畜,控減畜禽飼養總量
面對畜禽飼養總量遠大于土地承載能力的問題,自2016年起如東縣全面開展畜禽飼養整治,對禁養區規模養殖場(戶)、占用基本農田、占用河道及水利工程設施等養殖場(戶)進行清理,共關閉拆除養殖場(戶)2萬余家(戶),生豬存欄量從2018年5月底的136.5萬頭降至2023年12月底的44.09萬頭。同時,以地定畜、科學規劃畜禽飼養用地,嚴禁在飼養密度高、糞污消納土地承載壓力大的鎮區新建、擴建養殖場,鼓勵大型養殖場搬遷到沿海飼養密度低的鎮區。通過源頭控減,實現了畜地平衡,畜禽糞污產生量顯著下降,有效遏制了畜禽飼養污染問題的繼續蔓延。
2.2 推廣減排技術,降低畜禽糞污產生量
按照GB/T 26624—2011《畜禽糞便貯存設施設計要求》全面指導規模化養殖場對糞污貯存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并做好雨污分流,明確畜禽飲水器具改造、欄舍清洗等源頭節水設施建設要求,鼓勵規模化養殖場采用干清糞、水泡糞等節水型清糞方式,減少污染物產生量。近年來,如東全縣改造漏糞板面積8.6萬m2,徹底解決210家規模化豬場水沖糞問題。推廣蛋雞輸送帶清糞設施,淘汰蛋雞刮糞板清糞,全縣累計改造35家,飼養規模達400萬羽。
2.3 推動飼養設施提檔升級,促進裝備配套
結合實施中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鼓勵養殖場(戶)對糞污處置設施進行全面提檔升級,確保設施設備全面匹配。項目實施期間,如東全縣新建異位發酵床175個,共計4.2萬m2;改造漏糞板面積8.6萬m2;建設田間存儲池466個,存儲量達19.6萬m3;新建糞污處置中心2個,沼液還田(管網)示范工程2處;補貼規模化養殖場示范性糞污處置設施42家;為全縣15個鎮區街道配備36輛吸糞車;對省級以上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和年出欄萬頭生豬場安裝視頻監控系統,與江蘇省“智慧動監”信息平臺對接,時時監控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置情況。所有養殖場(戶)均達到“存得住、可利用、不直排”的治理要求,全縣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置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2.4 創新糞污處置方式,推廣社會化服務有償處理新模式
組建政府主導的示范性糞污清運服務組織,由糞污清運社會化服務組織與養殖場(戶)簽訂糞污清運有償服務協議,服務組織可根據養殖場(戶)的需要,隨時將畜禽糞便收集運輸到專門的集中處置中心、有機肥生產企業、種田大戶的田間蓄糞池等,解決了養殖場(戶)勞動力和運輸工具不足、儲存能力偏少的矛盾。目前,如東全縣共建立清運服務組織15家,每天可清運畜禽糞污900 t;同時建成并運行9家畜禽糞污處置中心,日處理能力1 000 t,有效解決了糞污處置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2.5 科學指導,種養結合還田利用
堅持種養結合,還田利用原則,積極引導規模化養殖場自行流轉土地,或與相鄰的規模化種植基地對接,共建糞污消納基地。鼓勵養殖場(戶)或種植基地建設田間沼液貯存池、糞污輸送管網等配套設施,實行“戶用蓄糞池+田間蓄糞池+大田利用”糞污處理模式。
2.6 建立監管體系,構建長效監管機制
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通過調查摸底,將如東全縣所有養殖場(戶)登記造冊,建立一場(戶)一檔,明確鎮包村、村包組、組包場(戶)的監管責任人。推行養殖公示制度,全縣設立公示牌7 000多個,規模場一場一公示、小散戶分片公示,公開飼養限量、治理措施、監管責任人、舉報電話等,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建立巡查督查交辦整改制度,通過常態化巡查督查,經常性開展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工作回頭看,推動全縣污染治理工作長期扎實開展。
3" 存在問題
3.1 糞污處理方式仍需進一步改進
部分養殖場(戶)處理方式過于簡單,采用水沖糞方式的養殖場(戶)仍占一定比例,糞污產生量較大,給糞污資源化利用帶來壓力。
3.2 種養結合仍需進一步推動
規模化養殖場(戶)與種植基地缺乏對接,存在養殖場(戶)糞肥無處利用,種植基地花錢購買高價糞肥的現象。
3.3 畜禽飼養的氣味擾民問題急需解決
畜禽養殖場(戶)靠近居民區,產生的異味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氣味擾民已成為群眾舉報的畜禽飼養污染重點問題。
4" 思路和對策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統籌財政資金,優先支持畜禽養殖場(戶)糞污處理設施的改建和設備的提檔升級,對建設漏縫板、蓄糞池、輸送管網,改進節水裝置、輸送帶清糞,購置發酵罐、干濕分離機、風干機、清糞車等設施、設備進行獎勵補貼。
4.2 明確糞污治理主體責任
一是加強宣傳和引導,告知養殖主體是畜禽糞污治理主體責任人,進一步規范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二是落實鎮級政府監管責任,加大日常巡查督查力度;三是推進農業農村部門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指導養殖場(戶)科學還田利用。
4.3 強化監管,嚴格控制飼養總量
強化監管、聯動推進,建成科學規范、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畜禽飼養秩序。落實以地定畜原則,嚴格控制各鎮區畝均耕地面積生豬存欄量不得超過0.8頭。嚴格要求養殖場(戶)按照飼養備案登記數量和糞污處理設施設備裝備配套數量,控制畜禽飼養總量,不得隨意增加飼養量。
4.4 強化引導,鼓勵轉型轉產
對飼養密集區、居民居住區等區域內的養殖場(戶)動員減產或勸退,引導有條件的場(戶)做好轉產,拆除內部飼養設施,發展食用菌、果蔬和花卉種植等生態高效農業,不得再從事畜禽飼養。鼓勵小散養殖場(戶)逐步退出畜牧行業。
4.5 強化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
在如東全縣形成區域化布局、標準化飼養、生態化利用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格局。鼓勵大型一體化畜禽生產企業落戶土地資源相對充裕的苴鎮、長沙和栟茶等沿海地區,支持擴能增量。加快推進全縣綠色轉型,著力構建畜牧業綠色發展新格局,重點在西部的岔河、馬塘、雙甸、豐利等傳統養殖鎮,深入開展畜禽生態健康養殖場(戶)建設,升級傳統養殖場(戶)。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內安排一定設施農用地,鼓勵引導配套建設生態循環型養殖場(戶)。
4.6 推廣糞污資源化利用新模式
積極推廣“戶用蓄糞池+田間蓄糞池+大田利用”、畜(豬)-沼(電)-糧(林果蔬)”生態循環、異位發酵床和分子膜發酵等利用模式。
4.7 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
按照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強化畜禽糞污處理中心和糞污清運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以鎮(區、街道)為區域單元的畜禽糞污收集、運輸、處理體系。
4.8 試點土壤改良與種草養羊相結合的新模式
如東縣靠近黃海,有豐富的濕地灘涂資源,但由于沿海灘涂鹽分較高,無法種植大田農作物。試點在重度鹽漬土(鹽含量≤10‰)的灘涂地上施用糞肥改良鹽堿地,同時種植耐堿性高的牧草飼養肉羊,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 姚麗華.如東縣畜禽養殖污染現狀分析及防治對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6):166,172.
[2] 錢徐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及養殖污染防治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3(10):19-21.
[3] 陳棟梁,劉云松,劉桂林.鶴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現狀及問題[J].中國畜牧業,202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