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特點,美陸軍根據自身實際,多采取行政上單獨編組,作戰時與有人機混編的方法,逐步向行政和作戰“常態混編”模式過渡。
美軍有人/無人機協同編組情況分析
基本情況
美陸軍主要用于協同作戰的無人機為MQ-1C型機和RQ-7型機,均配屬于陸軍戰斗航空旅。根據美陸軍2020年《陸軍航空兵條令》,每個戰斗航空旅配備MQ-1C型機和RQ-7型機。其中,MQ-1C型機直屬于戰斗航空旅,并被劃歸為師屬資產。當用作師屬資產時,MQ-1C型機執行戰場監視、區域偵察、對地攻擊、戰場毀傷評估和指揮控制支援等任務;當用于支援戰斗航空旅作戰時,MQ-1C型機執行單機種作戰行動,或與戰斗航空旅攻擊營和空中騎兵中隊下轄的AH-64型機組成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編組,以提升戰斗航空旅戰場偵察效率和戰場打擊縱深。RQ-7型機隸屬于空中騎兵中隊,除該型無人機外,中隊還下轄24架AH-64型機,該中隊有人/無人機協同編組協同執行火力偵察、對地攻擊和空中突擊等任務。
主要動因
目前,美軍用于協同有人機作戰的無人機大多是從已有無人機升級改造而來。由于列裝之初基本不需要與有人機協同,這些無人機部隊均單獨編組。隨著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的需求增加,美軍在保留無人機部隊行政單獨編組的同時,將其拆分成多個分遣隊,與相應的有人機混編形成作戰編組。如陸軍MQ-1C“灰鷹”無人機單獨組成建制連,在執行支援任務時以小隊形式與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混編。

雖然美軍有人/無人機部隊在行政上單獨編組,但美軍為有人/無人機機組人員制定了交叉培訓計劃。美陸軍 MQ-1C型機與AH-64型機部隊所屬人員訓練過程中均需要進行大量交叉培訓,此舉可使雙方互相熟悉戰機性能、運行模式、操作流程和后勤保養等內容,顯著提升協同作戰水平。
發展方向
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是美軍無人機發展的主要方向。當前,美軍正通過編制體制改革,逐步將老舊無人機單位整合至有人機部隊。如陸軍在歷次航空兵編制調整中,逐步將RQ-7“影子”無人機與AH-64型機混編。而新入役和在研無人機多圍繞協同作戰設計,通常直接編入有人機部隊。未來,除少數專門單獨執行任務的無人機外,多數無人機將與有人機實現“常態混編”。
當前我有人/無人機編組現狀
編組難融合
目前我無人化力量分散編配,按照現行的“作戰集群指揮機構-作戰群隊指揮機構-作戰分隊(平臺)”的指揮模式,無人機作戰力量主要存在“五難”:難統一實現作戰指揮、難統一組織作戰籌劃、難統一運用作戰力量、難統一指揮作戰行動、難統一調配作戰資源。
系統難融合
無人機裝備建設起步不一、設計理念不同、分頭負責研制,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導致技術體制不統一、兼容互通較難、體系不夠優化、架構也不夠靈活、往往關注于本系統作戰功能實現,沒考慮作戰全局態勢感知和指揮協同需要,數據格式不規范,軟件系統不兼容,制約了信息系統裝備一體化發展和給予網絡信息體系作戰能力的形成。部隊使用過程中也反映信息系統軟件“多張皮”“操作不暢”“功能冗余”“數據交互難”“資源消耗大”和“集成部署難”等問題。
未來發展趨勢
在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過程中,編組內有人機或者無人機的加入或退出、新增作戰使命或對原有任務進行調整等變化,使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的指揮體系結構也必須隨之動態變化。敏捷、柔性、魯棒的指揮體系結構對于高效完成協同作戰任務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聯合作戰要求,可采取以下方式對有人/無人機力量進行編組運用。
模塊融合式編組
模塊融合式編組,就是根據任務需求,抽組若干具有獨立遂行作戰任務能力的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功能模塊,以“積木搭配、模塊組合”的方式,編組成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功能優化的戰斗單元,根據任務需要,有選擇地將作戰模塊嵌入聯合戰役力量體系之中遂行作戰任務。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功能模塊融合式編組,是我軍聯合作戰的必然選擇,能夠較好地滿足戰術和戰役的“雙重”需要。功能模塊既要有獨立遂行任務的能力,又可根據需要隨機重組,從而克服目前戰斗力量在各自兵種體系內自成體系、難以形成整體合力的弊端。
動態重組式編組
動態重組式編組,就是在作戰過程中,根據作戰行動部署的動態變化和指揮需要,臨時編配組合有人/無人機戰斗力量,構成新的任務實體,遂行動態任務。動態重組式編組,既可根據作戰行動需要,按任務性質、行動空間編組,也可突破任務性質靈活編組。動態重組式編組,注重戰斗力量體系結構的多樣性和可變性,能夠較好地適應聯合作戰靈活可變的要求。
綜合一體式編組
綜合一體式編組,就是將分散在不同層次、隸屬不同建制、分布在不同空間的有人/無人力量,按照體系化要求,編組成功能多樣、結構合理、高度融合的有人/無人力量體系,協調一致行動。實施綜合一體式編組,可使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和不同空間的有人/無人力量之間相互協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結構耦合、功能完善的有人/無人戰斗體系,確保打擊效果整體聚優。
功能組合式編組
功能組合式編組,就是根據任務種類多樣化的要求,打破專業結構,將不同功能的有人/無人力量進行組合配置,編組成能獨立遂行任務的有人/無人戰斗力量。實施功能組合式編組,既能夠滿足不同用戶、不同層次作戰指揮的綜合性需求,又能實現業務功能上的集成融合,滿足指揮多元化需求,彌補單一力量編組功能上的缺陷。
編組作戰應把握的問題
網鏈同步
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編組內擔負不同任務的成員,根據其自身任務定位,明確信息收發需求,應當配備不同性能的數據通信設備。當前數據鏈技術的發展使得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編組內可實時進行數據交換。為了使有人機與無人機可以互相理解對方的行為和交互信息,有人機還需要具備將其轉化為預先定義的無人機可理解的指令集,此過程的反向操作同樣有益,也就是當前比較流行的一種人機交互技術。構建能融入“統一版”平臺的信息系統,形成完整閉合鏈路,打造具有無人化作戰特色的網鏈系統,實現基于一個系統、一個平臺、一張網、一張圖進行同步籌劃、同步指揮、同步控制。
高效協同
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的關鍵核心問題是如何合理分解作戰任務和優化配置作戰資源,以便快速、高效地達成作戰目標。第一步是指揮中心依據作戰目標,快速生成作戰任務,依托作戰輔助決策系統完成作戰任務分解,并將作戰任務下發至各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編組的指揮機(通常由編組內一架有人機擔任);第二步是指揮機利用作戰任務規劃系統對任務進行深度分解,形成可具體執行的子任務,并下發至協同作戰編組內各成員;第三步是編組內各成員領受任務后,按照規定的航路計劃,到達指定區域內執行偵察、電子對抗和協同攻擊等任務;第四步是編組內各成員將作戰任務的執行狀態反饋至指揮機,由指揮機評估總結編組作戰任務的執行情況,形成編組內共享作戰態勢,指揮中心評估總結整個作戰任務的執行情況。從而形成任務整體作戰態勢,實現有人機和無人機閉環式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