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鄉村出生,泥土里長大,從小受家人寵愛不習農活,但凡牽扯農耕的事,我都不會。但我熱愛寫作,喜歡讀書,腦子常常跟著思緒飛揚,不知不覺種下了作家夢。高中時期,寫下了幾篇現在看來很稚拙的習作,比如《理想》《我的大姐》。習作獲得老師的表揚,也得到同伴的肯定,伙伴都昵稱我是小才女,她們可不知我是志大才疏 ,徒有虛名。
兩年前,我任職于省城一家報社,肩負編輯工作。其間,由于工作需要,跑田間地頭,從農場到車間、坐長途走土路,本就弱小的身板被不同的交通工具顛簸,還要拖著一身疲累和決不服輸的心勁采集稿源。曾幾何時,為了采集好素材,不分晝夜地與各行各業的一線工作者并肩戰斗,醫務工作者手術我現場寫作,農民烈日當頭我也揮汗如雨。每當作品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認可時,那種無法掩飾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一天下來,雖又苦又累,但所取得的那份成就感是什么也無法代替,寒來暑往,累并快樂著,最深的感受是一個字“值”。
時光飛逝,因緣巧合,我現在受聘到時代報告雜志社工作,邂逅《奔流》,又遇到性情率真文字經驗豐富的資深編輯——山女老師,和她成為朋友之后,她對文字的摯愛,仿佛帶著田野露水的蓬勃盎然的生命之綠,原汁原味的文人本性,以及真善的同頻,讓我們相交之深,在她的感召下,我的文學夢又開始涌動,開始拿起了筆。
隨著對奔流團隊認識的加深,我知道有一大批河南著名作家,如李佩甫、劉慶邦、閻連科、喬葉、王劍冰等等,都是從這里起步并走向全國的。看到《奔流》復刊10周年征稿函,我腦海里閃現出這些文學界的前輩,他們奮斗文路的歷程,以及研修班里后續蓬勃的文學新生力量,我情難自已,雖筆力不逮,但也想表達一下心中感想。
現在的我,作為奔流團隊的一員,我不但有了很好的文學氛圍和學習環境,還有機會聆聽很有造詣的作家老師們的講課,耳濡目染,我想我的文學鑒賞力和寫作水平也一定會有所提高。愿《奔流》一直能激情抒寫時代,奔流不息。
徐靜
本科學歷,時代報告雜志社創聯部副主任。曾任某報編輯,參與編寫過《農村致富指南》、《科技110信息匯編》等書。在《青年月報》《當代文學作品選》等多種報刊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