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圪塔村,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緊靠大運公路和北同蒲鐵路,交通便利。全村共844人,常住人口為214人。現有總耕地面積4300畝,其中水澆地3564畝,旱地126畝,土地肥沃,地下煤炭資源豐富,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蝶變鄉村新華章
一片片晶瑩雪花從天空飄落,像柳絮,似鵝毛,如清純的百合花;又像蝴蝶似的翩翩起舞,一眨眼就落到地上;又像仙女散花紛紛揚揚落人人間,給房子穿上了銀裝。走進青圪塔村,一眼望去,或用石頭砌筑、或用紅磚堆砌而成的房屋錯落有致,干凈寬敞、皚皚白雪覆蓋的街道,不懼寒冷、高空作業的工作人員,倚墻而立、侃侃而談的幾位老人,一片悠然祥和景象。
青圪塔村,原名青龍鎮,西靠恢河,所臨公路、鐵路彎彎曲曲宛如一條龍,另有六家以木材為副業,生意興隆,供全村人生活富足,因此得名青龍鎮。后來,這幾家木材店運勢不暢,生意衰退,且因村東有四個大土倉,故改名為青圪塔村。
“現在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有了自來水,不用再辛辛苦苦從井里打水了,而且路面也硬化了,剝下的玉米粒進行晾曬時再也不會因為跟泥土混在一起還得反復用篩子篩,方便多了。”一位老大爺面帶笑容地講述著青圪塔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青圪塔村自2021年起,利用三年時間進行全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通過村集體自籌資金與國道改擴建工程占用土地補償款對村主干道、進戶小巷實施了上下水改造,道路硬化5千米,埋設自來水管道7600米,配套人畜飲水井2眼,安裝主干道、進戶小巷路燈70盞。全村在村內道路建設、環境綠化、村民生活等方面有了明顯改善,村民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自2021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他們思維敏捷,敢于創新,對村子里做出的大力改造切實給村民帶來了便利,使人們的生活與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真不愧是新時代鄉村振興帶頭人。”青圪塔村前任村支書王銀山同志滿懷感慨地講述著在年輕領導班子帶領下青圪塔村的巨變。
設施蔬菜促增收
穿過雪花消融后濕漉漉、筆直的公路,一座座覆蓋著厚厚棉被的大棚映入眼簾,中午溫度較高,棉被半掀,棚頂冒著一股股熱氣,似煙似霧。掀起門口棉門簾,穿過一條僅容一人通過、泥土砌筑如抗戰時的地道般小路,溫暖氣息撲面而來,一顆顆菜苗茁壯成長,郁郁蔥蔥,令人眼前一亮。
果蔬是群眾生活必需品,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是推動農業科技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青圪塔村緊跟國家政策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到目前為止,已建有大棚56座,1座大棚平均占地1畝,種有西紅柿、黃瓜、豆角、西葫蘆和茴子白等蔬菜,線下銷往朔州市區蔬菜批發市場。設施蔬菜給菜農帶來收益的同時,也為周邊人們解決了一定的就業問題,現已成為帶動青圪塔村經濟發展、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我們這棚里西紅柿一年種兩茬,選用普羅旺斯西紅柿苗,采用有機肥進行種植,雇用村民來這兒進行蔬菜的種植養護與采收工作,給村民帶來了一定收入。”負責大棚管理的技術員張良指著一顆顆綠意盎然的西紅柿苗講到。
喜看大棚排沃野,菜鄉處處盡朝暉。設施農業是一項高度集約化、高投入的農業產業,“菜籃子”既與民生緊密相關,也連著民心。據青圪塔村村主任蘇耀武講述,“新的一年,青圪塔村將在原有蔬菜大棚基礎上預計新建30座,加大村單一以糧為主的種植模式,采取以農帶副的種植一體化模式,大力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蘇耀武,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青圪塔村人,2021年擔任青圪塔村村主任。他是一名大專生,畢業于山西銀行學校(現為山西金融職業學院),所學專業為計算機專業。他有想法,有干勁,敢于創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蘇耀武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充分發揮自己的商業思維,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他致富后,不忘生他養他的青圪塔村,時常給村子里的老人送上一些米面糧油,用自己的行動回饋著父老鄉親。他心懷善良,時常照顧擺路邊攤的小商販,將他們過剩的農副產品買回去送給父老鄉親,既給收益低迷的小商販帶來了一定收入,也給村民送去一片心意,用真情與愛溫暖著鄉里鄉親。
致富不忘桑梓情
長期以來,蘇耀武的善意之舉切實讓鄉里鄉親感受到了真心實意,一絲絲甘醇沁入人們的心田,就這樣,2021年蘇耀武被村委會喊回村里,全票當選為青圪塔村村主任。他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造福村民,反哺家鄉。他一心為民,看著村里家家戶戶每日從井中打水,費時費力,夜間出行也沒有路燈照明,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踩得腳上滿是泥濘,跟村委會其他人商量后籌建資金為每家每戶引入自來水,修建了一個個路燈,將道路硬化,使整個村子煥然一新。
他在改造村子的同時,不忘加強村民精神文明建設,時時不忘傾聽人們的心聲,自掏腰包請來著名晉劇演員來給人們唱戲,盡自己的力量滿足著街坊鄰里的愿望。他堅信黨的政策切實為民,深入了解“千萬工程”,計劃2024年進一步進行村里道路改造,增設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與文化廣場,打造一個宜居康養的和美鄉村。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理論引領新實踐。蘇耀武滿懷信心地講到,“我們村兩委領導班子一定會緊跟黨的政策,俯下身子、靜心思考、切實為民,帶動村子發展,爭取給全體村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