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兩岸事務交流中心副主任委員
美國拜登政府亞太副助卿馬克·蘭博特(MarkLambert),最近又再度挑起了當年有關聯合國大會中國代表權的第2758號決議案問題,這已經是美國相關的政客在短短三年內第三次意圖做歷史的翻案文章了;前兩個分別是前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與在美國臺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女士。
令人擔憂的是,美方一再曲解聯大在1971年所通過2758決議案,然後再在這個曲解的條件下做文章,卻是與民進黨政府的分離主義路線若合符節,這背後的意含怎可能是「要有一個穩定的臺海局勢」?
美國政客接二連三歪曲2758號決議
美國人現下提出的說法是,「當年的2758號決議案並沒有為一中原則背書」,但美國政客們所不敢明說的是:當年,也就是從1950年代到1971年通過該決議案前的整個國際社會在冷戰初期的時空背景結構,(尤其是)在亞太地區就是奠基於一個中國原則上;而所爭者只是兩岸政府「誰來代表這一個中國」的代表權問題而已。而在國際社會的認知中,這「一個中國」於1971年前是由臺北代表,1971年後則是由北京代表,差別僅此而已。當時的兩岸暨國際社會均認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2758號決議把「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代表權」明確而合法地由臺北讓渡給了北京,也就是大陸對國際社會常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法理依據和原因。
其次,為支持臺灣目前的「臺獨」分裂勢力,在美國的新論調中,主張各國與「臺灣」的關係並不在2758決議案中,歪曲與扭曲歷史事實的嘴臉由此可見一斑。這不知道是開的什麼國際玩笑,這個說法是非常不明智和危險的。因為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臺要求(開羅宣言並被美國國務院錄在1969出版的「美國契約與國際協議」中),並且是美國總統的公開宣示。哈里·S·杜魯門(Harry S. Truman)總統早就在(韓戰未爆發前)1950年1月5日上午的記者會中,公開表示,「為實踐上述各項宣言(指「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臺灣即由蔣介石元帥受降。過去四年來,美國及其它盟國亦承認中國對該島所行使的權力」。
同天下午,彼時的美國國務卿艾其遜(Dean GooderhamAcheson)也在記者會中再度聞釋杜魯門總統的説法——「中國管理臺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所未就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所未發生過疑問。當臺灣成為中國的一省時,無人發出法律上的疑問。因為都認為那是依據既有的承諾。」「美國對此立場堅定,絕不會因為任何律師的發言而動搖。這就是美國的立場。」
這個説法迄今都還在美國務院的公報(bulletin)中。
歪曲歷史無需常識
不只是公開的聲明而已,在現己解密的美國國務院檔案(Foreign Relations of theUnitedStates FRUS)中,在1950年的第六卷:東亞與太平洋(VolumeVIEast Asia and Pacific )第259頁中,艾其遜在一份「有關臺灣問題」的密件備忘錄中明指,「我其次審視了臺灣問題(Formosanquestion)的歴史,指出,臺灣基本上是中國的領土··而且對中國擁有該一島嶼固有權利的承認,經由開羅與波茨坦宣言而再確認。」最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卷的第264頁,美國國務院解密檔案的編輯,再用「編者注」的方式,把杜魯門和艾其遜的說法與出處,再復述一次。美國人恐怕要先學學尊重自己的歷史與承諾。
臺灣既已歸還中國,各國與「臺灣」又是什麼關係?
馬克·蘭博特(Mark Lambert) 的第三個主張是,「2758號決議案並不是聯合國對臺灣的最終政治地位立場」。令人好奇的是,這個甚至是違反美國所承認的歷史事實的主張,不知出自何處?「臺灣」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個歷史事實與主張是不會因爲美國政客對歷史的歪曲與扭曲而被改變的。
「2758號決議案並不是聯合國對臺灣的最終政治地位立場」,就如同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並不是聯合國對夏威夷的最終政治地位立場一樣的。
美國人為了美國的利益,從「承認」與「接受」「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到歪曲2758號決議案,公然為「臺獨」分裂勢力壯膽,以及偷偷摸摸的支持「臺獨」以對抗中國大陸,在國格上就已經破產了。馬克·蘭博特(Mark Lambert)既然以堂堂的副助理國務卿身份提出2758號決議案「問題」,足以代表和説明美國的對華政策已經發生改變,既然如此,美國為何又不乾脆在聯合國提出議案,讓聯合國大會更加清楚地看清美國這一主張背後的真正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