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深企管顧問
吳老師,我爸爸留給我的根本就是爛攤子,我該怎麼辦?」X企業二代跟我求救。
我當然知道他說的爛攤子是怎麼回事,但是我也不可以隨之起舞去負面批評人家的內務;我告訴這位二代:「你爸爸當初創業的時機比你現在遭遇到的環境還惡劣好幾倍,那才是爛攤子!你要迎接挑戰?還是要投降?你自己決定囉!」
我在大陸輔導臺商二代接班時,看過跟X企業幾乎一樣的案例有數十個,因為國家政策問題及國際產業環境問題的改變,導致了原本順風順水的經營態勢完全變了樣,有的老企業一蹶不振,不是選擇退出市場,就是茍延殘喘在拖著老命等候老天安排下一步。
目前,大部分的一代臺商大都已選擇退休或是垂簾聽政,我覺得一代企業家們應該要完全認命自己已經遠離20世紀,現在也已不是剛邁入21世紀,而是2024年,這是完全不同於你們在1990年代的經營背景;老哥!人生舞臺不同了啦!
經營企業分四等
記得我在三十年以前輔導企業時常講的一段話,至今仍然鏗鏘有力!四流的企業靠自有資金賺錢,三流的企業靠銀行賺錢,二流的企業靠大眾資金賺錢,一流的企業靠時機賺錢。若我說的太直白肯定會得罪很多腳踏實地開疆闢土的老廠,但是我若不說,又會害很多現在進退兩難老廠,因爲他們面對時代的十字路口,還不知何去何從。
我與一位二代開會時,他說自己要縮減老爸的工廠規模,但絕對不可收,因為這是企業的老根,要利用家族的百年招牌來讓員工信任與尊敬,這就是企業之魂;但是他非常清楚這家老廠很難有大獲利,並認真地說,這家企業已是不符合經營績效的老母雞,既生不了蛋,殺了也不好吃。
我最近輔導的很多二代接班,主要在指導二代做「企業轉型」,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重新盤點企業的優劣強弱「SWOT分析」,哪些劣勢項目要完全「斷尾求生、認賠殺出」,哪些弱勢項目要「修整與加固」,哪些優勢項目要「擴充與強化」,哪些強勢項目要「提高形象與高度的影響力」。
會經的輝煌焉何不再
我看過很多賺錢的知名大企業在後來突然陰溝禮翻船,這些曾經的風雲企業老板,有的破産、有的入獄,我常常會問一些企業家:「你們研究過他們倒的原因嗎?」老實説,很少人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甚至都不認為自己也會這様。對呀!誰會想碰到這種?於是就不要説也不會去想,這叫作舵烏心態!或者説不懂得居安思危。正因為不能勇敢警惕自己,不知道哪一天自己也不小心就重蹈覆。
我除了輔導二代經營策略,我也教育二代最重要的課題是經營企業的「人品與人格」,因為探討一家企業之所以走向覆滅的關鍵原因,追根究底,往往不是經營策略出問題,而是企業家本身在「思想上、人品及人格上」先走偏了,然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與法策。
我舉實例,原本經營績效還不錯的N企業在二代接班之後,二代聽從了昏臣的纔言,開始裁退他認為沒有績效的老臣。殊不知,這些老臣看似沒有幫助,但卻是鎮企基石。幾位老臣離開後,企業的經銷商紛紛跟著老臣出走;主管們發現資深主管被公司「用完即丟」,産生寒蟬效應,向心力大受影響,於是如同骨牌開始陸續崩倒,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人對了,事就對了。這句話需要企二代警惕。你若是人格不端正,就算你諗到企管博士也沒有用;你的思想決定你要認識誰,你認識誰之後,你相信了誰,然後你做了什麼重大的決定。
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嚴重
老闆,你可知道「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嚴重」?世間事要用善良的心念去當依據,投資策略也是,請用正念去想。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只有賺錢嗎?你可想過你幫助誰了?幫助多少人?你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有多少?這些問題都先思考好了,你再去做,就會發現大家都會支持你,然後你也會因此而賺到錢。
經營企業也是一種於人生經營的課題,很深奧,但很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