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上海轉型金融發展路徑與政策建議研究

2024-01-01 00:00:00李海棠吳蒙周馮琦
上海經濟 2024年3期

[摘要] 轉型金融主要致力于對碳密集產業低碳轉型提供資金支持。由于碳密集產業仍是上海及中國碳排放的重要來源、其低碳轉型缺乏明確指引和資金支持、且轉型風險極易傳遞至金融系統,亟需上海在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同時,大力發展轉型金融,為上海和全國城市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雖然上海轉型金融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規制措施、促進機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仍面臨一定挑戰。建議上海建立整合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高碳企業、社會公眾以及國家智庫等多方主體資源的、協同創新的轉型金融發展路徑。同時,注重完善轉型金融標準、信息披露、稅收懲罰等規制型政策工具,積極部署轉型金融產品創新與激勵等促進型政策工具,大力推動信息平臺、浦東示范先行、公正轉型等其他保障型政策工具的建立和完善,以引導社會資金向轉型金融傾斜,進而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健康發展。

[關鍵詞] 轉型金融;綠色金融;政策建議;上海

[中圖分類號] F027 F12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211(2024)03-0075-16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無論完善以轉型金融為突破口的綠色金融體系,還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其本質都是服務于實體經濟。通過轉型金融賦能碳密集行業綠色轉型,能夠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匯聚強大動力。我國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碳金融等為主要內容的、內涵豐富的綠色金融體系,但是傳統的綠色金融大多支持新能源和節能減排相關的純綠或接近純綠的經濟活動,對于積極部署低碳轉型的煤電、鋼鐵、水泥等傳統的高碳行業而言,綠色金融所支持的產業和項目目錄對碳密集行業低碳轉型類經濟活動的接受度和容納范圍亟待拓展。轉型金融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補充,旨在通過引導銀行、保險機構、交易所等金融機構對高碳行業低碳轉型提供重要支持,進而推動高碳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助力形成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上海在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同時,也更加重視轉型金融的發展與完善。2022年06月,出臺《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明確規定“為碳密集型、高環境風險的項目或者市場主體向低碳、零碳排放轉型提供金融服務”。2024年1月1日生效的《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將水上運輸、黑色金屬冶煉等六大行業納入首批上海轉型金融目錄支持行業。上海著力以轉型金融為突破口,彌補綠色金融對高碳產業轉型支持的不足,進而擴充綠色金融市場規模、激發綠色金融市場活力、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擴大綠色金融國際影響力,以形成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在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接”功能。同時,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擁有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完備、綠色科技和產業基礎雄厚、綠色金融保障體系完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影響力不斷提升等優勢,也為轉型金融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因此,轉型金融和綠色金融相互協同,可更好地助力上海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雖然轉型金融主要起源于一些國際組織的推動,發展時間較短,但是學術界已對其展開諸多研究和討論,學者們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研究:一是通過分析轉型金融的背景、意義與現實挑戰(Caldecott, 2022;王遙等,2022;徐洪峰和伊磊,2023;劉瑤等,2023),在比較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馬俊,2022;顧寶志等,2023;熊禮慧等,2023),對轉型金融管理框架和發展路徑提出政策建議(王博璐和陸文欽,2021;王韌,2022;蘭梓睿,2023;王遙和張廣逍,2024);二是從不同學科、不同主體視角分析轉型金融對雙碳目標的推動作用,有通過經濟學理論、以轉型金融與碳市場調節為視角分析轉型金融對企業碳減排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義(魏天磊和汪惠青,2023;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課題組和白鶴祥,2023;丁攀等,2023),也有從法學視角,探討轉型金融標準的法治轉型、ESG信息披露范式轉型、轉型金融法律框架構建以及提出將轉型金融納入地方立法的建議(陳波,2024;葉榅平,2023;吳江羽,2023;錢瑾,2022),還有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視角探討轉型金融及其信息披露的相關完善建議(陸岷峰,2022;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研究課題組和殷紅,2023);三是從轉型金融的具體要素出發,探討轉型金融關鍵績效指標的構建、可持續發展債券等產品創新、方法界定等更加微觀層面的內容(馬俊等,2023;李瑞杰和王燦,2024;Gregor et al.,2024;何起東等,2024)。

盡管目前研究較為廣泛,但是鮮有較為成熟的轉型金融地方實踐的研究(解洪文等,2023;陳彬等,2023)。當前,上海正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迫切需要大力發展轉型金融,為上海和全國城市綠色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為超大城市轉型金融發展提供“上海樣板”和“中國方案”。本文旨在厘清轉型金融內涵的基礎上,闡明上海轉型金融發展的必要性、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進而提出“政府部門頂層設計+金融機構產品創新+高碳企業減污降碳+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國家智庫溝通反饋”的上海轉型金融發展路徑,以及對轉型金融規制型政策工具、促進型政策工具和其他保障型政策工具的完善建議。

一、轉型金融的內涵及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轉型金融雖與綠色金融在一定范圍內有所重疊,但仍與綠色金融顯著不同。綠色金融主要支持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純綠”項目的開展,轉型金融主要為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提供金融服務。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要環節。這些傳統行業體量大,是我國目前GDP的重要貢獻因素,轉型活動往往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支持。但由于當前轉型金融尚缺乏明確制度指引,因此高碳企業的轉型活動很難得到有效支持,從而對雙碳目標的達成形成一定制約。

(一)轉型金融的概念與特征

轉型金融,是指通過金融手段支持高碳行業向低碳、零碳轉型,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綠色轉型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對于轉型金融的定義,雖然諸多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以及各大金融機構都對其進行了明確規定,但是目前尚未取得共識。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最早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2019年3月提出,指服務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經濟轉型的融資活動;2020年3月,歐盟在《可持續金融分類法案》中將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概念進行區分;2020年9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和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分別發布關于轉型金融的報告和指南,均強調“為應對氣候變化”,將轉型金融概念限定為金融支持氣候相關的綠色低碳轉型。2022年《G20轉型金融框架》將轉型金融定義為對符合以下三個特征的經濟活動提供金融服務:一是符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指引,二是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三是支持實現凈零排放及適應氣候變化。此外,諸多國際社會組織、政府機構以及國內外金融機構專門針對轉型金融出臺相關文件,并對其概念和范圍進行界定(見表1)。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湖州、重慶、天津、河北五地分別出臺了地方轉型金融目錄或標準。從覆蓋范圍來看,以上地方轉型金融標準的覆蓋行業有所重疊,大多以傳統制造業為主(鋼鐵、化工)。其中,上海制定《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將水上運輸等六大行業納入首批轉型金融目錄支持行業(見表1),這六大行業的碳排放量超過上海全市的一半以上(陸敏,2024),其實踐將有助于上海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推動全市綠色低碳轉型。

某具體經濟活動雖然會造成溫室氣體排放,但該排放水平符合當前行業內的最佳實踐且不妨礙低碳替代品的開發和部署,以及考慮到碳密集型資產的經濟壽命,不會導致鎖定這類資產;而扶持類項目要求可以直接幫助其他主體為實現環境目標做出實質性貢獻。轉型部分將每三年評估一次,并逐步趨于嚴格。

雖然轉型金融的概念尚未達成一致,但根據國際社會組織、各國政府機構以及國內外金融機構對轉型金融的定義,可分析得出轉型金融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轉型金融更加關注減排雄心。轉型金融重點關注經濟實體、資產組合或特定經濟活動如何從當前較高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轉變到與《巴黎協定》目標相稱的排放水平。轉型金融不支持“一切照常”(business-as-usual)情景,而是支持那些致力于進行深刻徹底轉型的經濟活動。就我國而言,轉型金融支持的經濟活動,一定是符合“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并對生態環境或者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具有顯著效益的活動(種高雅,2021)。二是轉型金融工具更具創新性。由于轉型金融支持的經濟活動并不意味著當前的活動是綠色或低碳的,而是高碳經濟活動隨著時間推移向綠色轉變的過程。因此,轉型金融工具的設計需基于動態技術路徑標準。例如,燃煤發電企業實施低碳轉型,需要把減碳效果作為貸后評價的關鍵指標,同時資金成本要與轉型效果掛鉤,而傳統的綠色金融工具很少采用這種做法(馬俊等,2023)。三是轉型金融信息披露更為嚴格。轉型活動應符合可衡量、可報告、可核查三個原則(王韌,2022)。可衡量是指轉型金融支持對象提出的轉型目標必須是具體、可量化的,不能空洞抽象;可報告是指轉型金融支持對象需要對轉型資金的使用和轉型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有計劃、按階段地披露與報告,避免出現“假轉型”或“漂綠”風險;可核查是指轉型金融支持對象的轉型情況要經過第三方機構核查與驗證,以確保轉型目標順利實現。

(二)轉型金融的內涵與外延

轉型金融相關理論與實踐在全球范圍內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被廣泛認可和推廣的定義或標準。但是轉型金融與可持續金融、綠色金融存在一定聯系,討論轉型金融的概念和內容,有必要闡述其與相似概念的關系。

1. 可持續金融與轉型金融

可持續金融的含義隨時間推移而演變。回顧其發展初期,大致可以追溯到ESG概念的興起,可持續金融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金融體系應將可持續發展考慮納入投資決策,以更好地反映環境和其他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因素(Migliorelli,2021)。2021年,歐盟委員會將可持續金融定義為在金融和投資決策中考慮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的不斷發展的過程(歐盟委員會,2021)。但是該定義僅限于ESG因素,可持續金融還需要一個更廣泛、更具包容性的定義來說明如何體現整體的可持續性。因此,諸多學者建議,可持續金融應涵蓋使金融可持續并有助于可持續發展的所有活動和因素。這一定義補充了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眾多目標,例如歐盟委員會的ESG和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許多國家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可持續政策目標,例如氣候融資、ESG信息披露、綠色債券和社會責任投資等所有這些都可以包含在可持續金融的總體定義中(Widyawati,2020;Rizzello,2020)。可持續金融建立在全社會金融資源合理并有效配置的基礎之上,其時間跨度更長、覆蓋范圍更廣。因此,轉型金融從屬于可持續金融,可持續金融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同樣適用于轉型金融(趙越和陸岷峰,2022)。

2. 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

國內外關于綠色金融的體系構建已相當完善。從支持對象來看,綠色金融支持的范疇為各種綠色目錄,大多數高碳行業的轉型活動并未被納入其中(李海棠,2021;劉瑤等,2023)。例如,2024年2月新修訂形成的《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以下簡稱“2024版《目錄》”),與2019年《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相比,雖然目錄名稱由“綠色產業指導目錄”調整為“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并且納入了低碳轉型相關產業(見表2),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相互銜接。但是僅從轉型金融的支持對象來看,2024版《目錄》規定的低碳轉型產業主要包括重點工業行業和能源低碳轉型兩大類,對于涵蓋范圍較廣的碳密集行業而言,綠色轉型活動的支持對象仍有待進一步擴充和完善。

又如,2021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雖然實現了各類綠色債券的統一,但是卻刪除了屬于轉型經濟活動的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的相關類別;再如,2022年7月,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發布《中國綠色債券原則》,雖然統一了中國綠色債券管理規范,但為了和國際規則保持一致,卻明確要求募集資金100%用于綠色領域。以上規定致使尚屬于轉型過程的碳密集行業較難獲得綠色債券支持。但需說明的是,盡管2024版《目錄》尚存一定完善空間,但是已為碳密集行業綠色轉型提供重要指引,綠色債券相關支持目錄也應在此價值目標的引領下,做出相應修改完善。

總體而言,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主要有以下三點區別。一是支持對象不同,綠色金融具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和分類(王瑤和張廣逍,2024),所投資的對象主要是符合《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或《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標準的“純綠”項目1。而轉型金融支持的主要是能源、建筑、交通、工業等碳密集型行業在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提升電氣化滲透率等方面的低碳轉型、且有階段性減排貢獻的經濟活動(見表3)。二是支持類型不同。綠色金融的支持類型主要是符合《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的具體項目,許多高碳企業即使擁有可行的低碳轉型方案,也不屬于綠色金融支持的范疇。而轉型金融主要服務于企業主體或經濟活動的整體轉型。例如山西晉控電力低碳轉型,其轉型金融服務于整個企業在實現碳中和目標全過程中的融資需求,具體包括在2022—2030年之間通過可持續掛鉤債券、商業銀行轉型貸款等多種融資工具對煤電改造、擴大光伏發電、擴大風能發電以及發展儲能等多種轉型路徑的持續性金融支持。三是評估標準不同,綠色金融關注項目當前是否為“綠色”屬性的靜態標準,而轉型金融關注主體或項目能否從“棕色”逐步向綠色低碳轉變的動態標準。同時,綠色金融支持的項目其認定標準一般較為固定,而轉型金融支持的企業轉型周期較長,其轉型階段會根據轉型路徑有所改變,轉型金融標準也隨之動態調整,而非一成不變。另外,就評估方法而言,綠色金融會根據相關目錄進行定性評估,而轉型金融由于其標準的動態性,導致其評估方法也需通過設定低碳轉型基準值及目標區間等指標進行定量評估(徐洪峰和伊磊,2023)。因此,相對于綠色金融,轉型金融主要涉及煤炭、鋼鐵、水泥等碳密集行業,并為其綠色低碳轉型提供資金支持。

綜上,轉型金融是綠色金融的有效補充,二者在部分碳密集產業的節能技改、能效提升、循環發展等方面存在一定交集。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從屬于可持續金融范疇,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主要關注環境(E)績效和表現,可持續金融除關注環境(E)影響之外,更關注社會(S)和治理(G)維度,如消除貧困、社會公正、增加就業等目標(見圖1)。

二、上海轉型金融發展的必要性及面臨的挑戰

推動全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是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舉措。轉型金融為推進鋼鐵、石化化工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以及金山、寶山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提供重要資金支持,以更好地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上海發展轉型金融的必要性

轉型金融發展有助于推進上海“南北轉型”戰略及雙碳目標實現。2022年7月,上海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南北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及支持政策》,明確提出要“錨定雙碳目標,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轉型金融作為推動上海“南北轉型”的重要工具,可通過多措并舉的市場機制實現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將資金、技術等引至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助力傳統及高碳產業綠色轉型,推進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1.碳密集產業仍是上海及中國碳排放的重要來源

就我國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現實需求而言,通過轉型金融重點推動石油、化工、水泥、煤炭、鋼鐵等高碳行業轉型尤為重要,因為以上行業都具有較高的排放量。以鋼鐵行業為例,作為我國工業的支柱性行業(約占我國GDP總量5%),鋼鐵行業體量十分龐大,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10億噸,占全球一半產量。同時鋼鐵行業也是碳排放大戶,據統計,我國鋼鐵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國各行業的14%,僅次于電力行業。此外,交通、建筑、水泥、化工等行業碳排放量也占較高比例(見圖2)。因此,推動以上碳密集行業低碳轉型意義重大。

此外,從能源角度看,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和間歇性特征,決定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化石能源仍將是我國的保障性能源。因此,逐步有序推動高碳行業降碳轉型關系到碳達峰目標的實現,也關系經濟發展和能源供給的安全和穩定。根據測算,為達到雙碳目標,到2060年,占全國碳排放總量85%以上的七大高碳產業的投資資金累計需求為139萬億左右,其中電力、交通運輸、建筑等行業資金需求量最大(圖3)。雖然我國綠色金融已取得長足發展,但不論是從相關政策導向還是從市場實踐來看,綠色金融都無法滿足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融資需求,亟需構建新的投融資框架來緩解轉型過程中融資難問題。近年來,雖然上海城市電氣化水平有所提升,但城市能源結構仍以煤炭和石油為主,交通、工業、建筑仍是上海重點耗能領域(見圖4)。加快推動上海鋼鐵、石化等高碳企業低碳轉型是實現上海雙碳目標的重要環節。

2.碳密集產業低碳轉型缺乏明確指引和資金支持

除前文提到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綠色債券原則》之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也是引導社會投資方向、指導政府管理投資項目,制定實施財稅、土地和進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據。為適應產業發展新形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3年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修訂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已于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同時廢止]。無論是2019舊版本,還是2024年新版本,國家層面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都分為鼓勵、限制、淘汰三大類別。盡管2024年版本對鼓勵類條目有所減少,但只是對統一類型條目進行歸類整合,以使鼓勵方向更加聚焦、鼓勵事項總體保持穩定。對于鼓勵類投資項目,該指導目錄規定對鼓勵類投資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和其他優惠政策。鼓勵類目錄對電力、鋼鐵、建筑等高碳行業的技術設備升級、綜合利用等作出明確規定,一定程度上對轉型金融發展提供了一定政策依據。

上海為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的規定,于2020年5月印發《上海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限制和淘汰類(2020年版)》,其中,電力、鋼鐵、化工等高碳行業均為限制和淘汰類產業,而對碳密集行業低碳轉型的鼓勵類產業目錄付之闕如。由于對高碳企業綠色轉型相關鼓勵性政策和資金支持的不足,不僅對本市碳密集企業綠色轉型帶來一定影響,還會使以上企業被迫轉移或破產,一定程度上危及整個產業鏈及社會穩定。目前,上海亟需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的規定,更新和制定符合本市實際的產業指導目錄。另外,盡管上海已制定《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確定了六大行業及其各細分行業下具體生產環節的低碳轉型路徑,并針對轉型主體的信息披露提出了分級披露原則,但是該標準目錄仍然面臨如何落地以及覆蓋范圍如何動態調整和有序擴容的挑戰。

3.碳密集產業面臨的轉型風險極易引發金融風險

盡管目前傳統高碳行業存在碳排放密集的問題,但長遠來看,這些產業仍然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比如電力、鋼鐵等行業,其作為減排潛力較大、碳減排任務較重的領域,在低碳轉型技術升級等方面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是,如若傳統高碳行業低碳轉型得不到金融支持,致使其長期維持高碳運行。不僅會增加碳排放,且會引起一系列轉型風險。例如,高碳企業在低碳轉型中資金鏈斷裂,將引發企業破產、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并致使企業無法償還與轉型相關的貸款,從而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引發金融風險。即,碳密集產業在低碳轉型過程中可能催生擱淺資產(舒浩等,2023;Rozenberg et al., 2020)。這主要是由于當前國內外氣候政策以及綠色轉型緊迫性,使得相關企業的信貸條件受到一定限制,而金融機構可能在此之前已持有轉型企業的貸款、債券、股權等,有些金融機構為降低自身風險便選擇從高碳行業撤資,這又加劇高碳行業融資難度,致其市值下降,形成惡性循環(Delis,2024)。同時,與高碳企業有債權債務關系的利益相關方,也會受到該轉型風險的波及,這種轉型風險通過資產關系網絡傳遞至金融系統,進而對金融穩定性造成一定沖擊(Olovsson,2018;Battiston,2017;王瑤和張廣逍,2024)。

(二)上海轉型金融發展面臨的挑戰

雖然上海綠色金融發展具有要素種類齊全、市場不斷開放、金融機構集聚、金融創新持續推進等方面的優勢,上海轉型金融發展也在標準目錄制定、信息披露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上海轉型金融在規制措施、促進機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

1.轉型金融發展規制措施有待完善

第一,轉型金融標準亟待落地執行。與綠色金融標準類似,轉型金融分類標準通過建立轉型經濟活動清單,為高碳實體和項目低碳轉型提供全面指引,將有限的政策和資金引至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以下簡稱《目錄》)共納入了航空運輸業、汽車制造業、水上運輸業、石油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六大行業,并明確了該六大行業下所包含的具體細分行業,涵蓋了上海本地的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這些高碳產業的轉型發展對上海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目錄》參考了各行業相關標準文件,明確了各細分行業下具體生產環節的低碳轉型路徑。例如,針對航空運輸業和水上運輸業,《目錄》進一步明確了各個種類的船只、碼頭、飛行器和機場的降碳路徑,降碳途徑主要包括工藝能效提升、能源替代、設計改進和技術優化、管理效能優化等方面。但是該《目錄》仍有待通過更為具體的落地標準與實施細則,確保其執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轉型金融信息披露仍需加強。轉型金融信息披露是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內容,不僅能約束高碳企業碳排放行為,還能助力金融機構甄別轉型項目,降低融資風險(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研究課題組和殷紅,2023)。由于轉型金融的界定及考核標準都更加注重動態過程,也涉及更多量化指標、基準值以及不同階段的相關報告,其數據獲取、分析以及核查的難度和專業性較高,進而對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的內容及范圍也提出更高要求。《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的一大創新點在于提出了分級信息披露要求。根據披露內容完整度和可核實性,分為I、II、III三個披露等級。轉型主體在申請融資支持時,可根據企業規模、披露能力、融資額度等因素自行選擇或與金融機構協商確定相匹配的披露等級。雖然該分級信息披露要求提升了轉型金融的實操性,但是在披露內容、披露頻次以及披露的強制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2.轉型金融發展促進機制有待加強

第一,轉型金融產品創新亟需豐富。轉型金融產品,包括轉型債券、轉型貸款、轉型基金以及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等,旨在促進實體經濟變革,實現電力和供熱、重工業、運輸、制造、建筑、土地使用或房地產等碳密集領域全面脫碳的金融產品(Gregor et al.,2024;Caldecott; 2020)。2019年6月,法國安盛集團宣布推出其第一個轉型金融工具,以支持碳密集產業綠色轉型。法國銀行將產業轉型進程分為四段:深棕色、淺棕色、淺綠色、深綠色。轉型債券即是溫室氣體排放量高的行業——“棕色產業”的一種新資產類別。轉型債券主要適用于有融資需求且以減少其產品和服務的碳足跡為目標的高碳企業(吳江羽,2023)。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不限定募集資金用途,其條款和關鍵績效指標和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掛鉤,并視績效達成情況實施利率調整、贖回等獎懲機制,以激勵經濟主體以更大的雄心進行實質性減排。雖然上海已有一些轉型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信貸等在內的轉型金融產品,但多數尚停留在“首單效應”,有待規模化推廣,且轉型基金、信托、保險等產品創新有限;同時,有待探索和開發更多符合上海產業結構、融資主體特征、且具有可推廣性的轉型金融產品“上海方案”。

第二,轉型金融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為充分調動市場積極性,完善的轉型金融獎懲機制,可以激勵更多市場主體進行實質性的綠色低碳轉型活動,也可以促使政府、市場、企業之間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轉型金融發展。轉型金融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利率、財政及價格機制。例如,可根據企業或經濟主體轉型目標的實現情況,采取提高或降低利率的利率控制型機制、加大或減少補貼的財政型機制以及浮動票面利率的價格型機制。盡管《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上海銀行業保險業“十四五”期間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行動方案》均已明確規定,有關部門應強化綠色金融業績考核管理、建立綠色企業評價機制。但目前,仍缺乏微觀層面的實施細則,監管機構、政府部門及金融機構內部也缺乏對轉型金融的支持和激勵機制。

3.轉型金融其他保障措施亟待健全

第一,轉型金融數據分享面臨困境。轉型金融由于其標準與考核指標的動態性,以及數據報告的復雜性,使其對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的需求也更高。但是目前由于各部門碳排放統計核算標準與口徑的不一致,導致碳排放相關信息分散于不同部門,其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企業環境權益資產、碳排放等相關信息分別掌握在發展改革、生態環境和統計等不同部門,加之碳排放信息平臺共享機制的不完善,導致金融機構與轉型企業之間存在信息差,其轉型金融供需難以及時、有效對接。

第二,公正轉型保障機制亟待建立。轉型金融只有在公正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只有所有人在轉型中都不掉隊,轉型金融才算實現了其應有的價值。公正轉型不僅需要通過融資來減緩氣候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還需要通過融資來確保經濟和社會有能力適應沖擊,并得到恢復。因此,應在轉型金融中嵌入公正轉型理念,鼓勵企業主動預見和減緩轉型帶來的風險,面對無法避免的風險,應采取積極措施將風險降至可接受范圍。但就目前而言,上海對于高碳企業綠色轉型的保障機制仍有待完善。

三、上海轉型金融發展路徑及政策建議

目前上海乃至全國轉型金融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針對上海轉型金融面臨的諸多挑戰,亟需政府、金融機構、高碳企業、社會公眾以及國家智庫等多方主體協同建立轉型金融發展路徑,同時在規制型政策工具、促進性政策工具和其他保障型政策工具方面對轉型金融加大支持力度,以引導社會資金在一定范圍內流向轉型金融。

(一)上海轉型金融發展的主要路徑

通過轉型金融政策與產品體系的建立,提升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能級,是上海轉型金融發展的主要目標。就發展思路而言,可考慮從項目和行業兩端發力,制定轉型金融路線圖和主要政策框架。同時,上海轉型金融發展的主要路徑可設計為:“政府部門頂層設計+金融機構產品創新+高碳企業減污降碳+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國家智庫溝通反饋”的多方主體參與的轉型金融閉環機制(如圖5)。具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政府部門宏觀制定轉型金融頂層架構,包括轉型金融實施原則、設計標準、評價體系、信息披露等制度的整體設計;二是金融機構推動轉型金融產品創新和數字技術的應用,以適配碳密集企業的轉型金融需求;三是高碳企業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綠色轉型模式,加強轉型技術創新,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布局,建立公開透明的披露機制,積極尋求轉型金融支持;四是社會公眾提升公眾參與意識,及時了解轉型金融信息披露情況,對轉型金融產品予以關注和支持,使更多社會資金流向轉型金融項目;五是以上海社會科學院等為主的國家高端智庫應當主動發揮其轉型金融政策制定與高碳企業轉型需求之間的溝融反饋作用,推動轉型金融相關法規政策更好地落地執行。

(二)上海轉型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1.完善轉型金融規制型政策工具

第一,細化與落地轉型金融標準目錄。一是產業主管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亟需進一步推出差異化激勵辦法引導企業轉型,金融監管部門可推出專項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并研究將轉型金融納入評價體系。二是地方政府可根據不同行業情況,制定更為具體的落地標準與實施細則,明確轉型主體和項目資金支持方式、支持力度和要求等,確保《目錄》實施的有效性。三是目錄應當具有一定靈活性,可根據產業發展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相關內容,避免阻礙可能的轉型路徑;四是建立轉型企業庫、轉型項目庫,與正在建立中的綠色項目庫銜接,并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對目錄進行動態調整與覆蓋范圍的適當擴容。

第二,完善轉型金融信息披露。一是分階段、分領域提高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可以根據我國碳市場發展情況,逐步有序地在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碳密集型重點企業、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中分階段實施碳信息的強制披露制度。二是適當增加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的內容與頻次。對于轉型金融產品發行企業而言,除了碳排放、碳強度、碳足跡等碳信息外,還應規范和強化轉型戰略、實施進展及減排效果、產生的環境效益、轉型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相關風險等因素的信息披露。

第三,制定轉型金融稅收懲罰機制。對于不采取積極行動進行低碳轉型努力的高碳企業或者金融機構,可以實施較為嚴格的稅收懲罰制度。例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高稅率、不允許稅收抵免,進行公示懲戒等,以增加高碳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賦稅成本,進而使其明確違法預期,迫使其主動采取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等積極措施,為綠色低碳轉型付出實際行動和努力。值得一提的是,稅收懲罰機制的實施,要盡力評估和考量轉型企業的償付能力,避免對金融和社會穩定等帶來負面影響。

2.部署轉型金融促進型政策工具

第一,創新轉型金融產品。一是轉型金融工具掛鉤目標的設定。可結合國際經驗和上海實際情況,針對轉型類債券發行的關鍵要素制定更詳細的指引,指明各行業主要的低碳轉型目標以及相應的關鍵績效指標(KPI)設定樣例,從而提高KPI設定的規范性和可靠性。二是轉型金融產品創新。推進碳金融產品創新,根據崇明、金山等區豐富的林業和海岸帶碳匯生態系統,開發森林和海洋碳匯基金,并將碳匯交易納入碳交易抵消機制;完善碳配額質押金融產品,通過地方性法規對其權利屬性予以創新性規制,及通過市場機制的完善抑制其價格波動。

第二,探索轉型金融激勵機制。一是根據轉型企業對轉型目標的完成情況制定差異性激勵政策,對于轉型績效考核表現較好的企業,根據一定標準給與財政或稅收方面的支持。二是考慮設置支持轉型金融專項再貸款,資金規模與商業銀行支持低碳轉型的信貸占比掛鉤,資金利率與支持低碳轉型的信貸規模掛鉤。三是合理劃分財政和金融政策重點領域,使二者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鼓勵財政資金加大與金融、環保等政策聯動,通過獎補措施,增加高碳企業轉型意愿。

3.健全轉型金融其他保障型工具

第一,建立轉型金融信息平臺。依托上海“隨申行”“滬碳行”(碳普惠)、“雙碳云”等平臺構建上海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打造轉型金融數據信息共享平臺,打破各部門數據信息壁壘。實現減污降碳統計與核算的精準化,為金融機構創新轉型金融產品提供更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撐,助力高碳企業和金融機構對資金的供需對接,開展轉型金融碳排放相關信息披露、防控轉型引起的社會風險和金融系統風險。通過區塊鏈技術強化管理、執行、評估和監督,力爭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第二,推進浦東新區示范先行。轉型金融的全力推進和普及,需要組織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和重點金融機構開展一定范圍內的先行先試,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形成重難點應對機制,以率先形成轉型金融發展模式的試點示范。浦東新區正積極動員各方力量,聚焦重點轉型領域,將在綠色轉型發展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轉型金融體系建設,也應結合浦東新區產業實際,發揮該區在行政審批改革、綠色金融發展等方面的制度供給優勢,制定相應標準、方法和管理規則。

第三,建立公正轉型保障機制。只有保障所有成員在社會轉型中都能受到公正對待,保證社會成員不會因轉型而受到下崗失業、資產擱置等風險影響,轉型金融才算真正完成了使命。因此,亟須在轉型金融中嵌入公正轉型保障機制,以化解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相關風險。一是樹立全生命周期公正轉型理念,考慮高碳企業及其供應鏈上的其他減排企業的碳排放情況。二是轉型是一個整體概念,需克服各種擱淺風險等,建立應對擱淺風險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必不可少。三是設立轉型金融基金,為滿足一定條件的碳密集產業轉型提供擔保,降低融資風險,保障企業順利轉型,以更好的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Battiston S, Mandel A, Monasterolo I, et al. A climate stress-tes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7, 7(4): 283-288.

[2]Caldecott B. Defining transition finance and embedding it in the post-Covid-19 recovery[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inance amp; Investment, 2022, 12(3): 934-938.

[3]Caldecott, Ben. Achieving Alignment in Finance[J].EIT Climate-KIC, Aligning Finance for The Net Zero Economy, 2020, 1: 12–39.

[4]Delis M D, De Greiff K, Ongena S. Being stranded with fossil fuel reserves[J]. Climate policy risk and the pricing of bank loans, 2019: 18-10.

[5]Olovsson C. Is climate change relevant for central banks?[J]. Sveriges Riksbank Economic Commentaries, 2018, 13(13): 1-8.

[6]Vulturius G, Maltais A, Forsbacka K. 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their potential to promote issuers’ transition to net-zero emiss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inance amp; Investment, 2024, 14(1): 116-127.

[7]European Commission. Overview of sustainable finance. European Commission,2021. Available at https://ec.europa.eu/info/business-economy-euro/banking-and-finance/sustainable-finance/overview-sustainable-finance_en.

[8]Migliorelli, M. What Do We Mean by Sustainable Finance? Assessing Existing Frameworks and Policy Risks. Sustainability 2021, 13, 975.

[9]Rizzello, A., amp; Kabli, A. Sustainable financial partnerships for the SDGs: The case of social impact bonds. Sustainability, 2020,12(13), 5362.

[10]Rozenberg J, Vogt-Schilb A, Hallegatte S. Instrument choice and stranded assets in the transition to clean capita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20, 100: 102183.

[11]Widyawati, L.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and 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metrics.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0, 29(2), 619–637.

[12]陳彬,童春英,相一洲.推動轉型金融在浙江落地見效[J].中國金融,2023,(14):95-96.

[13]陳波.綠色金融標準的法治轉型[J].東方法學,2024,(02):189-200.

[14]丁攀,李凌,潘秋蓉,等.環境規制、轉型金融與企業碳減排效應[J].南方金融,2023(08):41-55.

[15]顧寶志,李卓宇,鄭夢婷.“雙碳”目標下我國轉型金融的發展現狀與實踐路徑[J].國際經濟合作,2023(02):70-81+93.

[16]何起東,嚴心怡,蘭王盛.轉型金融界定方法研究[J].中國金融,2024,(06):89-90.

[17]解洪文,師洋霞,侯蕾華.促進轉型金融在地方落地生效[J].中國金融,2023(19):101.

[18]蘭梓睿.轉型金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挑戰與路徑研究[J].環境保護,2023,51(Z2):33-35.

[19]李海棠,周馮琦,尚勇敏.碳達峰、碳中和視角下上海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上海經濟,2021(06):61-75.

[20]李瑞杰,王燦.掛鉤類轉型金融工具支持企業低碳轉型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2024,16(01):57-62.

[21]劉瑤,張斌,張明.中國式轉型金融:典型事實、發展動力與現存挑戰[J].國際經濟評論,2024:1-26.

[22]陸岷峰.“雙碳”目標下商業銀行發展轉型金融的策略研究[J]. 廣西社會科學, 2022, (08): 128-137.

[23]陸敏.發展轉型金融重在落地[N].經濟日報,2024-04-10(007).

[24]馬駿,郭建偉,趙鋼柱.轉型金融工具的關鍵績效指標[J].中國金融,2023,(15):27-29.

[25]馬駿.《G20轉型金融框架》及對中國的借鑒[J].中國金融,2022(23):21-23.

[26]錢瑾. 關于綠色金融地方性立法的思考[J]. 上海經濟, 2022, (03): 77-86.

[27]舒浩, 危平, 別奧. 轉型金融背景下擱淺資產風險對公司價值的影響[J]. 金融經濟學研究, 2023, 38 (06): 66-81.

[28]王博璐,陸文欽.制定轉型金融管理框架建議[J].中國金融,2021,(11):58-59.

[29]王韌.“雙碳”背景下我國轉型金融的發展路徑探究[J].理論學刊,2022(04):100-108.

[30]王遙, 任玉潔, 金子曦. 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轉型金融發展建議[J]. 新金融, 2022, (06): 38-43.

[31]王遙,張廣逍.轉型金融:內涵、框架與未來展望[J].當代經濟科學,2024:1-18.

[32]魏天磊, 汪惠青. 轉型金融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及對策建議[J]. 企業經濟, 2023, 42 (01): 141-149.

[33]吳江羽.轉型金融發展及其法律框架構建[J].金融論壇,2023,28(07):70-80.

[34]熊禮慧,董希淼,方嘉奇.轉型金融的國際實踐及啟示[J].中國金融,2023,(12):85-86.

[35]徐洪峰,伊磊.構建中國轉型金融體系:必要性、定位及建議[J].西南金融,2023(03):27-40.

[36]葉榅平.可持續金融實施范式的轉型:從CSR到ESG[J].東方法學,2023(04):125-137.

[37]趙越,陸岷峰.城市資產管理公司:去行政化與市場化轉型升級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22,(01):69-79.

[38]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課題組,白鶴祥.轉型金融、碳市場調節與高質量增長[J].南方金融,2023(01):3-22.

[39]種高雅.轉型金融的界定、原則框架與特征——基于文獻綜述的視角[J].西部金融,2021,(09):73-76+87.

[40]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研究課題組,殷紅.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研究——基于金融機構的視角[J].金融論壇,2023,28(01):3-9.

1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lt;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gt;的通知》(發改環資〔2024〕165號),2024版《目錄》印發實施前已開工的項目,產業類別認定仍可按照《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執行;2024版《目錄》印發實施時已完成審批、核準、備案但未開工的項目,產業類別認定可自行選擇按照《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或2024版《目錄》執行。故,兩目錄均有效。

[收稿日期] 2024-01-29

[基金項目]上海社會科學院2024年度院重大系列課題《上海推進綠色低碳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路徑研究》(編號:2024ZD046)。

[作者簡介]李海棠,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綠色金融法律政策。吳蒙,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生態空間治理。周馮琦,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Li Haitang1, Wu Meng2, Zhou Fengqi3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Shanghai 200020, China)

Research Transition Finance Development Path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Shanghai

Abstract: Transition finance is mainly committed to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intensive industries. Since carbon-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still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Shanghai and China, their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lacks clear guidance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transformation risks can easily be transmitted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refore, while Shanghai is accelerating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green financial hub, it urgently needs to vigorously develop transformation finance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Shanghai and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Although Shanghai's Transition finance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t still faces certain challenges in terms of regulatory measures, promotion mechanism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Shanghai establish a collaborative and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path that integrates the resources of multiple parties such a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igh-carbon enterprises, the public, and national think tank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Shanghai focus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egulatory policy tools, promotion policy tools, and other guarantee policy tools for transition finance.

Key Words:Transition Finance; Green Financ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hanghai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免费在线看|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亚洲福利网址|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限乱码| 国产99视频在线| AV熟女乱|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日本视频91|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天堂亚洲网|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噜噜噜综合亚洲|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a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91网站国产| 日本三区视频| 国产视频a|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www亚洲精品|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中文字幕在线观|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另类欧美日韩|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97se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天天操精品| 88av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91青青草视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www|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一级|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成|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色视频网站| 91偷拍一区| 欧美一区福利|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亚洲性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