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guī)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不平凡的歷史節(jié)點,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聚焦“國之大者”、心系民生關切,代表們深入研讀報告草案,領會精神實質,聯系工作實際,積極踴躍發(fā)言。代表們經過會前深入調研、精心準備,把一線聲音帶到大會,提出了高質量議案建議。重慶代表團還高質量舉辦開放團組活動,吸引112家境內外媒體、186名記者到會采訪。
大會期間,重慶團代表展現出高昂的履職熱情、積極的擔當精神和深切的為民情懷,體現了服務國家大局的重慶作為。
“全團力量”彰顯奮進之姿
從雪山走來,向東海奔去,長江浩浩湯湯奔流萬里。被譽為“金腰帶”的長江經濟帶,覆蓋四川、重慶等11省市,人口規(guī)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長江黃金水道是長江上游地區(qū)通江達海的主通道,全面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已成為川渝兩地落實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fā)展、交通強國建設等重大戰(zhàn)略任務的必然要求。3月5日,重慶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聯合提出建議——呼吁全面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
時光更迭,履職不歇,奮進不止。聚焦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也是川渝第四次聯合建議,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愿望呼聲。
位于長江、烏江交匯處的涪陵區(qū),因獨特的水運優(yōu)勢而興。隨著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推進,涪陵當地產業(yè)迅速發(fā)展,航運能力難以滿足企業(yè)水運需求。
“我們區(qū)有一家本土企業(yè),需要通過海運轉長江水運運輸原料。去年其產值完成了40億元,但如果長江上游通航能力提升的話,產值可以提高到100億元。”全國人大代表、涪陵區(qū)委書記王志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舉例稱。
當企業(yè)頻繁反映類似問題后,王志杰意識到,加快建設長江上游航運新通道非常重要。他表示,此次建議特別注重長江航運的體系化建設,體現在要提升除長江三峽新通道外的烏江、涪江、嘉陵江等支流通航能力,實現整體提升。
在王志杰看來,這次大會川渝代表團再次聯合提出建議,共同呼吁國家層面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將為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fā)展提供重要支撐。
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國家級的大通道,使中國西部內陸腹地通達東盟,走向全球,成為連接歐亞全球供應鏈中心的運輸大動脈和合作大橋梁。
如何高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今年,重慶代表團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全團建議,呼吁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服務能力。
據了解,這已經是連續(xù)四年,重慶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議作為全團建議。
去年3月,重慶召開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工作推進大會,要求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系統(tǒng)謀劃、整體推進。此次從全團建議的角度發(fā)力,是責任使然,也是決心彰顯。
全團建議件件“硬核”,承載重托和使命,不僅是重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風向標”,也與老百姓的“煙火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期待著,從國家戰(zhàn)略到縱深推進,重慶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場景中,不斷書寫高質量發(fā)展新篇章。
開放活動迸發(fā)自信之美
3月5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重慶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整場會議氣氛熱烈,討論充分。散會時,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看著手表說:“都已經六點半了。”
這是今年全國兩會舉行的首場媒體開放活動,也是自2019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第一次開放團組會議。
“首秀”,彰顯自信與開放,點燃媒體的熱情。
“我上午11點就來了,占到了最好的機位。”“您旁邊的位置有人嗎?”“還能再加個座位嗎?”……會議開始前1小時,重慶代表團駐地會議廳人頭攢動。拍攝區(qū)架起“長槍短炮”,媒體區(qū)座無虛席,會場兩側也站滿了記者。
據統(tǒng)計,這次會議吸引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和美聯社、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今日俄羅斯、日本經濟新聞社、新加坡聯合早報等112家境內外媒體、186名記者參加活動。
重慶代表團早有準備,一切秩序井然。工作人員除了為記者們發(fā)放重慶代表團簡介、代表名冊、新聞背景資料外,還貼心地幫助有采訪需求的媒體聯絡相應代表,讓媒體記者與人大代表零距離接觸、多角度拍攝,充分展現出重慶自信開放的胸襟氣度。
“我從代表團提供的資料中,較為詳細地了解到了重慶政治經濟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從一本精美的圖冊中看到了大美重慶的城市風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陳楊在現場直播連線。
會議第一階段,是代表們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面對鏡頭,積極、認真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就縱深推進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加快培育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等話題提出想法和建議。
“根據會議安排,現在進入第二階段,請記者現場提問。”主持人話音剛落,中外記者們爭相舉手,聚焦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發(fā)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深化改革、數字重慶等主題踴躍提問。
“從科技成果到生產力的轉化過程當中,不只要靠科研人員的‘百米跑沖刺’,更重要的是靠大家‘接力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黨委委員史浩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采訪環(huán)節(jié)氣氛活躍熱烈,提問不斷。代表坦誠作答,發(fā)表真知灼見。
會議從下午3點開始,共用時三個半小時,比原計劃延長近1個小時結束。會后,不少記者仍停留在會議大廳,爭相就關心的問題深入采訪與會代表。
中外媒體云集,開放氛圍濃厚,重慶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過會議,也讓媒體看到了“新重慶跑起來”的實干爭先新氣象。中國日報記者納森·威廉姆斯(Nathan Williams)是英國人,開放團組會議激發(fā)了他對重慶的關注和興趣,他計劃4月到重慶走走看看。
3月6日,在央視《兩會1+1》節(jié)目中,主持人白巖松高度評價重慶代表團開放活動,“開放肯定是得高分和點贊的,就像重慶代表團開放最后都拖過了晚飯時間,不得不結束。你看,不就得到了非常高的高分嘛!”
建言獻策書寫實干之篇
今年春節(jié)后,一陣寒潮來襲,重慶酉陽高海拔地區(qū)飄起了雪花。
全國人大代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天山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冉慧迎著寒風出門,她要去村民家里嘮家常、聽建議,為參加全國兩會做準備。
交通,是地處武陵山腹地的酉陽人民最關注的“急難愁盼”,也是冉慧提交兩會建議的重點。在重慶代表團舉行的分組會議前,冉慧反復醞釀發(fā)言內容,琢磨著把“沾著泥土芬芳”的建議說好。
來自田間地頭,來自工廠車間,來自各行各業(yè)“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群眾心聲,從南到北,被代表們帶到了全國兩會上。
3月10日,重慶代表團就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履職情況舉行新聞發(fā)布會。重慶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副主任、重慶團新聞發(fā)言人鄧茂強介紹,會議期間,重慶代表團參會的57名全國人大代表以對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依法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圍繞更好推動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腹地建設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落地落實,積極建言獻策。
全團代表共提出議案1件、建議184件,其中全團建議有《關于全面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的建議》(與四川代表團聯合提出)《關于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服務能力的建議》等3件。這些議案建議將“國之大者”與重慶經濟社會發(fā)展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主要涉及經濟發(fā)展、民生保障、鄉(xiāng)村振興、教科文衛(wèi)、法治建設和生態(tài)環(huán)保等方面。
問題看得準、建議提得好,回復來得快、答得實。
大會期間,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主任、水利部部長、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市場監(jiān)管總局局長和全國人大有關專工委、國務院有關部門、最高法、最高檢等國家機關領導同志帶隊或者派員到團聽取代表團審議意見,高度重視代表提出的議案、建議,與代表們真誠交流、細致溝通,積極回應代表關切。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鋁業(yè)集團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謝華,在會上提出“提升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將科技成果及時轉換”等建議。隔日,他就見到了負責該領域的部委工作人員。
“就像您說的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問題,如何使產業(yè)鏈創(chuàng)新鏈深度融合,這里面既涉及到很多體制機制的問題,也涉及到具體的政策和舉措的問題。”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規(guī)劃司工作人員說。
“從我們企業(yè)的角度來講,因為它確實是存在行業(yè)當中的共性問題,這些共性問題必須要有行業(yè)協會和我們國家的相關部委來共同解決。”李謝華說。
代表和部委工作人員討論熱烈,雙方都表示有很大收獲。“國辦及相關部委對我們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反饋非常及時,在反饋的過程當中非常細致認真,讓我們感受到轉辦看得見、落得實。”李謝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