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布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問答手冊(第2批)
5月1 2日,商務部發布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問答手冊( 第2 批)。其中提到,在國家強制性標準《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I I I、I V 階段)》(GB18352.3 -20 05)I V階段要求全國全面實施之前注冊登記的汽車,即2011年6月30日前(含當日)注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 01 3 年6月3 0日前(含當日)注冊登記的柴油乘用車和其他燃料類型乘用車,均屬于本次國三及以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范圍。其他燃料類型包括混合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甲醇、乙醇、氫、生物燃料等。進口汽車參照執行。
中汽市場觀點 汽車以舊換新是拉動汽車消費的“助燃劑”,也是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政策不僅刺激了消費市場,也在積極引導消費者向新能源、低排放的消費方向轉變,這將有助于推動汽車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工信部:鋰電池企業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主營業務收入的3%
5 月8 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及公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到,企業應具備以下條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注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鋰電池行業相關產品的獨立生產、銷售和服務能力;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主營業務收入的3%,鼓勵企業取得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鼓勵企業創建綠色工廠;鼓勵企業自建或參與聯合建設中試平臺;主要產品具有技術發明專利;申報時上一年度實際產量不低于同年實際產能的50%。
中汽市場觀點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下半場,上下游行業需要由“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升級,但鋰電池行業還存在高端、優質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的現實問題。在這一轉型的重要節點上,新規范條件的出臺將加速鋰電池行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外交部:敦促歐方盡快終止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
5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關于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中方已經多次闡明了立場。這種反補貼調查的實質是貿易保護主義。歐方在調查中存在許多不合理、不合規的做法,指控的所謂“中國補貼項目”也根本站不住腳。毛寧稱,中方敦促歐方盡快終止調查,避免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如果歐方一意孤行,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中汽市場觀點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源于技術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完善及市場競爭,而非補貼。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是罔顧事實的貿易保護主義,其本質是將調查工具武器化,以“公平競爭”名義破壞公平競爭,不僅阻礙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也將對歐盟能源自主和經濟安全造成長遠不利影響。
四部門: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九家聯合體入選
6月4日,工信部官網顯示,按照《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通裝〔2023〕217號)有關工作安排,經汽車生產企業和使用主體組成聯合體自愿申報、車輛擬運行城市人民政府同意、所在地省級主管部門審核推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組織專家對首次集中申報的方案進行了初審和擇優評審,研究確定了9個進入試點的聯合體。下一步,四部門將按照試點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有序推進試點實施,并基于試點實證積累管理經驗,支撐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制修訂,加快健全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生產準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汽市場觀點 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將為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商務部:出口多意味著“產能過剩”的論調完全站不住腳
5月20日,針對近段時間美西方國家給中國新能源產業貼上“產能過剩”的標簽,商務部政研室副主任丁維順在“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上表示,出口多意味著“產能過剩”的觀點完全站不住腳。把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多等同于“產能過剩”,既有悖常理和常識,也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丁維順列舉了一組數據: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長期向世界大量出口一些產品,美國生產的芯片約80%用于出口,德國、日本生產的汽車分別有近80%、約50%用于出口,波音、空客生產的大量客機也是用于出口。就中國而言,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例僅約12.7%。
中汽市場觀點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綠色轉型,對于技術先進的綠色產能需求仍然較大。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壯大,正是因應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需要,將面向全球市場需求出口等同于輸出“過剩產能”,是徹頭徹尾的謬誤。
兩部門公開征求《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
6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顯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組織開展了《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其中提出,本標準以GB/T 18487.1—2023《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 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現行標準、充電技術路線為基礎,制定電動汽車傳導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確保充電過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保障用戶和周圍環境的安全,防范潛在的電擊、火災和其他安全風險。通過制定明確的安全標準和試驗方法,提高充電系統的設計、制造和運維質量,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和發展。
中汽市場觀點 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網絡,充電設施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對于保障充電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用戶體驗,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