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食品安全關乎民生,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的優化管理對提升檢驗質量、保障食品安全意義重大。本文梳理了常見檢驗儀器設備的類型及作用,剖析了當前管理中存在的計量溯源與校準不規范、操作規程與記錄缺失、性能驗證與淘汰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建立完善的計量溯源與校準制度、標準操作規程與記錄管理、性能驗證與淘汰機制等優化措施,以期為提升食品檢驗機構儀器設備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檢驗;儀器設備;優化管理;性能驗證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Food Inspecti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ZHAO Zhe
(Tianjin Weisheng Food Co., Ltd., Tianjin 3000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s,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inspecti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inspection quality and ensuring food safe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ypes and functions of common inspecti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management, such as non-standard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and calibration, lack of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records, and inadequate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and elimination mechanisms.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optimization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sound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and calibration system,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recor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and elimination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food inspection institutions.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optimiz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食品安全事關國計民生,而食品檢驗則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食品檢驗機構引進了各類先進的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使得食品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受各種原因的影響,針對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的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檢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1]。本文分析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的優化管理措施,對于提升食品檢驗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
1 常見食品檢驗儀器設備分類及作用
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種類繁多,按照檢測對象和原理可分為理化分析儀器、微生物檢測儀器、感官分析儀器和前處理設備等。在理化分析儀器中,常見的有高效液相色譜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氣相色譜儀(Gas Chromatography,G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er,ICP-MS)等。以HPLC為例,其通過高壓泵輸送流動相,攜帶樣品在色譜柱中與固定相發生作用力差異,從而被分離,再由檢測器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廣泛應用于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等的檢測[3]。微生物檢測儀器如微生物鑒定系統、多功能酶標儀、恒溫培養箱等,可進行細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分離、培養和鑒定[4]。例如,VITEK 2 Compact微生物鑒定系統可通過利用比色法原理,檢測微生物代謝情況,并借助專用軟件進行菌種鑒定,鑒定準確率在96%以上。感官分析儀器如香氣分析儀、色差儀等,可對食品的氣味、色澤等感官指標進行客觀評價。此外,均質器、消解儀等樣品前處理設備可有效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確性。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的合理配置和規范管理是保證檢驗數據準確可靠的關鍵。
2 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儀器設備計量溯源與校準不達標
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與校準是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可靠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這一環節卻常常存在諸多問題。部分食品檢驗機構未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與校準,缺乏必要的計量認證證書或校準報告。以電子天平為例,其屬于工作測量設備,應溯源到國家相關計量基準,并定期進行校準。但在實踐中,少數實驗室的電子天平缺少有效的校準證書,或校準頻次不符合要求,導致稱量數據的準確性難以保證。氣相色譜儀的使用也存在類似問題。氣相色譜儀的基線會隨時間發生漂移,因此需要定期使用標準物質對其進行校正[5]。然而,個別實驗室未建立必要的色譜柱保養與檢測器校正制度,致使色譜峰形發生畸變,出現拖尾、中峰分離不佳等現象,最終影響檢測結果的精密度與重現性。上述問題的產生往往源于實驗室對儀器設備計量溯源與校準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規范的量值傳遞途徑和校準方法,相關工作流于形式。
2.2 設備操作規程與使用記錄缺失
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的規范操作和完整記錄是保證檢驗數據質量的重要防線,但當前食品檢驗過程中,設備操作規程不完善、使用記錄缺失等問題依然普遍存在。以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為例,其在農獸藥殘留檢測中應用更加廣泛。但在實際應用中,部分實驗室未能建立規范的GC-MS操作規程,進樣口溫度、載氣流速、柱溫、程序升溫條件等參數設置缺乏依據,質譜離子源和檢測器的調諧優化也未形成標準化流程,導致不同操作人員檢測結果差異較大,且缺乏可追溯性。與此同時,GC-MS的使用記錄情況有待完善,個別實驗室僅簡單記錄上機時間和測試樣品信息,對關鍵參數的設定、儀器異常情況的處理等重要信息卻不夠了解,給數據質量控制和問題排查帶來諸多不便。以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食品中真菌毒素為例,該方法對操作條件控制要求較高,但一些實驗室缺乏系統全面的ELISA操作規程,實驗環境溫濕度控制不當,加樣和洗滌過程缺乏統一標準,使得檢測結果重現性差。即便個別實驗室建立了操作規程,但在實際工作中執行不力,使用記錄也不規范,未詳細記錄標準品配制濃度、吸光度值等關鍵數據,影響結果的可靠性。
2.3 儀器設備性能驗證與報廢淘汰機制不健全
目前,食品檢驗儀器設備性能驗證與報廢淘汰機制方面還存在諸多亟待改進之處。部分食品檢驗機構對新購置的大型精密儀器,如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的安裝調試驗收流于形式,未能嚴格參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等權威標準規范對定量限、基質效應、線性范圍等關鍵指標設定科學的驗收標準,考核其是否滿足檢測需求。對于使用中的核心分析設備,如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缺乏持續動態的性能監控,未能持續跟蹤分離度、靈敏度、尾峰拖曳等參數的變化,評估系統分離與檢測效能,及時采取柱頭截留、離子源清洗等預防性維護措施。對使用多年的關鍵儀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很多實驗室仍未建立量化、可操作的淘汰標準,僅憑主觀臆斷決策,缺乏科學依據。受經費等因素影響,部分機構使用老化的儀器設備,忽視其所帶來的分析結果失真的風險??傊斍安糠质称窓z驗儀器設備性能驗證形同虛設,持續監控機制缺位,報廢淘汰決策失當,急需建立系統、科學、規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從而為食品安全檢驗筑牢堅實的技術防線。
3 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的優化管理措施
3.1 建立儀器設備計量溯源與定期校準制度
食品檢驗儀器設備計量溯源與校準是保障檢測數據質量的基石,針對當前該環節存在的問題,建立完善的計量溯源與定期校準制度勢在必行。首要任務是明確各類儀器設備的溯源方式和校準周期。以pH計為例,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食品酸堿度等關鍵指標的判定。pH計的計量溯源可采用兩種方式:①采購有證標準緩沖溶液;②配制標準緩沖溶液并送至有資質的計量機構檢定。在此基礎上,根據pH計的穩定性和使用頻率,制訂科學的定期校準方案,如每月或每季度校準一次。與之類似,電導率儀在食品水分活度測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計量溯源可通過采購經過認證的標準電導率溶液來實現,校準周期可根據電極的型號和使用強度來確定,如每周或每月校準一次。與pH計、電導率儀等常規設備相比,色譜、質譜等大型分析儀器的計量溯源與校準更為復雜,需要制訂系統的計劃。以液相色譜儀為例,其計量溯源可通過使用經過認證的標準色譜柱來實現,通過比對理論塔板數、不對稱因子等參數來驗證儀器的分離效能。同時,需要定期更換流動相,清洗泵頭和管路,以保證流速的準確性和重現性。對于質譜儀,除了采用標準參考物質進行準確度、靈敏度校準外,還需關注電子倍增器的老化情況,定期優化檢測器的工作電壓和離子源溫度等參數。建立科學的計量溯源與定期校準制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嚴格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這就需要明確各崗位人員的職責,規范校準記錄的格式和保存要求,并將其納入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考核。
3.2 完善設備標準操作規程與使用記錄管理
面對當前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的規范使用和記錄管理存在的諸多問題,應采取系統的優化措施。①針對各類儀器設備,尤其是精密分析儀器,制定詳盡、規范的標準操作規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以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為例,其SOP應包括儀器的安裝調試、日常維護、進樣方法、參數設置以及結果分析等各個環節。在制定SOP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同檢測對象和檢測方法的特點,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術細節。例如,在農獸藥殘留檢測中,SOP應明確不同類型色譜柱的選擇原則,詳細規定進樣口溫度、載氣流速、程序升溫條件等參數的設置范圍,并給出典型色譜圖和質譜圖的判讀標準。與此同時,SOP的制定應兼顧不同層次操作人員的需求,對于復雜的操作步驟,可采用流程圖、照片等形式直觀展示,便于基層人員理解和掌握。②在SOP的基礎上,還需完善設備使用記錄的管理。以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為例,在檢測過程中應詳細記錄樣品處理方法、加樣量、溫育條件和吸光值等關鍵信息,并對標準曲線的線性范圍、相關系數等指標進行分析,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對于使用頻率較高的通用設備如電子天平、pH計等,可在SOP中規定記錄的格式和頻次,如每天使用前后記錄天平的校準狀態和稱量結果,每次使用pH計時記錄校準溶液的批號和測得的pH值等。值得注意的是,SOP和使用記錄的管理需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其持續性和有效性,這需要指定專人負責SOP的編寫、審核和培訓,并定期組織操作人員進行SOP的學習和考核。同時,應將SOP執行情況和設備使用記錄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和改進,確保食品檢驗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3.3 構建儀器設備性能驗證與報廢淘汰機制
針對當前性能驗證流于形式、缺乏持續監控、淘汰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應構建系統完善的性能驗證與報廢淘汰機制。對于新引進的精密分析儀器,如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應在安裝調試后開展全面的性能驗證。驗證內容應包括靈敏度、線性范圍、基質效應以及重復性等多個方面,并嚴格參照相關標準規范設定驗收標準。例如,在獸藥殘留檢測領域,可參考CAC發布的驗證指南,對定量限、線性范圍等指標提出明確要求。
與此同時,性能驗證方案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實際檢測需求,對于復雜基質樣品,可通過添加基質標準物質的方式評估基質效應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對于使用中的儀器設備,還應建立持續的性能監控機制。例如,對液相色譜儀,可每月對紫外檢測器的波長準確度、噪音水平等進行核驗,并定期更換色譜柱,評估柱效的變化情況。對于氣相色譜儀,可通過考察關鍵峰的保留時間、靈敏度等指標,動態監控系統的分離效能。一旦發現性能下降,應及時查找原因,采取相應的維護措施,如更換老化的色譜柱、清洗污染的離子源等。當儀器設備的性能持續下降,已難以滿足日益提高的檢測要求時,應及時啟動報廢淘汰程序。報廢淘汰應以客觀數據為依據,綜合考慮儀器的使用年限、維修頻次、性能指標等因素。例如,對于使用多年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可比對其靈敏度、重復性等指標與新標準的差距,并評估升級改造的成本效益,以決定是否淘汰。此外,儀器設備的性能驗證與報廢淘汰應納入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各崗位人員的職責權限,并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以保障食品檢驗工作健康發展。
4 結語
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的優化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檢驗機構高度重視,多措并舉、持續發力。通過建立健全計量溯源與校準制度、完善標準操作規程與記錄管理、構建性能驗證與淘汰機制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儀器設備管理的規范性、有效性和持續性,為食品安全檢測提供可靠保障。未來,食品檢驗機構應繼續加強對先進檢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探索智能化、信息化的設備管理模式,并加強內部質量控制和外部比對交流,不斷提升食品檢驗儀器設備管理的整體水平,為守護食品安全筑牢技術防線。
參考文獻
[1]馬穎,田利,祁景琨,等.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儀器設備管理監督檢查工作經驗探討[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13(5):370-372.
[2]張程.淺談食品檢測儀器設備的應用及展望[J].中國食品,2022(11):78-80.
[3]高延.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儀器設備的管理對策[J].中國設備工程,2022(18):142-144.
[4]高小于,劉鑫.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儀器設備規范化管理探討[J].中國食品工業,2022(9):45-48.
[5]鄭萌萌,孫禎.食品檢測儀器設備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食品,2020(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