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徐州市食品加工行業發展基礎較好,要想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優勢,需要做到鼓勵精深加工,開發特色產品;推進企業集群化發展,發揮集群效應;推動營商環節網絡化;加強品牌建設;鼓勵食品加工企業與科研單位加強合作;打造從種植養殖、加工到銷售的食品全產業鏈體系等。
關鍵詞:食品加工;鄉村振興;精深加工;品牌建設
Analysis of the Ways that Xuzhou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Plays a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Haidong, CHEN Wenwu, WU Jiangtao, HE Feng, CAO Mengzhu
(X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Xuzhou 221006, China)
Abstract: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in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ncourage deep processing and create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promote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play the cluster effect, promote the networking of business links, strengthen brand building,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f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build a complete food industry chain system from planting, breeding, processing to sales.
Keywords: food process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deep processing; brand building
江蘇省徐州市食品加工企業數量較多、規模較大、經營范圍廣且門類比較齊全。食品加工業是徐州市的傳統支柱產業,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徐州市聚焦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擴量提質,調整產業結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同時,加大食品加工新技術開發力度,實施優質化、營養化、健康化的食品加工制造升級工程,充分發揮行業引領作用,著力構建現代化的食品產業集群,不斷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從而推動當地食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1 徐州市食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是徐州市“343”創新產業集群(前“3”是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個優勢創新產業集群,“4”是數字經濟、集成電路與信息與通信技術、醫藥健康、安全應急4個新興創新產業集群,后“3”是高端紡織、精品鋼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3個特色創新產業集群)中明確提檔升級的三大創新產業集群之一。2019年,進入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榜單的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有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徐州雨潤農產品全球采購有限公司、邳州市宿羊山大蒜批發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等。2021年,在農產品加工業細分領域中,徐州市億元以上行業小類達到12個,其中有7個同比正增長,增長行業主要集中在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與人們的生活需求息息相關,其中乳品和果蔬加工業增速較高,分別為20.5%和43.4%。根據2023年《徐州統計年鑒》,產值破億元的農副食品加工企業已經增加到55家。2023年10月20日,中國(徐州)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投資推介會成功舉辦,共引進18個重大項目,其中10個項目規模超億元。
2 徐州市食品加工業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途徑
2.1 鼓勵精深加工,開發特色產品
2.1.1 鼓勵精深加工
徐州市應將傳統食品加工技術與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相結合,推動傳統食品加工向現代化工業生產轉變,提高加工的精深度,促進食品加工行業轉型升級,如可以利用精深加工技術加強營養健康及功能性食品研發,提高其在整個食品產品結構中的比重[1-6]。例如,牛蒡含有牛蒡甙、蛋白質、揮發油、生物堿、菊糖、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藥用和食用價值較高,被賦予東洋參、滋補之圣品、蔬菜之王等美譽,可以利用生物技術提取牛蒡的功能成分,開發出更具營養保健功能、附加值更高的產品,不可只停留在牛蒡茶、牛蒡酥等初級產品生產上;利用生物技術提取大蒜的大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性成分,開發出高附加值產品;將牛奶的副產物乳糖利用生物酶法或微生物細胞工廠技術合成乳果糖、巖藻糖基乳糖、D-塔格糖、低聚半乳糖等,分別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劑和非處方藥類產品,大幅提高乳糖的附加值,提高企業利潤[7]。
2.1.2 細分市場,開發特色產品
徐州市食品加工企業可以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細分,開發針對特定消費群體的產品,如嬰兒食品、老年食品、女士食品、男士食品、肥胖人群食品及糖尿病人食品等,打造多個利潤增長點,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8]。另外,當前人們越來越不愿意把時間花費在廚房,對飲食方便、快捷的要求非常高,同時追求美味和營養,所以開發即食性的方便美食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9]。具體來看,根據市場需求,抓住食品營養、健康、功能性、方便化的發展趨勢,大力開發營養型方便食品,如即食性的狗肉、牛肉、鴨肉、蔬菜、水果和飲品等[10]。
2.2 推進企業集群化發展,發揮集群效應
2.2.1 推進企業集群化發展
創建食品特色產業示范經濟園區,推進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徐州市政府部門應按照土地集約、產業關聯的原則,科學規劃、培育特色食品工業園區[11],如打造大蒜加工基地、牛蒡加工園區、果蔬加工園區及大米加工園區等,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2.2.2 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根據徐州市食品加工業發展特點,重點扶持一批中小企業,加入大型龍頭企業的產業鏈中,從種植養殖到收購儲存、從初加工到深加工、從營銷到物流運輸等環節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企業共同發展、合作共贏[12]。
2.3 推動營商環節網絡化
推進營商環節網絡化是提升食品加工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徐州市政府可成立技術服務團隊,幫助搭建大型區域網絡交易平臺,推動企業將采購、生產、銷售、運輸和儲存等各個環節都在平臺進行,把分散的食品加工企業整合起來,提高營商便捷度,提高營商效率,進而提升食品加工行業整體競爭力[13]。
2.4 加強品牌建設
2.4.1 打造本土品牌
徐州市政府應確立整體的品牌發展戰略,從產業發展政策、財稅政策等多個方面積極支持本土品牌發展[14]。可選擇數個有市場基礎的本土食品行業品牌著力扶持,壯大徐州市食品企業名牌規模。同時,打擊假冒偽劣,加大品牌保護力度,為本土食品行業品牌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15]。
2.4.2 打造品牌企業
徐州市政府應鼓勵食品加工企業兼并重組,提升企業綜合實力,打造集團化品牌企業。例如,美國卡夫集團、英國立頓集團等整合多個企業,包羅數個產品,規模龐大,全球競爭力強[16]。徐州市應積極吸取經驗,推進本土企業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擴大規模,打造品牌企業[17]。
2.5 鼓勵食品加工企業與科研單位加強合作
徐州市應以食品加工企業為主體,聯合當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如江蘇師范生命科學學院、徐州工程學院食品生物工程學院、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藥品食品學院及徐州市農業科學院等進行項目合作,將產學研相結合,建立創新能力強、科技支撐力大的食品工業科技創新體系。
徐州市政府應以大型龍頭企業為科技創新主體,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研發中心與徐州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科技攻關,解決企業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不斷提高食品精深加工程度,研發出更多市場廣闊、附加價值高、技術層次高、能源依存度低、污染性低的食品類型[18]。同時,要提高廢棄物無害處理水平,有效利用廢棄資源,變無用為有用,變小用為大用,變一用為多用,提升食品綜合加工技術水平,為鄉村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19]。
2.6 打造從種植養殖、加工到銷售的食品全產業鏈體系
要想促進食品加工業健康、快速發展,徐州市政府應完善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垂直整合上、中、下游配套產業,打造集研發、種植、飼料、畜禽養殖、屠宰加工、食品生產和銷售終端于一體的食品全產業鏈體系,避免企業間無序競爭,擴大經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分攤經營風險,達到雙贏、多贏的目的[20]。
3 結語
要想使食品加工業走出一條可持續的、健康的、競爭力強的行業發展路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徐州市政府應基于立足農村、服務鄉村這一原則,引導食品加工企業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提高原料利用率,開發特色產品;推進企業集群化發展,發揮集群效應;推動營商環節網絡化,提升食品加工行業整體競爭力;加強品牌建設,壯大徐州市食品企業名牌規模;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加強合作,提升食品綜合加工技術水平;打造從種植養殖、加工到銷售的食品全產業鏈體系等。
參考文獻
[1]吳業苗.鄉村振興中的農民問題與政府應對[J].河北學刊,2024,44(1):185-191.
[2]夏洪志,李娜,王晨浩,等.生物制造高附加值乳糖衍生物的研究進展[J].工業微生物,2021(2):53-58.
[3]孫鵬,馬冀圓.優化升級罐頭食品標準體系,蓄力十四五謀劃行業新發展[J].輕工標準與質量,2021(3):9-10.
[4]蔣路遙.以“蛋”為媒 打造鄉村振興“光明模式”[J].中國農墾,2024(1):25-26.
[5]王欣,李強,曹清河,等.中國甘薯產業和種業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J].中國農業科學,2021,54(3):483-492.
[6]劉增亮.生物工程技術在食品工業領域中的應用[J].現代食品,2021(1):107-109.
[7]孫夢斐.山東平原 加快建設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 助推農業產業經濟融合發展[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24(3):62-63.
[8]李雯雯,王勤志,滕建文.廣西肉羊加工產業現狀調研與分析[J].輕工科技,2024,40(2):161-164.
[9]沈費偉,葉溫馨.數字鄉村建設: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的策略選擇[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5):41-53.
[10]孟凡會,丁素云.鄉村振興與農業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關系研究[J].統計與決策,2024,40(8):79-83.
[11]張震宇,盛家潤,侯冠宇.鄉村振興研究:歷史演進、熱點趨勢與未來展望[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4(3):140-146.
[12]楊建,徐康,陳彬.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24,40(1):69-74.
[13]孫中杰.以食品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N].中國質量報,2023-03-13(2).
[14]王芳,胡立君.鄉村振興對城鄉均衡發展影響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24(11):52-57.
[15]殷蓉.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文化融入鄉村景觀的主題性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4,4(12):169-172.
[16]袁雨婷.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現代化現實困境和突破路徑[J].現代化農業,2024(6):49-51.
[17]凡沫含,任伊菲.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困境及對策[J].現代化農業,2024(6):69-71.
[18]張躍,魏強,李文標.貴州省數字經濟與鄉村實體經濟融合探究[J].中國商論,2024(11):30-34.
[19]李超.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發展的實證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4,4(12):49-54.
[20]鐘石新.鄉村振興與特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座談會在東莞召開[J].中國食品工業,2024(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