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圃育苗環節中,環境、育苗技術及人為因素等都會引發病蟲害問題,其發生時間、引發病癥等各不相同,而且擴散速度較快,經常會形成大規模發病情況,使得苗木死亡,種植戶在防治環節中也需要結合其實際發生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保障病蟲害防治效果,降低病蟲害對苗木造成的不利影響。本文就苗圃育苗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夠為當地種植戶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汶川縣苗圃育苗病蟲害防治現狀
汶川縣地處四川省西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氣候隨東南向西北地勢上升,呈比較完整的垂直氣候帶,光、熱、水分布不均,利于發展農業多種經營生產。當地森林資源和濕地資源較豐富,為發展優質、高效、特色林業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除了天然的林木資源外,當地的苗圃育苗產業發展水平也較高,從事該產業的人員也越來越多,但是在其生產實踐中發現,育苗過程中的病蟲害發生情況比較嚴峻,防治手段比較落后,當地種植戶對病蟲害發生規律缺乏認識,重治輕防現象比較嚴重,盲目使用防治藥物,不僅危害了苗木生長,還會造成嚴重的生態污染;當地病蟲害發生預測預報水平較低,防控工作開展并不及時,雖然也建立了中心測報點和臨時測報點,但是其在實際工作中無法發揮動態監測的作用,導致防治工作效果較差。除此以外,當地統防統治機制不夠完善,過于依賴化學防治等問題較為嚴重,不利于苗圃育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苗圃育苗常見病蟲害分析
2.1病害
2.1.1杉木葉枯病
杉木葉枯病是杉木重要病害,為害老葉多,新葉少,林地水肥條件差,造林后未及時撫育管理或林分過密,下部枝葉通風透光不良,杉木生長衰弱,容易感病[1]。
2.1.2角斑病
角斑病主要危害苗木葉片和葉柄,其會在葉片上纏上褐色小斑點,并且會逐漸擴大,呈現不規則多角形,并長出黑色霉狀小點,葉子會脫落,導致苗木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2.1.3白粉病
白粉病危害苗木葉片,一般在葉片上出現多個褪色斑點,小斑點會逐漸合成大斑點,最后導致葉片萎縮并脫落,苗木植株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因此會停止發育。
2.2蟲害
2.2.1星天牛
星天牛幼蟲蛀害樹干基部和主根,嚴重影響樹體的生長發育,一般在木質部乃至根部為害,樹干下有成堆蟲糞,使植株生長衰退乃致死亡。
2.2.2刺槐蚜
刺槐蚜若蟲群集刺槐新梢吸食汁液引起新梢彎曲,嫩葉卷縮,枝條不能生長,同時其分泌物常引起煤污病。
2.2.3日本龜蠟蚧
日本龜蠟蚧危害多達100多種植物,其繁殖速率快,繁殖數量多,3~4月就開始取食,同時其排泄物還可誘發煤煙病,使植株密被黑霉,使得苗木難以進行光合作用。
3苗圃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
3.1提高苗圃管理人員防治意識
苗圃管理人員在育苗環節的病蟲害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需要提高其防治意識,應加強對苗圃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可以掌握當地病蟲害發生特點,提高其對于病蟲害的正確認識及應對能力。在日常管理中也要加強巡查,做好病蟲害監測,發現病發情況要及時上報并采取科學的防治技術。
3.2加強進出圃產品植物檢疫,切斷傳播途徑
在林木種子、苗木等調運過程中應該做好苗木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工作,發現危險性病蟲害,立即采取消殺措施,防止傳播和蔓延。苗圃管理人員要加強與檢疫單位的聯系等,從而保障苗木健康。應制定嚴格的植物檢疫制度,明確進出苗圃產品檢疫流程和要求,保證植物病蟲害防控工作能夠有規可循。對于相關檢疫人員要做好培訓,使其能夠更好的熟悉各種植被病蟲害識別方法和檢疫要求,并明確各個地區、不同苗圃產品植物病蟲害特征等。定期對進出苗圃產品進行檢查和監測,包括苗木外觀、葉片、根系等,以及相關的病毒檢測、潛伏感染等,以確保苗圃產品沒有攜帶病蟲害。苗圃應構建科學完善的進出苗圃產品的登記及許可管理制度,保證符合要求的植物才可以進入,并同時具有合法的證明和憑證。最后,不宜忽視苗圃內部的衛生管理,保持苗圃環境的清潔和衛生,并嚴格執行苗圃的隔離措施,避免病蟲害傳播和擴散。
3.3采取科學的育苗措施,營造良好的苗圃環境
在苗圃育苗環節中,通過科學的育苗技術為其營造良好的苗圃環境,并有效提高苗木抗性,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一是要進行苗圃場地選擇與建設,不能在粘重潮濕、排水不良、鹽堿過重的地塊上育苗,還要做好整地工作,使病蟲失去地上、地下寄生條件,恢復和提高地力,增強苗木抗性;二是要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和種苗;三是要合理規劃種植密度,改善苗圃通風透光條件和苗木生長環境等;四是要做好衛生清理工作,及時清除雜草、枯枝落葉,減少病蟲害寄生[2]。
3.4采用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
3.4.1物理機械法防治
物理機械法防治主要利用害蟲特性,采用物理工具實現對害蟲群體的控制,這種方法不會直接損害環境資源和土壤污染,具有較高的環保效益。一是利用害蟲趨光性誘殺害蟲,可以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捕害蟲,將害蟲吸引集中殺滅,再結合應用熱處理及超聲波等技術,在不影響植物本身生長或生態環境的情況下消滅害蟲;二是飼料誘殺,比如使用糖醋誘殺液,以此可以吸引大量害蟲;三是利用害蟲趨黃性,黃色能吸引有翅蚜等害蟲,可在害蟲板表面均勻地加入黃油和油,7~10 d涂1次。
3.4.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環保、無污染、不傷天敵、持久發揮控制效果等優點,具體可采用以下方式:一是以蟲治蟲,應用較多的是寄生性天敵昆蟲,比如赤眼蜂、腫腿蜂、姬小蜂和蚜小蜂等,以及捕食性天敵昆蟲,包括七星瓢蟲、異色瓢蟲、蒙古光瓢蟲等,以此可以較好控制害蟲群體數量;二是以菌治蟲,通過對害蟲生物習性的研究,利用能夠影響害蟲活動的細菌、真菌或病毒有效殺滅害蟲,例如云金桿菌乳劑可以有效殺滅國槐尺蠖。實踐證明,生物防治措施更符合生物自然法則,基本不會影響環境質量和植物資源,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3.4.3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常用手段,但是其在應用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篩選適合的苗圃病蟲防治農藥種類,種植戶可以全面了解農藥性能、防治對象和施用范圍,并根據病蟲害發生種類、季節、部位及發生程度科學使用化學藥劑,需注意從專業渠道購買高效、低毒、環境友好的農藥品種;二是要把握準確施藥時機,一般需要在病害發生初期或蟲害幼齡幼蟲期及時用藥,避免其蔓延流行,還要在苗木對藥劑不敏感期施藥,以防藥害,在天敵昆蟲安全期施藥,不殺傷或少殺傷天敵;三是要注意使用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土壤消毒、種子消毒、樹上噴藥、根部施藥、樹干注射等方法,還需要結合農藥種類進行使用,且噴藥宜選擇晴天11∶00前、16∶00后進行,防治效果好。在具體用藥時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針對角斑病可以用挪威86.2%銅大師、波爾多液、惡霜靈嘧菌酯、多菌靈、56%嘧菌酯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10~15 d噴灑1次,共3次,應交替使用,確保防治效果;針對白粉病可以使用噴施0.2°~0.3°石硫合劑,或1 000倍70%甲基托布津液進行防治;針對星天牛可以用56%磷化鋁片劑(每片約3 g),分成10~15小粒(每份約0.2~0.3 g),塞入星天牛蛀洞中;針對刺槐蚜可以在成蚜、若蚜發生期用40%樂果乳油、25%對硫磷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25%亞胺硫磷1 000~2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針對日本龜蠟蚧可以在初孵若蟲時噴灑40%氧化樂果500~1 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25%亞胺硫磷或殺蟲凈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進行防治[3]。
3.4.4加強病蟲害監測
加強對林木苗圃育苗常見病蟲害監測,同樣是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重要措施。管理人員應制定針對林木苗圃的病蟲害監測計劃,明確監測時間、區域和方法,以確保監測工作的及時性和全面性。結合苗圃大小、布局、苗木種類等,選擇適合的監測方法,包括目視觀察、陷阱捕捉、誘蟲或誘病等,以便全面了解病蟲害發生情況。并選取苗圃內具有代表性的監測點,合理設置監測點數量和位置。建立病蟲害監測記錄表格,記錄監測結果,包括病蟲害種類、密度、分布情況等,并定期對這些數據進行歸納和分析。對于所獲得的監測數據及信息,還應加強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判斷病蟲害發生趨勢和變化,為制定病蟲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據。同時建立病蟲害預警機制,及時將監測結果報告給相關負責人和農業專家,以獲得一定指導[4]。
綜上所述,在苗圃育苗中會發生多種病蟲害危害苗木生長,導致育苗質量低、數量減少,因此還需要種植戶能夠加強對當地病蟲害的調查分析,掌握其發生規律與特點等,并結合其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防治辦法,以便盡可能降低病蟲害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魏建民.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運用[J].河南農業,2023(2):16-17.
[2]高璽.苗圃育苗過程中病蟲害的創新性防治[J].新農業,2022(23):52-54.
[3]王利民.林木苗圃育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J].中國林副特產,2022(4):96-97,100.
[4]張玉君,任宣百,陸志民,等.楊樹苗圃管理常見病蟲害防治[J].現代園藝,2014(18):55-56.
(四川省汶川縣林業和草原局凌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