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以獨特的韻味和魅力,深深扎根于安徽這片土地,并在全國范圍內廣受喜愛。嚴鳳英、王少舫等老一輩表演大師憑借他們的卓越才華,在人物塑造、唱腔與舞臺表演等方面推陳出新,使黃梅戲藝術達到了嶄新的境界,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美育。2023年12月20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強調了美育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亦在不同場合強調了美育的價值,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這些指導思想為學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方向。美育對高校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它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更有助于塑造積極向上的品格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讓他們在知識學習的同時,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情懷。鑒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討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實踐探究,分析其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期為高校美育課程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安徽黃梅戲傳統身段概述
黃梅戲,作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不僅在安徽省內廣為流傳,更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其傳統身段,作為黃梅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黃梅戲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時期,起初是湖北黃梅縣的一種民間戲曲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梅戲逐漸吸收了漢劇、楚劇等其他劇種的藝術特點,并結合當地的山歌、秧歌等元素,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標志著其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黃梅戲的身段藝術以其淳樸的動作程式和明快抒情的表現力著稱。它以接近普通話的安慶官話為基礎,唱詞結構多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具有鮮明的語言特色。身段動作質樸細致,真實活潑,與黃梅戲唱腔的委婉清新、淳樸動人相得益彰。身段訓練中的“文”與“武”兩個方面,不僅體現了手、眼、身、法、步的全面性,更在舞臺表演中彰顯了角色的個性與情感變化。“文”身段注重小生臺步、指法等元素的訓練,以提高戲曲小生的表現力和形象塑造能力;而“武”身段則強調腳步、手型、膀位等動作的協調性和戰斗力表現。黃梅戲身段的藝術表現形式,是其深厚文化底蘊與藝術意義的重要體現。身段動作與歌唱、音樂緊密結合,形成一種視聽雙重的藝術享受。演員通過身體的起伏、旋轉、傾斜等動作,在舞臺上創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場面,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此外,黃梅戲身段的每一個細節,如手指的彎曲、伸直、抖動,都充滿了表現力,能夠細致地刻畫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個性特征。這種身段藝術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戲劇的表現力,也使黃梅戲的演出更加生動和感人
二、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價值體現
(一)文化傳承與現代融合的橋梁
黃梅戲作為傳統文化的結晶,承載著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元素。它以生動鮮明的形象為表現手段,在傳統身段中充分展現出安徽黃梅戲所蘊含的吳楚文化底蘊。這種文化底蘊與舞蹈美育的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和體驗黃梅戲傳統身段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能促進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黃梅戲傳統身段也可以與現代舞蹈元素相融合,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舞蹈表現形式,為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通過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實踐,搭建起了文化傳承與現代融合的堅實橋梁。
(二)身體美學的體驗與認知
舞蹈藝術本身無疑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戲曲中的舞蹈元素更是其中的關鍵內容。黃梅戲依仗著吳楚文化,有著自己的美學定位,其風格飄逸浪漫、鮮活亮麗。黃梅戲傳統身段以其獨特的身體動作和姿態,展現出豐富的身體美學。學生在學習這些身段時,能夠深入體驗身體的韻律、節奏和力量之美。通過對傳統身段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對地方身體美學有更深刻的體驗和認知,這種體驗和認知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還能讓他們對自身身體的表現力有更敏銳的感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運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感和思想,提升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三)精神情操的塑造與提升
美育的價值核心在于育人,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而黃梅戲傳統身段中蘊含著獨特的精神內涵,如柔美、浪漫等。當學生沉浸在黃梅戲傳統身段的學習中時,這些精神內涵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他們的言談舉止中。通過對這些美好精神品質的感受和體驗,學生能夠逐漸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豁達的世界觀。他們會更加懂得欣賞美、追求美,同時也會更加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關系。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實踐,對于學生情操的塑造與提升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成長,成為具有高尚情操和審美素養的個體。
三、黃梅戲傳統身段融入舞蹈美育的實踐路徑
(一)構建黃梅戲身段與美育融合的教學內容
美育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人文精神至關重要。它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對美的感知和欣賞能力,進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在舞蹈美育中,融入黃梅戲傳統身段的教學內容,能為學生帶來更豐富多元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戲曲音樂方面除了注重唱腔,還應在此基礎上強化身段的教學內容。因為黃梅戲的身段不僅是外在動作的呈現,更是其內在情感和文化內涵的表達載體。通過對身段的細致教學,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黃梅戲獨特的藝術魅力。可以采取以下三個具體且可操作的有效方法:一是精選劇目,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黃梅戲劇目作為必修內容。例如《天仙配》《女駙馬》等經典劇目,這些劇目在身段表現上具有典型性和藝術性,通過對它們的深入學習,學生能夠系統掌握黃梅戲身段的基本規范和特點,同時也能領略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二是設計校本課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開發專門的黃梅戲身段與舞蹈美育相結合的校本課程。在課程中,可以設置不同難度層次的教學模塊,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可以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使校本課程更具特色和針對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三是開展主題式教學活動。圍繞黃梅戲傳統身段設置不同的主題,如“黃梅戲身段中的情感表達”“黃梅戲身段與民間舞蹈的關系”等。通過主題式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黃梅戲身段的各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通過以上方法,可以構建起系統、豐富且具有針對性的黃梅戲身段與美育融合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舞蹈美育體驗,促進他們在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上的全面提升。
(二)設計互動與體驗一體的新型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習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在將黃梅戲傳統身段融入舞蹈美育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黃梅戲的魅力,提升他們在舞蹈美育方面的素養。戲曲藝術本身是一種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藝術形式。不論是鑒賞還是學習,都需要充分地互動與體驗。只有通過親身參與和感受,學生才能真正領悟黃梅戲身段中所蘊含的韻味和情感。
可以采取以下具體有效的操作方法:一是項目式學習法。教師可以設定與黃梅戲傳統身段相關的項目主題,例如“創作一段具有黃梅戲特色的舞蹈”。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圍繞主題進行資料收集、分析討論、創意構思和實踐演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研究黃梅戲身段的特點和表現形式,通過團隊協作來完成項目任務。這種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也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刻體驗到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創作中的應用。二是劇團走訪學習法。組織學生到專業的黃梅戲劇團進行走訪學習。讓學生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演員們的日常訓練、排練和演出,與演員們進行交流互動,了解他們對于黃梅戲傳統身段的理解和演繹技巧。學生還可以參與到劇團的一些簡單活動中,親身體驗在劇團中的氛圍和工作流程。通過這種實地走訪學習,學生能獲得更為直觀和真實的感受,加深對黃梅戲傳統身段的認知和理解。三是舞臺實踐法。為學生提供登上舞臺進行表演的機會。可以安排一些小型的校內演出或參與校外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的黃梅戲傳統身段運用到實際的舞蹈表演中。在舞臺實踐前,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和排練,幫助他們不斷完善表演。通過舞臺實踐,學生能切實感受到自己在表演中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進一步激發他們對黃梅戲傳統身段融入舞蹈美育的興趣和熱情。通過以上這些互動與體驗一體的新型教學方法的實施,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加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對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培養具有專業戲曲素養的師資隊伍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教育質量的關鍵保障,他們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在黃梅戲傳統身段融入舞蹈美育的過程中,具備專業戲曲素養的教師能夠更精準地傳授黃梅戲的精髓,給予學生更專業的指導。
然而,當前的美育教師往往缺乏戲曲專業知識。這使得在教學中難以深入地講解黃梅戲的內涵和技巧,無法充分展現黃梅戲的獨特魅力,從而影響了學生對黃梅戲傳統身段的學習效果和體驗。
可以采取以下具體有效的操作方法:一是利用地域優勢鼓勵教師沉浸式學習。如果所在地區有豐富的黃梅戲資源,如專業劇團、黃梅戲文化場館等,可以鼓勵教師深入這些地方進行沉浸式學習。讓教師參與到劇團的排練和演出中,親身體驗黃梅戲的創作和表演過程。同時,與專業的戲曲演員和專家進行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技巧。通過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教師能夠快速提升自己的戲曲專業素養。二是教科研一體發展。鼓勵教師開展與黃梅戲傳統身段相關的教學研究項目。通過研究,深入探究黃梅戲的歷史、文化背景、藝術特點等,從而更好地將其融入舞蹈美育教學中。同時,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學校可以提供相應的支持和資源,促進教師在教科研方面的發展,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三是進行系統科學的專業戲曲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專門的黃梅戲專業培訓課程,邀請專業的戲曲專家和學者進行授課。培訓內容可以包括黃梅戲的基本知識、身段技巧、表演藝術等方面。通過系統的培訓,讓教師全面掌握黃梅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戲曲培訓的進修班,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保持教師隊伍在戲曲素養方面的先進性。通過以上這些方法的實施,可以逐步培養出一支具有專業戲曲素養的師資隊伍,為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成功融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優化多元維度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衡量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引導教學方向、促進教學改進的關鍵環節。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準確地了解學生對黃梅戲傳統身段與舞蹈美育融合的掌握程度、進步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優化教學提供有力依據。
可以采取以下具體有效的操作方法:一是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持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他們的參與度、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同時,在階段性學習結束后,進行綜合性的終結性評價,全面考查學生對黃梅戲傳統身段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例如,對于過程性評價,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學生自評與互評等方式進行記錄和分析;而終結性評價可以采用考試、作品展示等形式。二是技能評價與素養評價并重。不僅要評價學生在黃梅戲身段技巧上的表現,還要注重對他們在審美素養、文化理解、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評價。比如,在技能評價方面,可以設定具體的動作標準和完成度指標;而在素養評價方面,可以通過學生對黃梅戲文化內涵的闡述、對作品的創意解讀等方面來衡量。三是個性化評價。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之處,根據他們的自身特點和進步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對于基礎較弱但努力進取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有特長和天賦的學生,則要提供更高層次的挑戰和發展空間。可以采用分層評價的方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評價標準和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評價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努力方向。通過以上這些多元維度的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能夠更加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情況,促進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有效融合和持續發展,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四、結語
總之,黃梅戲傳統身段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其獨特的動作、韻律和表現形式,不僅展現了藝術之美,更傳遞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舞蹈美育中,黃梅戲傳統身段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和潛力,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身體協調性和藝術素養,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提供助力。期待在未來能看到更多黃梅戲傳統身段與現代舞蹈教育的創新融合,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能讓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為學生們帶來更豐富、更有意義的美育體驗,推動整個美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培養出更多具有高尚審美情趣和創造力的人才。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本文系2022年安徽省教育廳科研課題“安徽黃梅戲傳統身段在舞蹈美育中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2AH05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