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歌曲往往表現出了社會主義在高速建設與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革命群眾面對困難、努力奮斗的真實場景。而通過將紅色歌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提供給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期間更多高質量教育素材的同時,也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予以全面提升的關鍵因素。為此,將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到民族精神與革命精神弘揚及傳承的目的,很有必要。
一、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紅色歌曲的融入能夠極大地豐富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此類歌曲不僅蘊含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還能通過生動的歌詞和旋律,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此外,紅色歌曲的融入還能創新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方法,通過學唱、分析和討論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從而增強思想政治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弘揚民族精神。紅色歌曲的融入對于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等精神元素,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過學唱紅色歌曲,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革命歷史和文化傳統,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第三,傳承革命精神。紅色歌曲的融入是傳承革命精神的關鍵因素,此類歌曲中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歷史教訓,能夠幫助學生銘記歷史、珍惜和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通過學唱紅色歌曲,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革命歷程,堅定理想信念,激發奮斗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二、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一)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
(1)理論教學。教材中與紅色歌曲進行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關鍵措施,其中教材作為教學的核心依據,而紅色歌曲包含了豐富內涵,天然具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屬性。建議通過將學生相對較為熟悉的紅色歌曲或事跡與教材融合,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面對教材時不再僅是冰冷文字,而是歌曲中蘊含的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進而將思想政治課程整體實效性予以全面提升。此外,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關系期間,應聯系學生自身特點與對教材的使用需求,對紅色歌曲的內容予以持續更新,進而起到豐富教材層次與激活其吸引力的重要作用。由于不同教材之間存在著較多思想,為更好地應對外部思潮沖擊,更應將紅色文化引導作用優勢予以充分發揮,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紅色文化以強化自身價值,真正將紅色歌曲的輔助教材優勢予以充分發揮,并真正歸入教學體系內,實現紅色文化育人價值的全面展現,為幫助學生樹立起紅色理想信念提供支持。從理論課堂角度分析,則應將紅色歌曲在故事、旋律以及歌詞方面的特點予以發揮,將其變為學生較容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并基于此營造完善的課堂紅色教育氛圍,用以將紅色歌曲自身育人價值予以充分發揮。以《中國近代史綱要》為例,講述相關管理制度期間,建議將《中國大紀念》這一歌曲融入其中,不僅體現了制度的變化全過程,同樣體現了群眾在獲得勝利后的喜悅心情,讓學生通過歌曲對歷史事實的開始與發生情況予以深度了解。
(2)實踐教學。思想政治課程的實踐教學方面,其特征主要為多樣性與綜合性等,伴隨對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環節重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開展基于多數文件進行高校實踐的開拓具有現實意義,也是將學生自身實踐能力予以全面發揮的關鍵因素,為實踐教學優勢的充分發揮提供了支持。尤其是對于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實踐教學中與紅色歌曲相融合,更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有效途徑,可促使學生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價值,體會紅色歌曲所想要表現出的情感與精神。如此,不僅可實現實踐中紅色精神的傳承,也為理論的實踐應用奠定了基礎。首先是可采取紅色教育基地內融入紅色歌曲的方式,諸多高校在近年來均給予自身所掌握的優勢與特色,進行了與紅色教育基地之間的合作關系建立,為紅色資源的共享使用提供了支持,保證了紅色基地教育的開展及時性。例如郭永懷紀念館等,通過開展愛國主題教育的方式播撒了紅色火種。也可帶領學生歌唱紅歌,促使學生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期間強化對紅色文化的精神認同;其次是在實踐活動中融入紅色歌曲。以社團為例,作為學生廣泛參與的教育載體,其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息息相關。從當下實際情況來看,社團儼然已經成為高校所組織開展活動中的關鍵部分,并伴隨影響力的持續擴大,建立起了紅色社團用以對學生的政治立場進行可持續引導。從這一點來看,紅色社團的出現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強大支持。例如可依托社團組織開展正能量歌曲大賽等,配合主題品牌活動,即可為實踐教學提供包含紅色文化的更多素材支持。
(二)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設
(1)融入環境。作為物質與精神環境共同組合而成的環境類型,校園文化環境是否良好,與學生的個人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首先是物質環境。通過將紅色歌曲與物質環境融合,可將實體文化價值予以充分發揮。例如景觀文化、建筑設施等,均可傳遞給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特點的主體思想,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提供支持。部分標志性建筑物是融入紅色歌曲的常見類型,如圖書館或教學樓等,可通過電子屏幕的布置將紅色歌曲的歌詞進行展示,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紅色精神的傳遞;建議在圖書館中設立與紅色文化關聯的專題區域,添加紅色歌曲書籍用以營造紅色文化校園氛圍;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宣傳欄優勢,借助紅色歌曲的代表作品引出背后蘊藏的故事,如英雄事跡等,促使學生樹立起奮發向上的理念,配合校園廣播的紅色歌曲播放,更可強化這一理念,并同時起到凈化學生心靈的重要作用;其次是精神環境。作為高校學風與校風的典型體現,校園中的精神環境飽含豐富人文情懷與正確價值理念,是將校園文化予以高效傳遞的關鍵因素。而紅色歌曲本身包含較多革命精神,無論是校風建設還是學風樹立均離不開此類高質量的資源,為實現此類精神的弘揚與傳承,促使高校營造良好育人氛圍,就需要提高對紅色歌曲積極融入環節的重視。而校訓則是將高校精神予以全面展現的關鍵內容,紅色歌曲中蘊含的精神理念本身是部分高校的建校基礎,如自強不息、實事求是等,與紅色精神息息相關,將其與校園文化環境相融合,即可起到紅色精神持續發展與助力繼承的重要作用。如此,方可基于對紅色歌曲內涵的充分挖掘,實現學生基于紅色文化繼承以推動創新的根本目標,達到個人價值的實現目的。
(2)融入活動。作為基于多種載體開展豐富活動的重要基礎,校園內所組織開展的文化活動重要性不可忽略,其在將學生在校園中的生活予以充實的同時,也為健康校園氛圍的營造提供了支持。為此,若能夠將紅色歌曲與校園所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相融合,即可在對活動渠道予以全面拓寬的基礎上,將紅色歌曲整體影響范圍予以擴大,實現活動中提高紅色歌曲自身育人價值的根本目標。首先是建議基于紅色歌曲舉辦主題講座,高校可通過節日或紀念日的結合,邀請革命家對紅色歌曲蘊含文化與精神進行講述,配合感染歷史故事的轉述,可將其榜樣力量予以充分發揮。而諸多紅色文化的典型代表的活動參與行為,可將紅色精神的引領作用予以充分發揮,讓學生可產生將個人理念與中國夢相聯系的主動意識。講座結束時應添加高唱紅歌的環節,促使學生在榜樣力量作用下實現對個人的持續激勵,達到個人意識強化的目的,推動其始終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其次是建議組織開展圍繞紅色歌曲的主題校園活動,如可組織開展歌唱比賽,通過在特殊紀念日舉辦紅歌大賽,在獲得來自社會的一致好評的同時,將師生的個人精神理念與風貌予以全面展現。高校中的藝術生優勢也可進一步發揮,建議組建紅歌合唱團,激活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讓紅歌活動課維持持續開展的活力。同時,學生也可借助歌唱團活動對自身情操進行陶冶,實現基于豐富活動促進自身思想素養持續提升的根本目標。
(3)融入高校黨團課。高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黨課以及團課的支持,其本身承擔著優秀人才培養的關鍵任務。通過在高校團課以及黨課中融入紅色歌曲,在提供給活動開展更多素材的同時,也是將學生群體中先進分子的帶領作用予以持續強化的關鍵措施,可將紅色歌曲影響力予以持續擴大,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首先是將國歌等歌曲與教材融合,促使學生在歌曲中對各類革命運動予以深入了解,可起到一定的信念激勵與堅定作用,推動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予以持續努力;其次是可圍繞紅色歌曲組織開展黨團等諸多活動,讓更多參與其中的團員與黨員進行紅歌的主動歌唱,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均可在這一過程中對紅色記憶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是將紅色教育力量予以持續強化的關鍵手段。此類基于紅歌進行精神力量的汲取方式,更可起到強化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使得黨團組織受到師生的自發喜愛,達到師生政治素養與個人品質持續強化的目的。
(4)融入網絡平臺。在信息時代快速發展背景下,互聯網儼然已經成為諸多學生進行關鍵信息獲取的主要途徑。為此,應注意學生在這一年齡段由于處于青春期,對潮流進行追趕以及對新鮮事物進行追求的性格特點,需強調在思潮沖擊下易被錯誤思想帶領的實際情況。為規避此類問題,需要將紅色歌曲與網絡平臺相融合,緊跟時代腳步進行融合發展,實現對高校思想教育內容予以豐富的同時,也可將紅色歌曲的自身愛國主義強化宣傳功能優勢予以充分發揮,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引領提供強大的引導條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下網絡平臺中可持續提高其開展效果。首先是可在多樣化媒體進入日常生活的實際環境中,建議高校依托官方網站搭建紅色歌曲宣傳架構,將紅色歌曲作為搭建平臺的背景音樂,促使學生可在對相關內容進行瀏覽的過程中,形成對音樂感染力的強化認同;其次是面對思想浪潮的沖擊,關鍵的新媒體平臺價值應充分利用,如抖音、微博等,并預留高校自身特點相結合進行官方公眾號的建立,定期進行紅色歌曲的推送,或組建群聊,讓學生自由抒發對紅色歌曲的感受以及心路歷程,并記錄聽取紅色歌曲后產生的心得;最后是建議高校基于答題模式建立愛國歌曲與紅色歌曲的問答框架,讓學生借助問答模式對紅色歌曲背后的故事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在將學生參與此類活動積極性予以充分激活的同時,也為紅色歌曲覆蓋面積的進一步拓寬提供了支持。
紅色歌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融合,儼然已經成為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途徑。為此,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應聯系高校自身特點,將更多紅色歌曲融入組織開展的多類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進而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工業科技學院。本文系四川省德陽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紅色歌謠研究中心2024年度研究項目“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成果,項目編號:HSGY2024YB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