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極端災害事故發生過程中,消防應急通信對于保障救援指揮、調度有重要作用。為提升消防應急通信的穩定性,快速響應極端災害救援需求,分析極端災害事故中消防應急通信技術的主要構成以及完善極端災害事故中消防應急通信能力的措施,做好極端災害事故的通信保障工作,為降低人身財產損失提供可靠保障。
關鍵詞:極端災害事故;消防應急;應急通信;通信技術
引言
通信保障可以確保極端災害事故發生時有充足的信息支持救援工作的展開。現代技術特別是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消防應急通信的可靠性不斷提升。在提高信息傳遞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極端災害事故帶來的影響。不同類型的無線通信技術在消防應急通信中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因此,消防應急通信通常需要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選擇不同的通信技術,在緊急情況發生時,保證現場信息傳遞的暢通性,以便構建應急通信網絡,為極端災害事故處理、救援提供可靠支持[1]。
一、極端災害事故中消防應急通信技術的主要構成
(一)消防無線通信網絡
消防無線通信網絡是消防系統內部構建的無線通信網絡,通常采用無線同頻同播技術,在一定范圍內,建立多個同頻中轉臺,從而拓展無線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保證擁有可靠、良好的通信效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消防無線通信網絡被分為三級:一級網絡由消防指揮中心向其他中轉臺、消防終端、消防管區下達消防救援指令,并負責指揮整體消防救援行動。二級網絡多用于不同指揮部、指揮員之間的聯絡。三級網絡主要是保障一線戰斗員與指揮部、指揮員之間的聯系。消防無線通信網絡在展開現場指揮、通信過程中,中轉臺的數量、覆蓋范圍會決定通信網絡的可靠性與有效性,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然而,當中轉臺出現故障或者覆蓋范圍無法達到相應要求時,能夠實現的通信效果比較有限。例如,在高海拔寒冷、人員稀少區域,中轉臺的建設、維護成本極高,消防無線通信網絡的組網性價比較低,從而導致網絡覆蓋不全面[2]。
(二)短波通信網絡
短波通信是現代無線電技術中的一種,利用AM或者SSB調幅技術能夠實現通信電波的遠距離傳輸,從而使通信信號能夠傳遞到數千公里外的地區。然而,相較于擁有固定中轉臺的組網方式,短波通信需要采用特殊設計的天線和多種補償方式,才能有效提升通信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傳播路徑、天氣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通信過程受到干擾。由于不需要使用中轉臺,技術的應用成本較低,在距離較近的情況下,通信的穩定性與可靠性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可以充分發揮無線通信指揮的作用。
(三)衛星通信網絡
衛星通信網絡可以將衛星視為網絡的中轉點,相較于沿著地面發送電波的方式,衛星的覆蓋范圍較廣,并且可以準確接收并反射C、Ku、Ka等不同通信波段,從而保證通信的質量與效果。相較于短波通信,衛星通信網絡的可靠程度更高,但需要建設地面站向衛星發送信號,并使用衛星接收終端設備以確保數據能夠準確傳輸。例如,現階段應用較廣的VSAT衛星通信,該技術的地面天線口徑較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建立主站和多個小站,從而構建覆蓋范圍較廣、可靠穩定的消防應急通信網絡。衛星通信網絡理論上可以實現全球范圍的通信覆蓋,不會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因此,在高原、沙漠、海洋等人口稀少區域的應用比較常見。在超遠距離、廣域覆蓋的情況下,能夠發揮良好的通信作用,也是偏遠地區極端災害事故處理、救援的首選通信方式[3]。
(四)公共通信網絡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普及和網絡設施覆蓋范圍的擴大,公共計算機網絡也開始在消防應急通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雖然公共計算機網絡需要借助大量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但是相較于以上任何一種網絡,具有通信吞吐量大、可靠性高的特點。當發生極端災害事故后,當地的公共網絡設施沒有完全癱瘓前,消防應急通信都可以借助公共計算機網絡獲取更加全面的現場信息。例如,甘肅積石山地震后,借助無人機技術和通信技術,臨時恢復公共通信網絡后,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的消防救援單位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動態獲得地震現場的視頻、通話等各種信息,并展開聯動。特別是在電信部門的搶修工作下,公共通信網絡全面恢復后,使外界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災害現場信息,為災后救援、重建等工作提供準確的信息。
二、完善極端災害事故中消防應急通信能力的措施
(一)強化高精尖通信裝備保障
通信設備的可靠性、可用性對于消防應急通信發揮作用有重要影響。在保證350m對講機、布控球等基本通信設備齊全的同時,還需要結合極端災害事故中的特殊環境,確保通信裝備的可靠性,以便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價值。同時,還應配備機動組網裝備,從而在發生各種類型的極端災害事故時,能夠運用機動組網裝備,快速部署中轉站、基站等設施,保證通信的可靠性與可行性,為消防應急通信提供穩定有效的支持。例如,基于LTE、Mesh等無線通信技術,配備無人機、通信車等設備,快速構建通信網絡,保障通信網絡全面覆蓋。此外,還應針對公網全面癱瘓的情況,進一步加強衛星通信網絡建設,配備先進的衛星便攜站、方艙指揮車等設備,確保在極端災害事故發生時,通信網絡順暢、便捷。同時,運用模塊化技術,確保各種通信模塊能夠靈活、快速搭建,激活消防應急通信網絡。
(二)建立移動應急消防通信中心
極端災害事故具有突發性和極強的不確定性,任何波動都可能導致現場情況發生快速變化。為了提升消防應急通信的應對能力,應建立可移動的消防通信中心,確保移動通信中心的功能性、靈活性符合消防指揮、通信要求,在任意地點和條件下,快速部署通信網絡,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現階段較為常見的是車載系統,能夠在極端災害事故發生后,快速趕往現場提供網絡部署、組網等服務。同時,還需要結合現代無人機技術的優勢,發揮其在長距離航行、偵測、靈活性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配合消防指揮要求,快速搭建消防應急通信網絡,并完成極端災害事故的偵察、探索工作,全面提升消防應急通信質量,確保極端災害事故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與準確性。同時,各級消防系統應從整體規劃的角度,確保相關設備配置的合理性,從而在保障消防應急通信的同時,避免整備壓力對消防管理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融入公共通信網絡
我國正在全面邁向數字時代,公共通信網絡也隨著市場的發展更加普及,覆蓋范圍也不斷擴大。消防應急通信應適應這一發展潮流,嘗試將公共通信網絡融入應急通信計劃。相較于專用的消防應急通信網絡,公共通信網絡的穩定性較高、信息吞吐量較大,從而更有效保障應急通信的質量與效率。加強公共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降低消防應急通信設施的建設需求,使消防應急通信能夠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實現快速組網,保障通信的穩定性。此外,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講,在融入公共通信網絡的情況下,可以有效降低消防應急信息分享的門檻,使消防部門能夠與其他應急部門進行有效聯動,共同提升應對極端災害事故的能力,并減少相應的損失。
(四)建立統一的衛星通信網絡
衛星通信有著其他通信方式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價值。建立統一的衛星通信網絡,可以進一步保證消防應急通信的可靠性。同時,隨著現代通信需求的發展,衛星通信也逐漸普及。為了避免通信擁擠情況,建立統一的衛星通信網絡,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消防應急通信網絡。在緊密聯系各地消防部門、救援單位的同時,確保消防應急工作的同步協調,構建高效、可靠的應急指揮體系,提升消防救援的協同效率,為應對極端災害事故提供良好的通信支持[4]。
結語
在極端災害事故的處理中,分秒必爭的通信要求,給消防應急通信保障工作帶來了挑戰。在充分了解消防應急通信技術的同時,還應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新技術、新體系在消防應急通信保障中的作用。不斷提升消防應急通信能力,在確保事故災害信息快速、全面收集的同時,做出準確的應急決策,為降低事故災害損失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何亮.消防應急通信技術在特大災害的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0(33):189-190.
[2]王夢.重特大災害消防應急通信保障研究[J].內江科技,2023,44(07):85.
[3]劉亞東.極端災害事故的消防應急通信技術分析[J].長江信息通信,2023,36(02):233-235.
[4]李成.基于重特大災害事故消防應急通信技術的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11):47.
作者簡介:陳強(1991- ),男,漢族,山東濱州人,本科,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消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