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鐵車站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鐵車站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極易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鐵車站具有人流量大、人員成分復雜、火災事故易發等特點,一旦發生火災,會給乘客和地鐵運營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身傷害。因此,對于地鐵車站消防安全風險分析,有利于提升消防部門的管理水平,確保地鐵車站消防安全。本文在對地鐵車站火災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其火災特點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旨在為提升地鐵車站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參考,推動城市軌道交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地鐵車站;消防安全風險;管控
引言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地鐵作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已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地鐵車站作為人員密集場所,一旦發生火災,容易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尤其是隨著客流的不斷增加,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將會對乘客、工作人員造成嚴重傷害。因此,在地鐵車站建設與運營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好火災防控工作。地鐵車站作為地鐵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消防安全風險與管控備受關注。基于地鐵車站的功能、結構特點,對其進行消防安全風險分析,并從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設施、防火防煙分區等方面提出相應的管控措施,為有效降低地鐵車站消防安全風險,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一、地鐵車站火災特點
(一)火災初期階段煙氣大、溫度高
地鐵車站一般都位于地下,通風條件較差,通風設備不完善,一旦發生火災,大量煙氣就會從通風口、疏散口、樓梯間、出入口等通道涌入車站。地鐵車站發生火災時,由于人員密集,可燃物多,導致火災蔓延速度極快。另外,地鐵車站發生火災時,乘客處于相對密閉的環境中,無法及時疏散和逃離。當室內溫度達到100℃以上時,會出現人員窒息現象;當室內溫度達到250℃時,就會發生轟燃現象[1]。
(二)人員疏散困難
地鐵車站發生火災時,乘客通常會出現恐慌情緒,不能進行有效疏散,很難從外部通道疏散到安全區域。另外,在車站內發生火災時,人們往往不能及時判斷出火勢的大小以及周圍的情況,也無法判斷火場中是否有人被困,導致一些乘客盲目逃生、擁擠或跳窗。因此,在發生火災時,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協助,地鐵車站的工作人員很難迅速組織乘客從車站疏散到安全區域。
(三)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地鐵車站人員密集,空間封閉,一旦發生火災,不易迅速疏散。地鐵車站發生火災后,易造成以下后果。乘客在地鐵站內滯留時間長,在火場上盲目逃生;濃煙蔓延迅速,煙氣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蔓延到站廳、站臺、站廳至地面形成“煙囪”效應;易造成人員心理恐慌;火災產生的大量有毒氣體可能造成人員窒息。由于人員擁擠、混亂狀態下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要高度重視地鐵車站的安全工作[2]。
(四)滅火救援困難
由于地鐵車站處于地下環境中,出入口少、疏散通道少,發生火災后,人員難以疏散,撲救火災困難。如果火勢發展迅猛,煙霧蔓延迅速,很容易使乘客迷失方向。火災發生后,煙氣溫度高、毒性大,會導致人員中毒和窒息;如果火勢蔓延到地鐵設備房或控制室等重要部位時,將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火災撲救工作中還存在著安全隱患,如在一些隧道、地道、站臺等狹小空間內發生火災時,由于人員擁擠容易發生踩踏事故;一些地下隧道內通風不良,使火勢迅速蔓延。
二、地鐵車站消防安全風險分析
(一)建設方面
地鐵車站建設中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消防設計和施工方面。地鐵車站作為人員密集場所,一旦發生火災,將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設計階段,由于地鐵車站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設計方案存在一定的難度,給施工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不合理,施工單位盲目施工,造成消防設施不能正常使用,達不到規范要求,最終導致事故發生。在地鐵車站建設過程中,會在車站出入口、風亭、豎井、電梯等位置安裝消防設備。這些設備能否正常使用,直接關系到地鐵火災發生時能否順利疏散人群。如果在安裝過程不合理、不科學、不規范,就會給消防安全帶來隱患。特別是一些防火卷簾等設備的安裝使用,如果安裝不當就會影響到消防設施的正常使用,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運營管理方面
地鐵車站的消防設施是為了在火災發生時,保證人員安全疏散和滅火救援。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設施能夠及時有效發揮作用。目前,一些地鐵車站的消防設施并不健全,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地鐵車站在發生火災時,不能及時有效進行疏散和滅火救援工作,會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地鐵車站雖然配備有自動滅火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等,但是這些設施并沒有定期進行保養和維修,導致很多地鐵車站在發生火災時沒有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撲救,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地鐵車站在運營時通常會使用大量的疏散通道來保障乘客的安全,但是這些疏散通道上通常都存在被占用的情況。地鐵車站日常消防安全宣傳教育開展得不夠,消防安全意識較差,缺乏專業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活動,導致在火災發生時不能有效進行撲救工作[3]。
(三)人員方面
地鐵車站發生火災時,人員疏散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乘客在疏散時應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傷,服從車站工作人員的指揮和疏導。在火災情況下,由于空間小、煙霧濃、能見度低等因素,乘客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易出現慌亂。在火災情況下,人的心理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如驚慌、恐懼等。因此,地鐵車站要加強對乘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宣傳,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識。同時,加強對消防設施的檢查和維護,提高火災時的應急處理能力。另外,地鐵車站要嚴格按照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尤其是在發生火災時,要做到快速、準確組織疏散和滅火工作,掌握正確的滅火方法,正確使用滅火器材,熟練應用火場逃生知識。
(四)應急救援方面
地鐵車站發生火災時,由于火勢蔓延迅速、煙氣擴散較快,人員疏散困難,逃生難度大。特別是地鐵車站內的乘客密度大,一旦發生火災,火災產生的高溫煙氣和有毒氣體不僅會使人員呼吸困難,而且對人員的逃生和安全疏散都造成了極大威脅。地鐵車站發生火災后,由于地鐵車站空間狹小,人員疏散困難,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人員的快速疏散。地鐵車站一旦發生火災,由于地鐵車站空間狹小,通道、樓梯口等部位容易形成“瓶頸”。這些地方一旦出現火災,容易形成“煙囪效應”。地鐵車站發生火災后,由于人員疏散困難、火勢蔓延速度快、煙氣擴散速度快等原因,造成消防救援隊伍無法順利開展工作。因此,在地鐵車站發生火災后往往難以實現人員的快速、安全疏散。
三、地鐵車站消防安全管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組織體系
應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消防部門負責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程,根據地鐵車站的具體情況編制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車站管理人員、工作人員應按照規定要求,對車站的消防設施和器材進行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定期組織開展防火檢查、巡查,及時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確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保證防火防煙分區、防火間距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建筑構件、建筑材料和室內裝修裝飾材料的防火性應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地鐵車站應制定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對消防安全隱患整改不力或者拒不整改的單位和個人追究相關責任。地鐵車站應對車站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定期組織員工開展滅火疏散演練,使員工具備基本的應急處置能力[4]。
(二)完善消防設施設備
在部分地鐵車站內,大量消防設備設施被埋壓、遮擋和被占用,消防系統功能被削弱。消防系統包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以及消防電源等。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應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完善和更新消防設施設備,確保消防設施設備完好有效。地鐵車站應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應急照明燈具等消防設施設備,并按要求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確保消防設施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同時,應根據火災危險性及地鐵車站火災特點,完善和更新車站內部的消防設施設備,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和使用。在地鐵車站內應設置微型消防站,加強微型消防站人員配備和訓練工作。地鐵車站應根據實際情況增設自動報警系統、滅火系統、應急廣播系統等消防設施設備。
(三)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檢查
在地鐵車站運營管理過程中,應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檢查,對于檢查發現的火災隱患要及時進行整改,并要求相關單位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落實。此外,在進行消防安全專項檢查時,還應重點對地鐵車站的防火巡查、消防設施、消防器材維護保養情況以及人員培訓情況等進行檢查。同時,在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檢查時,應根據地鐵車站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要求相關單位嚴格落實。此外,還應嚴格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定期對地鐵車站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進行考核評價,以提高地鐵車站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四)強化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地鐵車站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檢查制度,嚴格落實防火巡查、防火檢查等制度,切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檢查到位;建立健全火災隱患整改制度,明確各崗位職責,嚴格落實隱患整改責任,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建立健全消防設施定期檢驗檢測制度,保證消防設施完好有效;建立健全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確保監控設備正常運行;建立健全員工崗位防火培訓制度。
(五)嚴格執行應急疏散預案
地鐵車站是人員高度集中的場所,發生火災事故會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有效控制和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確保乘客生命和財產安全,各地鐵車站應制定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并根據消防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制定消防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在地鐵站廳、站臺等人流較多的公共場所,應明確疏散引導人員,嚴格執行應急疏散預案。當發生火災事故時,引導人員應根據廣播、車站廣播、視頻監控等途徑迅速告知乘客發生火災的情況及逃生路線,并提醒乘客保持冷靜。當車站工作人員發現有乘客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品進站時,應立即進行檢查。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工作人員應立即關閉車站內總電源、控制中心總電源,立即組織疏散乘客。同時,應迅速組織滅火行動組、疏散引導組等工作人員利用滅火器、消防栓等滅火器材及時撲滅初期火災。車站消防設施、設備應完好有效,確保在發生火災事故時及時報警[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地鐵作為一種環保、快速、便捷的出行方式受到了人們的歡迎。然而,地鐵車站消防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為保證地鐵車站正常運營,提高地鐵車站消防安全水平就成為地鐵運營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強對地鐵車站消防安全風險及相關問題的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湯青慧,劉碩,劉文杰.基于改進變權物元可拓模型的地鐵車站火災安全韌性評價[J/OL].安全與環境學報,2023(05):1-10.
[2]舒譯嫻.地鐵車站消防安全風險分析與管控[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9):28-30.
[3]史鑫.地鐵車站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設計[J].建設科技,2022(09):126-129.
[4]王斌.地鐵車站消防安全管理分析[J].運輸經理世界,2021(28):10-13.
[5]陳耀輝.地鐵車站消防安全應急預案編制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住宅與房地產,2020(21):218+240.
作者簡介:劉超(1988- ),女,漢族,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軌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