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園區四期坐落于一期和二期園區南面,透過北側沿街面中央活動廣場的打造與現有園區相互呼應, 代表的是視覺與景觀的延續性,同時也展現企業文化的一體性。整個園區的規劃和設計力求打造一個成為城市和社區目的地的全新環境。
項目的設計靈感源自于自然界最科學有效的形態之一 —— 蜂巢。這座新園區由大大小小的多個六邊形蜂巢單元組成,在規劃和設計層面優化連通性。庭院和中央廣場由類似于蜂巢單元的六邊形建筑體構建而成。這些六邊形建筑環環相扣,自然而然地形成連續順暢的開放辦公場所與環境,從而提升員工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協作機會。 蜂巢的概念還巧妙地實現了建筑室內外的有序銜接,確保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人們都能在室外穿行之時便捷找到遮蔽廊道,并由此循著方向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辦公園區的設計采用獨特手法,利用神經科學研究和可持續設計策略,為員工創造一個可以興盛發展的互聯環境。在概念形成早期,設計方案便展示了整體化設計方法的優勢,通過高度連接的工作場所網絡,為員工提供多樣的非正式辦公空間,讓他們得以找到最佳的工作方式,滿足團隊合作或個體工作的多種場景辦公需要。
設計還充分體現了為生活而設計的理念,成功打造了高度連接的園區。員工辦公空間距離室外綠地不到一分鐘。同時,辦公建筑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可以適應各類團隊和個人工作模式,并可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而發展。
為了提供員工舒適的工作環境,建筑朝向、日照和遮陽都列入設計考量。因此,辦公部分的立面被分為三個區域,分別對應不同日照環境。相同的建筑語言應用于不同區域,但遮陽構件的密度和深度則不同。由于結構化和即興合作對于創新至關重要,室內和戶外節點與步行道皆精心計算建造連接點。例如,庭院讓員工親近自然,亦可為非正式交流或休憩區域。整個園區將成為一個充滿大家庭氛圍、讓員工共同工作和娛樂的標志。
項目聚焦于生態性能及其對員工健康的影響,綠色策略被應用于本項目,其中包括:
-朝向自然環境的視角和充足的自然光線,所有工作站均可俯瞰綠色空間并靠窗布置,減少對人工照明的需求;
-雨水收集系統用于景觀澆灌和非飲用水使用;
-自然通風的工作空間,空氣好的時候員工可以開窗呼吸新鮮空氣,代替傳統的暖通空調系統;
-采用外立面遮陽系統,在保留花園視野的同時減少辦公場所獲得的日照熱量和炫光;
-通過體量朝向和豎向遮陽系統定位,避免對南面住宅樓造成任何折射光污染;
-地下停車場部分天窗可利用自然通風。
-有效層高和立面系統為辦公室提供充足采光,優化了使用壽命費用,同時也將初始施工費用控制在項目預算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