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始,我省一些地方農業農機主管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合參與,規模化開展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大力推廣使用智能化、大動力、多功能先進農業裝備和農機具,通過示范基地間作套種試驗示范,不斷探索農業機械化服務大豆玉米間作套種先進經驗,帶動了大豆玉米間作套種高產高效規模化發展,單位面積產量逐年上升。2020年實驗區玉米單產達到660kg,大豆單產達到86kg。在此基礎上,依據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合作組織農業機械配置高、數量多、實力強優勢,開展規模化成方連片大豆玉米間作套種復合種植,取得良好效果。
一、技術要點
1.選配品種。玉米選用株型緊湊、適宜密植和機械化收獲的高產品種,大豆選用耐蔭抗倒高產品種。
2.擴間增光。2行玉米與4行大豆帶狀間種,玉米帶寬40cm,大豆帶寬60~140cm(帶內種4行,行距30~40cm),玉米帶與大豆帶間距55~65cm,兩玉米帶之間距離為2.0~2.5m。
3.縮株保密。根據土壤肥力適當縮小玉米、大豆株距,達到凈作的種植密度。利用播種機調節株距,玉米大豆單粒穴播,玉米株距10~13cm、密度4400~5000株/畝;大豆株距10~12cm、密度8300~11000株/畝。
二、注意事項
如果前茬農作物殘留在機播土壤面數量過多,首先要清理外運出作業地塊,并且旋耕覆蓋翻壓至土壤耕作層10cm以下,避免殘留秸稈造成擁堵,影響播種質量,造成缺苗斷茬,選用2BYJMFQC-4玉米免耕精量播種機,一次完成尖角開溝側深施肥、雙圓盤開溝精量播種、覆土器覆土、鎮壓輪仿形鎮壓等工序作業,播種機械在作業時要盡量避免停車。地頭轉彎時,應將播種機升起,切斷排種器和排肥器動力,并升起劃行和開溝器。機械手要在作業中隨時觀察播種機的作業狀況,特別要注意排種器是否排種,排肥器是否排肥,輸種、輸肥管有無堵塞,圓盤開溝器是否轉動,覆土鎮壓器是否正常,劃行、開溝器是否正常,種箱、肥箱中是否有足夠的種、肥等情況。播完一種作物后,要認真清理種子箱,以免種子混雜造成排種故障,造成種子浪費和給以后的田間管理造成困難和麻煩。播種拌有農藥的種子時,播種人員要戴手套、口罩、風鏡等防護工具。剩余的種子要及時妥善地處理,不得隨處亂倒或亂丟,以免污染環境和對人畜造成危害。
三、肥料營養技術要領
1.拌種壯苗。播種前選擇6.25%咯菌腈·精甲霜靈懸浮種衣劑(精歌)進行拌種。
2.化肥減量。玉米每畝施用高氮緩控釋肥50~60 kg,大豆每畝施用低氮緩控釋肥15~20 kg,對長勢較弱的玉米利用簡易式追肥器在拔節或抽雄期在玉米帶兩側(15~20cm)追施尿素15~20kg/畝。
3.調節控株高。在玉米的7~10片葉或大豆的分枝期—初花期,利用玉黃金與烯效唑等化控藥劑控制株高,一畝地用兩支(20ml)玉黃金加水30kg稀釋,或用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5~50 g/畝,對水40~50 kg噴施莖葉實施控旺。
4.微肥擴源。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與鼓粒期,結合病蟲統防及調節劑處理噴施葉面肥,按推薦劑量使用。
四、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機械要求
1.注意滅茬處理。根據前茬作物收獲情況,對小麥麥茬進行滅茬處理。秸稈離田及滅茬處理可大大提高播種質量,降低因秸稈堵塞造成的播種機通過不暢,能有效解決缺苗斷壟現象,為產量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2.控制播種量和肥量。依據農時節氣,根據大豆玉米品種習性,生長周期長短,適當調整種子播量和底肥肥量,使播種行內播種粒距均勻一致。
3.播深和行距一致。種子播在濕土中,覆蓋良好,適時鎮壓。
4.播行直、地頭齊、無重播漏播。
5.通用性好,不損傷種子,調整方便可靠。播前根據株行距調試機子播種擋位與施肥量,播種深度玉米3~5cm、大豆2~3cm,根據播種深度調節好拖拉機懸掛液壓以及播種機限深輪裝置。為確保大豆玉米間作套種減少作業環節,推廣使用大豆玉米播種一體機作業,使用多功能旋耕滅茬、施肥播種、鎮壓精量播種機,配備100馬力以上拖拉機進行高效作業,選育玉米大豆品種緊湊型、耐密性好、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強品種。為防止病蟲害和昆蟲對種子的傷害,確保發芽率、出苗率、畝株率,采取機械種子包衣。對于秸稈數量多的地塊,積極采取機械秸稈清理離田作業,減少土壤表層秸稈中殘留蟲卵和病菌對玉米大豆幼苗傷害,同時開展機械滅茬清理配合土地耕松作業,為大豆玉米機械化播種奠定良好基礎。
五、收獲要領
玉米收獲使用4YZ-2自走式兩行玉米收獲機實施收穗,或在大豆收獲后用當地玉米收獲機實施收獲;大豆用GY4D-2或4LZ-3.0Z聯合收獲機收獲脫粒和秸稈還田,或在玉米收獲后用當地大豆收獲機實施收獲。若為混合青貯,則在大豆后期(玉米乳熟期)用4QZ-280同時收獲玉米與大豆,然后用YK5552青貯打捆包膜一體機完成打捆包膜作業并堆放青貯,又或直接貯藏于青貯池或青貯窖中。為促進大豆玉米機械化收獲,可使用兩行自走式玉米收獲機和四行大豆收獲機,推廣機收減損先進經驗,推廣先進高效智能化收獲模式,以促進大豆玉米機械復合種植項目大面積實施。
為確保新型農機裝備和農機具大量推廣應用,實驗區依托糧食生產“十統一”項目和區域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優先在新型農機具采購推廣應用方面,采取先購后補,以及專項資金扶持購買功能全、設施新、動力大、智能化程度高的農機裝備,大力促進先進農業機械添置力度,并和山東農業大學科研部門開展玉米大豆復合種植適用專用農業機械研發制造,集科研、推廣、適用、高效于一體。為確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達到高產高效雙豐收目的,各地充分利用農業合作組織,在土地整治、機械播種、無人機統防統治、優良品種選配、機械化收獲、機械烘干等環節,通過項目招標等形式,讓機械數量多、作業服務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農事服務中心開展區域一體化服務作業,嚴把各個環節作業質量關,確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達到精耕細作、管理到位、不誤農時、高產高效。
大豆玉米復合種植試驗推廣應用,極大地帶動了農機裝備和先進農機具更新換代步伐。如肥城市,連續四年實施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引領帶動28家農業合作社、16家家庭農場、12家農機合作社添置100馬力以上拖拉機116臺。2023年秋季,該市小麥種植深耕整地面積占麥田面積的86%以上;精量播種機150臺套、新添置先進耕整地機械260多臺套、大中型植保機械360臺套,其中無人植保機109臺,累計培訓各類高素質農業種植技術人員8600多人,培養各類農業生產管理能手300多人。同時,大豆玉米復合種植肥沃了土壤,增加了土壤氮肥含量,據實測,2023年實驗區土壤含氮量比2020年底增長了11.6倍以上,結合秸稈還田、土地深耕松、測土施肥、高效節水項目實施,改善了土壤結構,促進了土地可持續農業生產種植能力,為綠色環保、高產高質循環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肥城市農業機械發展服務中心)